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墙式压底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墙式压底机鞋头压杆自动感应位置记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鞋过程中,通常会用到压底机对鞋子进行加压成型,压底机具有两个可从上往下压住鞋子的压杆,可称作“后跟压杆”、“鞋头压杆”;由于不同鞋型鞋码的相关参数不同,前述压杆所抵压的位置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在针对不同鞋子进行加压成型操作时,需要对压杆进行位置调整;现有技术中,一和肌是手动调节至少其中一个压杆的位置,以适应鞋子成型需要。现有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压底工作效率较低;2、花费人工成本较高;3、人工调节可能存在人为误差影响加工质量;4、难以适应自动化生产线的需要。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墙式压底机鞋头压杆自动感应位置记忆装置,其能够根据不同鞋型鞋码参数,自动调节鞋头压杆的位置,提高了墙式压底机的自动化程度,也使得墙式压底机更加适用于制鞋自动化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墙式压底机鞋头压杆自动感应位置记忆装置,包括有主控单元、座体和装设于座体上的后跟压杆、鞋头压杆;其中,针对鞋头压杆设置有驱动鞋头压杆水平位移以适应不同鞋型鞋码的驱动装置,还设置有用于自动感应鞋头压杆水平位置的线性位移传感器,该线性位移传感器具有相对座体位置固定的传感器主体和可相对传感器主体滑动的活动杆,活动杆的自由端连接于鞋头压杆以随鞋头压杆同步水平位移;该线性位移传感器、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于主控单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相对座体位置固定,电机的输出轴联动有旋转螺杆,前述鞋头压杆上端连接有鞋头压杆座,鞋头压杆座上开设有螺孔,旋转螺杆适配于螺孔内,鞋头压杆座沿旋转螺杆可水平滑动式设置,前述线性位移传感器之活动杆的自由端连接于鞋头压杆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体、鞋头压杆座上,其一设置有与旋转螺杆同向延伸的滑轨,另一设置有与滑轨适配的滑轨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螺杆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及连接于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的传动带,第一传动轮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传动轮连接于旋转螺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左、右侧面凹设有定位槽,所述传感器主体通过夹持定位件固定于前述座体上;所述夹持定位件具有顶板部和自顶板部左、右端分别向下往内翻折的折边部,所述折边部伸入相应定位槽内;其折边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锁固孔,顶板部的左、右段部位对应折边部的第一锁固孔分别开设有第二锁固孔,前述座体上对应第二锁固孔分别开设有相应的第三锁固孔,左端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锁固孔通过左端螺丝锁固连接,右端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锁固孔通过右端螺丝锁固连接,前述传感器主体被夹持固定于顶板部和折边部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边部具有水平锁固部和往内斜向上延伸的斜板部,前述第一锁固孔开设于水平锁固部上,斜板部伸入相应定位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板部的左、右段部位之间连接有中段部位,中段部位低于左、右段部位,前述传感器主体位于中段部位下方,中段部位的顶面与座体之间保持有间距,中段部位的前、后端缘分别一体往外斜向上延伸形成有弹片部,所述弹片部抵接于座体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能够根据不同鞋型鞋码参数,自动调节鞋头压杆的位置,提高了墙式压底机的自动化程度,也使得墙式压底机更加适用于制鞋自动化生产线,相比传统技术之手动调节方案而言,节省了人工成本,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也确保了调节精度,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截面结构示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定位夹持件的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座体 11、滑轨槽
12、第三锁固孔 20、后跟压杆
30、鞋头压杆 31、鞋头压杆座
311、螺孔 312、滑轨
40、线性位移传感器 41、传感器主体
411、定位槽 42、活动杆
51、电机 52、输出轴
53、第一传动轮 54、第二传动轮
55、传动带 56、旋转螺杆
60、夹持定位件 61、顶板部
611、第二锁固孔 62、水平锁固部
621、第一锁固孔 63、斜板部
64、弹片部 65、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面的描述中,一些术语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实施例之墙式压底机包括有主控单元、座体10和装设于座体10上的后跟压杆20、鞋头压杆30;其中,针对鞋头压杆30设置有驱动鞋头压杆30水平位移以适应不同鞋型鞋码的驱动装置,还设置有用于自动感应鞋头压杆30水平位置的线性位移传感器40,该线性位移传感器0具有相对座体10位置固定的传感器主体41和可相对传感器主体41滑动的活动杆42,活动杆42的自由端连接于鞋头压杆30以随鞋头压杆30同步水平位移;该线性位移传感器40、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于主控单元。这样,能够根据不同鞋型鞋码参数,自动控制驱动装置调节鞋头压杆30的位置,相比传统技术之手动调节方案而言,节省了人工成本,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也确保了调节精度,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提高了墙式压底机的自动化程度,也使得墙式压底机更加适用于制鞋自动化生产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51,电机51相对座体10位置固定,电机51的输出轴52联动有旋转螺杆56,前述鞋头压杆30上端连接有鞋头压杆座31,鞋头压杆座31上开设有螺孔311,旋转螺杆56适配于螺孔311内,鞋头压杆座31沿旋转螺杆56可水平滑动式设置,前述线性位移传感器40之活动杆42的自由端连接于鞋头压杆座31。所述座体10、鞋头压杆座31上,其一设置有与旋转螺杆56同向延伸的滑轨(此处如图示312),另一设置有与滑轨312适配的滑轨槽(此处如图示11),如此,提高了鞋头压杆座31的位移稳定性及精准性。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优选设计,所述电机51的输出轴52与旋转螺杆56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第一传动轮53、第二传动轮54及连接于第一传动轮53与第二传动轮54之间的传动带55,第一传动轮53连接于电机51的输出轴52上,第二传动轮54连接于旋转螺杆56。
请参见图4至图6所示,其大致显示了线性位移传感器40的安装结构;所述传感器主体41的左、右侧面凹设有定位槽411,所述传感器主体41通过夹持定位件60固定于前述座体10上(所述固定于座体10上,可指直接固定于座体10上,或者,固定于某个固定于座体10上的物体上,例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0包括有针对鞋头压杆30、电机51、线性位移传感器40等不同装置而设置的安装块,这些安装块相互连接固定形成座体10);所述夹持定位件60具有顶板部61和自顶板部61左、右端分别向下往内翻折的折边部,所述折边部伸入相应定位槽411内;其折边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锁固孔621,顶板部61的左、右段部位对应折边部的第一锁固孔621分别开设有第二锁固孔611,前述座体10上对应第二锁固孔611分别开设有相应的第三锁固孔12,左端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锁固孔通过左端螺丝锁固连接,右端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锁固孔通过右端螺丝锁固连接,前述传感器主体41被夹持固定于顶板部61和折边部之间。前述折边部具有水平锁固部62和往内斜向上延伸的斜板部63,前述第一锁固孔621开设于水平锁固部62上,斜板部63伸入相应定位槽411内。以及,所述顶板部61的左、右段部位之间连接有中段部位,中段部位低于左、右段部位,前述传感器主体41位于中段部位下方,中段部位的顶面与座体10之间保持有间距65,中段部位的前、后端缘分别一体往外斜向上延伸形成有弹片部64,所述弹片部64抵接于座体10上;这样,线性位移传感器40不易受到电机51及座体10振动影响,有利于确保线性位移传感器40的性能稳定及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线性位移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根据不同鞋型鞋码参数,自动调节鞋头压杆的位置,提高了墙式压底机的自动化程度,也使得墙式压底机更加适用于制鞋自动化生产线,相比传统技术之手动调节方案而言,节省了人工成本,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也确保了调节精度,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