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拉杆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
背景技术:
拉杆箱指具有拉杆和滚轮的行李箱。因其使用方便,携带衣物等成为旅行,出门而受到广泛使用。同时,拉杆箱也因箱子置一拉杆,有单管拉杆及双管拉杆之分,拉杆的管亦有方管和圆管之分,以方便行走时拖着,大大减轻负担。
拉杆箱其侧面一般会安装一个侧手把,侧手把与拉杆箱之间有拉簧,现有的侧手把当在失去力后其会与拉杆箱形成撞击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设计不够合理。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有侧脚座拉杆箱[申请号:CN201020693259.6]:包括拉杆箱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拉杆箱本体的侧面增设有侧脚座,所述侧脚座是采用全新高韧性塑胶料制成,且侧脚座外表面的两端各设有凸起作为与地面支撑,有效减少箱体侧面落地时产生的脏污和磨损;通过该方案合理的结构设计,在拉杆箱本的侧面增设有侧脚座作为拉杆箱与地面的支撑,方便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侧手把拎提时,有效减少了箱体侧面落地时产生的脏污和磨损,大大延长了旅行箱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的诸多优点,但是,该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还是存在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能够降低接触噪音的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包括铰接在拉杆箱一侧的U形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形手把包括中间段和连接在中间段两端的弯曲段,在所述的中间段中部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盲孔,在所述的中间段中部套设有橡胶套且所述的中间段与橡胶套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的橡胶套相对中间段周向转动的周向定位结构,在橡胶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定位盲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盲孔且在第一定位盲孔和第二定位盲孔之间设有减震弹簧且所述的减震弹簧能够迫使所述的橡胶套具有径向向外扩张的趋势。
在上述的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中,所述的周向定位结构为凹凸配合式连接结构。
在上述的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中,所述的周向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间段外壁的若干条形槽,在橡胶套内壁设有能够一一卡于所述条形槽中的凸条。条形槽结合凸条,能够实现周向和轴向的固定,无形中提高了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的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中,所述的弯曲段远离中间段的一端设有铰接孔。
在上述的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中,所述的中间段和弯曲段连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中,所述的橡胶套外壁设有耐磨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了橡胶套结合减震弹簧的结构,能够减轻接触时的噪音,设计更加更合理和人性化。2、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3、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箱结构示意图。
图2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形手把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形手把横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拉杆箱1、U形手把2、中间段21、弯曲段22、第一定位盲孔23、条形槽24、铰接孔25、橡胶套3、第二定位盲孔31、凸条32、减震弹簧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拉杆箱的侧提拉手把包括铰接在拉杆箱1一侧的U形手把2,该U形手把2包括中间段21和连接在中间段21两端的弯曲段22,中间段21和弯曲段22连为一体式结构。其次,在弯曲段22远离中间段21的一端设有铰接孔25。
在所述的中间段21中部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盲孔23,在所述的中间段21中部套设有橡胶套3且所述的中间段21与橡胶套3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的橡胶套3相对中间段21周向转动的周向定位结构,该周向定位结构为凹凸配合式连接结构。
具体地,该周向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中间段21外壁的若干条形槽24,在橡胶套3内壁设有能够一一卡于所述条形槽24中的凸条32。
在橡胶套3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定位盲孔23一一对应的第二定位盲孔31且在第一定位盲孔23和第二定位盲孔31之间设有减震弹簧4且所述的减震弹簧4能够迫使所述的橡胶套3具有径向向外扩张的趋势。第二定位盲孔31的孔底朝向拉杆箱1。
另外,在橡胶套3外壁设有耐磨层。
使用时,通过设置了橡胶套3结合减震弹簧4的结构,能够减轻接触时的噪音,设计更加更合理和人性化。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拉杆箱1、U形手把2、中间段21、弯曲段22、第一定位盲孔23、条形槽24、铰接孔25、橡胶套3、第二定位盲孔31、凸条32、减震弹簧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