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婴幼儿服饰。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往往过多着眼于服饰的时尚性和多样化,却没有在婴幼儿的形体特点和生理特点上深挖精耕,为婴幼儿量身定做适合其穿着的服饰。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对服饰功能、款式、设计和面料上的需求各不相同。新生儿脱离母体后,从清洁的内环境来到复杂的外环境,失去了母体的保护。正在经历呼吸、循环、消化、代谢、免疫等功能的变化,自身免疫力尚未形成。在这个时期,新生儿对感染性疾病具有易感性。首先,婴幼儿皮肤尤其娇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对服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上的要求大大高于儿童。另外,婴幼儿骨骼软、头部大,颈部短,腹部突出,不具备服装的穿脱能力,因此婴幼儿服饰在款式设计上必须较多的考虑到这些体型特点。
尤其是近年来抗菌纳米银广泛用于服装和其他纺织品上存在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法院裁定美国环境保护署核准美国纺织品制造商使用纳米银的行为不当,要求发回重新评估,并限制公开宣传把抗菌纳米银使用在服装和其他纺织品上。此案起因于2011年12月,美国环保署批准HeiQMaterials在随后4年内可以销售纳米银并用于纺织面料,且要求该公司提供对人体健康与水生生物的资料数据。
虽然环保署确认纳米银纺织品对幼儿并没有风险,但法院发现环保署不顾其数据显示有引发潜在危险的事实,仍旧批准了这个申请。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健康计划负责人表示:“法院的裁决促使我们近一步朝着去除纳米银纺织品的目标迈进。环境保护署不该核准纳米银的使用,因为这项技术并没有完全通过安全检验。”该委员会希望限制纳米银的使用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据悉纳米银改造自金属银,并被推广成比银具有更强大的抗菌性,却忽略了其对消费者健康的潜在威胁,不断地被广泛地运用在布料、储存容器及其他产品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婴幼儿服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抗病毒婴幼儿服饰,包括婴幼儿服饰主体,所述婴幼儿服饰主体由抗病毒、抗菌纤维的布料制成,所述婴幼儿服饰主体包括婴幼儿帽子主体、婴幼儿围兜主体、婴幼儿上衣主体、婴幼儿下衣主体;婴幼儿帽子主体由半球形的容纳布兜构成,容纳布兜的开口设置有松紧边,容纳布兜的外顶部设置有装饰耳体;婴幼儿上衣主体由遮裹婴幼儿上体的围体衣料和穿套上肢体的衣袖组成,围体衣料的包抄口连接处设置有便于连接的系带;婴幼儿下衣主体包括开档的长裤和开档短裤,所述开裆长裤和开裆短裤的腰围内夹层设置有松紧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婴幼儿服饰,其穿套上肢体的衣袖包括衣袖本体,衣袖本体的起始端与遮裹婴幼儿上体的围体衣料连成一体,且从衣袖本体的始端至衣袖本体的袖口末端衣袖本体的周向尺寸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婴幼儿服饰,其婴幼儿围兜主体上开设有与婴幼儿脖子相适应的弧形缺口,位于弧形缺口的末端设置有相互扣接的纽扣或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提供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婴幼儿服饰,所述抗病毒、抗菌纤维的布料为100%纯棉抗菌抗病毒功能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产品采用最新型的100%纯棉抗菌抗病毒功能面料,具有广谱高效抗菌抗病毒功能,抗菌率为99.9%,抗病毒率为97.7%,能有效隔离病菌侵害,给宝宝最贴心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幼儿帽子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幼儿围兜主体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幼儿上衣主体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幼儿下衣主体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抗菌抗病毒婴幼儿服饰,包括婴幼儿服饰主体,所述婴幼儿服饰主体由抗病毒、抗菌纤维的布料制成,所述婴幼儿服饰主体包括婴幼儿帽子主体1、婴幼儿围兜主体2、婴幼儿上衣主体3、婴幼儿下衣主体4;婴幼儿帽子主体1由半球形的容纳布兜构成,容纳布兜的开口设置有松紧边1.1,容纳布兜的外顶部设置有装饰耳体1.2;婴幼儿上衣主体3由遮裹婴幼儿上体的围体衣料3.1和穿套上肢体的衣袖3.2组成,围体衣料3.1的包抄口连接处设置有便于连接的系带3.1.1;婴幼儿下衣主体4包括开档的长裤和开档短裤,所述开裆长裤和开裆短裤的腰围内夹层设置有松紧带4.1。
所述穿套上肢体的衣袖3.2包括衣袖本体,衣袖本体的起始端3.2.1与遮裹婴幼儿上体的围体衣料连成一体,且从衣袖本体的始端3.2.1至衣袖本体的袖口末端3.2.2衣袖本体的周向尺寸逐渐减小。
所述婴幼儿围兜主体2上开设有与婴幼儿脖子相适应的弧形缺口2.1,位于弧形缺口2.1的末端设置有相互扣接的纽扣2.1.1或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抗病毒、抗菌纤维的布料制成的婴儿服饰,采用的100%纯棉抗菌面料,此面料抗菌抗病毒纤维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的抗病毒率均高于9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高于96%,能很好的保护婴幼儿皮肤及防御病菌入侵,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所述抗病毒、抗菌纤维的布料通过如下工艺步骤制成:
1.制备
A、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棉织物(20%纯棉、80%涤纶)的紫外光处理:在紫外光照功率为250W、光强度为70%的高压汞蒸气灯条件下,5g棉织物置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0.18wt%二苯甲酮,常温下搅拌30min。反应后用蒸馏水、乙醇洗涤至中性,80℃真空烘干,得到处理后棉织物。
B、对预处理后的棉织物进行整理处理获得抗菌抗病毒棉织物。
B-1、合成环氧丙基脂肪烷基二甲基氯化铵:配制6wt%的十八叔胺/水溶液100mL,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50℃。缓慢滴加7wt%的环氧氯丙烷,恒温反应18h,停止反应。所得产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用无水乙醇洗涤,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50℃真空干燥12h,合成得到环氧丙基脂肪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B-2、按棉织物与整理液1∶10的浴比混合,整理液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组份组成:5wt%脂肪链季铵盐、5wt%水溶性壳聚糖、5wt%丙烯酸、0.2wt%过硫酸铵、0.1wt%对氧甲基苯酚、8wt%的纯碱,余量为水。按照以下程序升温进行整理处理:60℃反应2h、80℃反应2h、100℃反应2h、120℃反应2h;反应结束后,水洗、脱水、烘干,得到抗菌抗病毒棉织物。
2.制备的抗菌抗病毒功能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率、白色念珠菌、霉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8%;抗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的抗病毒率均大于96%;洗涤30次后,该棉织物的抗菌、抗病毒率均大于95%;该棉织物可应用于医疗、个人卫生品、纺织品等抗病毒、抗菌材料领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