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拖及其绊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5817阅读:1498来源:国知局
凉拖及其绊带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凉拖及其绊带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凉拖结构一般包括鞋底部、鞋面部以及绊带,鞋面部缝合连接或一体连接鞋底部,绊带一般会有两种结构:一种是为整体条带式,其两端通过塑料铆钉转动连接鞋底部,在使用时可向前转动以扣在脚背上或可向后转动以扣住后跟后侧,可一鞋两用;另一种也是整体条带式,但其两端是通过车线缝合连接鞋面部后端,使用状态只能是扣在后跟后侧,如此长期穿着产生束缚感,容易出汗,舒适度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凉拖及其绊带结构,既可前后转动,一鞋两用,又可适当调整长度以适应不同足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凉拖的绊带结构,该绊带由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及中间带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分别通过塑料铆钉转动连接凉拖的鞋底部,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分别与中间带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中间带的左右两个相接点之间的长度可调。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毛面片体,所述中间带的外侧面覆盖连接有刺面片体,所述中间带的外侧面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带另一端内侧面和第二连接带另一端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中间带上设有若干透气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均为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凉拖,包括鞋底部、鞋面部以及上述绊带结构,所述鞋面部的底端缝合连接或一体连接鞋底部的前掌边缘,所述鞋面部与鞋底部之间形成容置脚趾头和前脚掌的容置区;所述鞋底部与中足相对应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向上凸起的凸片,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和第二连接带的一端分别通过塑料铆钉转动连接凸片。

优选地,两个所述凸片的前上端分别水平凸出设有上凸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绊带由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和中间带组成,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通过塑料铆钉转动连接鞋底部的凸片,中间带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且中间带的左右两个相接点之间的长度可调,如此可根据用户的后踵围度大小适当调整中间带的连接长度,大大提升本实用新型凉拖的适应性,适用不同人群舒适使用,同时可通过转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绊带可前后转动,后转可作为凉拖使用而扣住后跟后侧,前转可作为拖鞋使用而扣住脚背,一鞋两用,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绊带既可前后转动,又可适当调整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绊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A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鞋底部;11、凸片;12、上凸耳;13、下凸耳;20、鞋面部;30、绊带;31、第一连接带;32、第二连接带;33、中间带;40、塑料铆钉;51、毛面片体;52、刺面片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凉拖,包括鞋底部10、鞋面部20以及绊带30,所述鞋面部20的底端缝合连接或一体连接鞋底部10的前掌边缘,所述鞋面部20与鞋底部10之间形成容置脚趾头和前脚掌的容置区,所述鞋底部10与中足相对应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向上凸起的凸片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绊带30由第一连接带31、第二连接带32及中间带33组成,所述第一连接带31的一端和第二连接带32的一端分别通过塑料铆钉40转动连接鞋底部10的凸片11,所述第一连接带3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带32的另一端分别与中间带33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中间带33的左右两个相接点之间的长度可调。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凸片11的前上端分别水平凸出设有上凸耳12,该上凸耳12在本实施例的作用是限制绊带30向前转动的最大角度,如此不论本实施例的鞋面部20是否包括沿足部跗围线设置的鞋帮带,都可以起到减少前转的绊带30对脚背的压迫感,提升穿着舒适度。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凸片11的后端分别水平凸出设有下凸耳13,该下凸耳13在本实施例的作用是限制绊带30向后转动的最大角度,保证后转的绊带30与后跟后侧贴合度。

具体的所述中间带33与第一连接带31和第二连接带3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所述第一连接带31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带3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毛面片体51,所述中间带33的外侧面覆盖连接有刺面片体52,所述中间带33的外侧面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带31另一端内侧面和第二连接带32另一端内侧面,如此使得第一连接带31、中间带33和第二连接带32处于任意连接长度状态下都不会出现间隙或承受脚部的应力强度较低的部分,保证绊带30与脚部的良好触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带31和第二连接带32均为塑料材质,所述中间带33上设有若干透气通孔。

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带31和第二连接带32的铆接端可分别连接在鞋底部10的内外侧面上,不一定要连接鞋底部10的凸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