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盛物器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餐盒。
背景技术:
餐盒在现今时代比较常见的物品,尤其是对于经常外出、上班族等人群中极易常见,在一些送外卖的餐厅内也是比较常见。对于目前常见的这些餐盒,大多都是一次性使用的,这种餐盒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相盖合的盖体,这种餐盒,通常只要盖体一旦盖在盒体上就会难以打开,因餐盒为了保证食物尽可能少的倾倒出来以及外界尽可能少的对食物影响,需要有一定的密封性能,则设计成盒体和盖体之间卡的比较死,造成打开极其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又能够使得盖体相对于盒体盖合和打开变得极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塑料餐盒。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餐盒,包括盒体以及与盒体相盖合的盖体,盒体的开口边沿先外侧折弯后、再向下折弯形成翻折边,翻折边的边沿向外侧折弯形成支撑边,盖体的中部向下凹设有凹腔,凹腔的外侧壁与盒体开口处的内壁之间贴紧,盖体的边沿向下翻折形成翻折边,盖体的翻折边的内侧壁与盒体开口的翻折边的外壁贴紧,盖体的翻折边的其中一个角的边沿向外翻折形成延展边,延展边上间隔设有两个凹槽一,两个凹槽一的宽度分别为0.3mm~0.5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盒体的底部的中部向上凸设有凸起部一,凸起部一与盒体的底部、盒体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腔的中部向上凸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凹腔的侧壁、凹腔的底部之间形成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凸起的宽度为0.3mm~0.5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凸起内的凹腔的底部向上凸设有凸起部二,凸起部二与环形凸起、凹腔的底部之间形成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部二上设有连接其中两个相对的角的凹槽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二的面积不小于凸起部二的面积的二分之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延展边的设计,既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性能,又能够使得盖体相对于盒体盖合和打开变得极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同时设置了两个凹槽,利用凹槽可以增加延展边部分的散热功能,以及延展边的摩擦功能,另外也同时增强了延展边的硬度,对延展边起到了加强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塑料餐盒,包括盒体10以及与盒体10相盖合的盖体11,盒体10的开口边沿先外侧折弯后、再向下折弯形成翻折边12,翻折边12的边沿向外侧折弯形成支撑边13,盖体11的中部向下凹设有凹腔14,凹腔14的外侧壁与盒体开口处的内壁之间贴紧,盖体11的边沿向下翻折形成翻折边12,盖体11的翻折边12的内侧壁与盒体开口的翻折边的外壁贴紧,盖体11的翻折边12的其中一个角的边沿向外翻折形成延展边15,延展边15上间隔设有两个凹槽一16,两个凹槽一16的宽度分别为0.3mm~0.5mm。
上述中的盒体10的底部的中部向上凸设有凸起部一17,凸起部一17与盒体10的底部、盒体10的侧壁之间形成环形槽18。凹腔14的中部向上凸设有环形凸起19,环形凸起19与凹腔14的侧壁、凹腔14的底部之间形成环形槽18,环形凸起19的宽度为0.3mm~0.5mm,环形凸起19内的凹腔14的底部向上凸设有凸起部二20,凸起部二20与环形凸起19、凹腔14的底部之间形成环形槽18,凸起部二20上设有连接其中两个相对的角的凹槽二21,凹槽二21的面积不小于凸起部二20的面积的二分之一。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