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524阅读:9256来源:国知局
自动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伞的下巢锁定结构的改进,适用于多折自动伞或直骨自动伞。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动伞,为了将下巢锁定于收伞位置或开伞位置,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在中棒内腔设置可伸出中棒侧壁开孔的弹弓或弹珠以及相连的按钮,在下巢上设置对应的凹口,当两者位置对应时弹弓或弹珠卡入凹口从而可锁定下巢,按压按钮可使弹弓或弹珠内缩而释放下巢。其二是在中棒外固设一凸起,在下巢上设置一带弹性复位装置的按钮圈,当下巢的按钮圈超过所述凸起并复位后即可将下巢卡住定位,当按下按钮圈即可释放下巢。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使用弹性件、复位装置等较多的零部件,组装起来也很是耗费工时,因而造成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都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下巢锁定结构非常简单、容易组装且成本低的自动伞。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自动伞,包括:中棒、伞骨以及滑动套接于所述中棒外的下巢;所述下巢包括巢体以及凸设于该巢体侧壁的环巢部,所述伞骨的端部枢接于所述环巢部处。

所述巢体向下延伸并连接有一按钮圈,该按钮圈套在所述中棒外,其内壁设有一卡扣面;所述中棒在与该卡扣面垂直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与该卡扣面卡接的卡接件。

当所述下巢滑动至所述卡扣面与卡接件位置对应时,在巢体自身材料的弹性作用下,该卡扣面朝中棒方向内移并与所述卡接件卡扣从而将该下巢锁定;按压所述按钮圈与其卡扣面径向相对的一侧,该卡扣面脱离该卡接件,所述下巢被释放。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为开设于所述中棒侧壁上的开孔,所述卡扣面为凸设于按钮圈内壁的一个突起的顶面。

所述中棒上的开孔为冲压而成,在开孔位置的原中棒壁体朝内弯折至大致垂直于该中棒侧壁;所述卡扣面大致为水平面。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为凸设于所述中棒侧壁表面的凸块。

所述卡扣面位于所述按钮圈的顶面。

所述按钮圈通过前后两条悬带连接所述巢体,所述巢体、悬带和按钮圈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卡扣面设在与其中一条悬带垂直对应的位置处。

所述巢体包括内径较大的上部巢体以及内径较小的下部巢体,所述下部巢体位于两条悬带之间。

所述伞骨的端部用金属线枢接于所述环巢部,该环巢部上设有可容纳金属线接头的凹位,该凹位一侧设有可封闭该凹位开口的盖片,该盖片一体成型于所述巢体或环巢部,且盖片与巢体或环巢部的连接部是柔软可弯折的。

所述凹位设在环巢部上部,所述盖片连接于该凹位下方的环巢部底部;所述盖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折面、第二折面和卡钩部,所述第一折面和第二折面相互垂直;在组装状态下,该第一折面和第二折面分别遮盖于所述凹位的前部开口和顶部开口,所述卡钩部卡扣于该凹位后部侧壁的顶部。

所述盖片的卡钩部在组装时与所述凹位后部侧壁的顶部相抵触的位置处设置为导滑面。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伞的下巢一体设置有内壁带卡扣面的按钮圈,利用材料自身的弹性可将卡扣面推入中棒侧壁的开孔内或被凸块卡住以实现下巢的锁定,所需要的部件非常少,结构简单,组装也非常方便快捷,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另外,下巢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盖片,可非常方便地将容纳金属线接头的凹位盖住,盖片盖好后可避免使用者的手指刮到金属线接头而受伤,无需另外二次作业在金属线接头处加装保护帽,更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效率,可节省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的实施例一在开伞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的实施例一在收伞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所述下巢3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所述下巢3在被锁定且所述盖片35未扣上时的竖向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所述下巢3在被释放且所述盖片35已扣上时的竖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的实施例二在开伞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的实施例二在收伞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为了方便描述,以下对方位角度的说明是以中棒处于垂直状态时来确定的。

如图1或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伞包括:中棒1、伞骨2以及滑动套接于所述中棒1外的下巢3。如图3所示,所述下巢3包括巢体31以及凸设于该巢体31侧壁的环巢部32。各伞骨2的端部插入所述环巢部32周边设置的多个凹口内并通过一根金属线5串接起来,由此可实现伞骨2与下巢3的枢接。所述环巢部32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一个凹位321用于容纳金属线接头51。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巢3采用常用的塑胶材料制成。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巢体31侧壁向下延伸有一条以上的悬带34,悬带34的底部连接有一按钮圈33,所述巢体31、环巢部32、悬带34和按钮圈3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按钮圈33套在所述中棒1外,其内壁设有一个卡扣面331。本实施例中,所述悬带34设有前后相对的两条,所述卡扣面331设在与其中一条悬带34垂直对应的位置处。在自身材料的弹性作用下,所述巢体31的悬带34带动按钮圈33及其内壁的卡扣面331保持一朝向摆正位置的趋势。上述摆正位置是指在未受外力作用下时所述悬带34和按钮圈33所处的位置。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巢体31包括内径较大的上部巢体311以及内径较小的下部巢体312,且下部巢体312的外径也小于上部巢体311,所述悬带34从该上部巢体311底部向下延伸,所述下部巢体312位于两条悬带34之间。用于提供开伞动力的压缩弹簧6置于所述上部巢体311内腔,该压缩弹簧6底部正好置于该上部巢体311和下部巢体312的变阶处。

所述中棒1在与所述卡扣面331垂直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可与所述卡扣面331卡接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和卡扣面331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以下两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卡接件为开设于中棒1侧壁的开孔11,所述按钮圈33内壁上与该开孔11垂直对应处凸设有一个与中棒1侧壁相抵的突起332,所述卡扣面331位于该突起332的顶面。当下巢3未被锁定时,如图5所示,由于所述突起332与中棒1相抵,所述悬带34和按钮圈33被推至偏离摆正位置的偏侧位置。当所述下巢3滑动至该卡扣面331与开孔11位置水平相对时,所述悬带34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复位至摆正位置并带动卡扣面331卡入该开孔11内从而将下巢3锁定。而当按压所述按钮圈33与其卡扣面331径向相对的一侧时,如图1和图5所示,该卡扣面331脱离所述开孔11,所述下巢3被释放。

如图4所示,所述中棒1上的开孔11为冲压而成,在开孔11位置的原中棒壁体12朝内向上弯折至大致垂直于该中棒1侧壁。这样做法的好处是,开孔11的弯折边缘比较圆滑,不容易对所述卡扣面331造成磨损。另外,所述按钮圈33内壁卡扣面331的顶面大致为水平面,与向内弯折的原中棒壁体12正好配合,使下巢3的锁定效果更牢靠。

实施例二、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卡接件为凸设于中棒1侧壁表面的凸块13,该凸块13也可采用多种结构,例如:设置成可伸出或缩入中棒1的弹弓或者弹珠结构,也可以设置成固定于中棒侧壁上的凸块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面331位于所述按钮圈33的顶面,利用按钮圈33的顶面作为卡扣面可使其结构更简单。当下巢3未被锁定时,所述悬带34和按钮圈33位于摆正位置。在所述下巢3滑动至该卡扣面331与凸块13位置水平相对时,所述按钮圈33及其卡扣面331被凸块13推向偏离摆正位置的偏侧位置,此时所述卡扣面331可继续向下越过该凸块13。在所述悬带34的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按钮圈33内壁的卡扣面331卡入所述凸块13的底部从而将下巢3锁定。而当按压所述按钮圈33与其卡扣面331径向相对的一侧时,所述卡扣面331脱离所述凸块13的卡制,所述下巢3可被释放。

为了使所述按钮圈33能顺利越过凸块13,所述卡扣面331下方的按钮圈33内壁以及凸块13的顶部均设有相配合的导滑面。另外,所述卡扣面331上方的下部巢体312内壁开设有竖向的凹槽,在下巢3被锁定时用于容纳所述凸块13。

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对下巢3的锁定和释放,整个下巢3为一体成型结构,而中棒1上只需开一个开孔11或者设置一个凸块13,所需要的部件非常少,且结构很简单,可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和组装的人工成本。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凹位321一侧设有可封闭该凹位321开口的盖片35,该盖片35是采用塑胶射出的方式一体成型于所述巢体31或环巢部32的,且该盖片35与巢体31或环巢部32的连接部是柔软可弯折的。采用此种结构后,只需将盖片35朝向凹位321处弯折并固定即可将金属线接头51隐藏于凹位321内,既美观又可避免刮伤使用者的手指,无需象传统的蜂巢那样二次作业安装单独的防刮伤保护帽部件,因而组装起来非常方便快捷,且可节省工时。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凹位321设在环巢部32上部,因而其前部及顶部的开口外露。而所述盖片35则从该凹位321下方的环巢部32底部延伸而出。

所述盖片35的横截面大致呈L形,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折面351、第二折面352和卡钩部353,所述第一折面351和第二折面352相互垂直,所述卡钩部353又垂直于第二折面352。在组装好后,如图5所示,该第一折面351和第二折面352分别遮盖于所述凹位321的前部开口和顶部开口,所述第一折面351的长度设置成卡钩部353必须利用自身材料的弹性张开才能越过该凹位321后部侧壁的顶部并卡扣于该后部侧壁。

为了能更顺利将盖片35卡扣于凹位321开口处,所述盖片35的卡钩部353在组装时与所述凹位321的后部侧壁顶部相抵触的位置处设置为弧形或倾斜的导滑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