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5499阅读:11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衣行业,尤其是与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西服是男士必备的服装之一,其笔挺的造型尤其受到商务人士的青睐;西服的造型中,大多数的西服后背上都开设有开叉位,而现有的制作该开叉位的方式采用左右后背里布进行叠合,并车缝后再与左、右两片衣身本体相接,此方式的开叉位固定,且相接处折合成45°叠合角度(如图1所示),此制作方式有效减小布料损耗,但存在一严重缺陷,西服的后背里布采用舒适面料制成,经水洗后后背里布会产生缩水现象,而已固定好的开叉位因后背里布缩水,进而拉动衣身本体,致使衣身本体产生褶皱,严重影响西服笔挺的造型,难以满足穿着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通过折边结构替代固定式开叉位,使得后背里布能够有足够的调节空间,避免后背里布形成影响衣身本体的笔挺,具有不易变形、起皱的效果,同时还设计有预留位,不仅便于调节后背里布形变,且便于后续衣身整体长度的调节,更易满足穿着的需求。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其包括左、右两片衣身本体、及左、右两片后背里布;左、右两片衣身本体于后背位置形成一交错的开叉位,该开叉位与衣身本体车缝于一体并形成后片中缝;所述左、右两片里布对应所述后片中缝位置翻折烫压形成后背开叉折边,并与后片中缝的边缘车缝于一体;所述左、右两片后背里布的底部内翻折烫压形成下摆折边;其中,所述下摆折边具有向外延伸的预留位,且该下摆折边与所述后背开叉折边对应车缝相接于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预留位为下摆折边向内翻转10—15mm长度的折合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通过折边结构替代固定式开叉位,将原有需固定开叉位的缝位取消,利用后背开叉折边与下摆折边连接,使得后背里布能够有足够余量调节空间,即便后背里布缩水变形,也不会影响衣身本体的笔挺,具有不易变形、起皱的效果,同时还设计有预留位,该预留位不仅便于调节后背里布形变,且便于后续衣身整体长度的调节,更易满足穿着的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新型所述衣身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所述后背里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所述后背里布开叉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其包括左、右两片衣身本体1、2、及左、右两片后背里布3、4;

左、右两片衣身本体1、2于后背位置形成一交错的开叉位5,该开叉位5与衣身本体车缝于一体并形成后片中缝6;

所述左、右两片后背里布3、4对应所述后片中缝6位置翻折烫压形成后背开叉折边7,并与后片中缝6的边缘车缝于一体;所述左、右两片后背里布3、4的底部内翻折烫压形成下摆折边8;

其中,所述下摆折边8具有向外延伸的预留位9,所述预留位9为下摆折边8向内翻转10—15mm长度的折合部;且该下摆折边8与所述后背开叉折边7对应车缝相接于一体。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左、右两片衣身本体1、2、左、右两片后背里布3、4;

实际制作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左、右两片衣身本体1、2的边缘与左、右两片后背里布3、4连接,左片后背里布3直接与左片衣身本体1相缝接,右片后背里布4位于开叉位5向内翻折并烫压形成后背开叉折边7,该开叉折边7对应开叉位5与衣身本体1、2形成的后片中缝6连接;

步骤二:左、右两片后背里布3、4的底部向内翻折烫压形成下摆折边8,该下摆折边8向内翻折形成长度10—15mm的折合部9,再与左、右两片衣身本体3、4相缝接;

步骤三:将下摆折边8与开车折边分别通过一道明线缝合相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西服后背里布的开叉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易实现,通过折边结构替代固定式开叉位,将原有需固定开叉位的缝位取消,利用后背开叉折边与下摆折边连接,使得后背里布能够有足够余量调节空间,即便后背里布缩水变形,也不会影响衣身本体的笔挺,具有不易变形、起皱的效果,同时还设计有预留位,该预留位不仅便于调节后背里布形变,且便于后续衣身整体长度的调节,更易满足穿着的需求。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