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3445发布日期:2019-01-15 22:32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济性的口罩,通过改善过滤部的大小来提高阻隔微细粉尘的功能,通过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插入过滤部,由此提高过滤部的寿命。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口罩是通过过滤大气中的灰尘或污染物,从而向人体提供干净的空气或者预防疾病作为目的而使用。口罩大可分为过滤功能低的一般口罩和过滤功能高的过滤口罩。随着大气污染增加,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过滤口罩。大气污染物中的粒子状污染物使如同气管刺激、呼吸紊乱、肺功能降低、哮喘加重、产生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器官系列的疾病症状增加。

但是,现有的过滤部更换型口罩是将更换型过滤部直接紧贴于用户的脸面部,因此容易被污染,由此使过滤部的寿命非常短。此外,正在出售的口罩的过滤部的大小大致是口罩主体的50%左右,因此降低阻隔微细粉尘的效果。此外,过滤部更换型防沙口罩是更换型过滤部向内侧插入的结构,但是外层和内层不能完全张开,因此很难更换过滤部。

作为一例,韩国特许授权第1359321号公开了“尼龙搭扣插入类型的过滤部更换方式用合成树脂口罩及其射出成型装置、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经济性的口罩,通过改善过滤部的大小来提高阻隔微细粉尘的功能,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插入过滤部,由此提高过滤部的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口罩,其中,包括:外层;内层,其与所述外层重叠;过滤部,其位于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以及固定构件,其固定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

此外,所述内层的大小与所述外层的大小相符合。

此外,所述过滤部的大小是与所述外层或者所述内层相符合的大小。

此外,所述过滤部的面积是所述外层的面积或者所述内层的面积的60%以上。

此外,所述过滤部能够与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结合和分离。

此外,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是分离的结构或者连接的结构。

此外,所述外层的一端与所述内层的一端连接,在没有连接的所述外层的另一端和所述内层的另一端或者所述外层的另一端的附近和所述内层的另一端的附近设置有能够固定所述外层的另一端和所述内层的另一端的固定构件。

此外,所述固定构件位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彼此对应的位置并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结合。

此外,所述固定构件是钩环紧固件。

此外,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纽扣,其设置于所述外层或者所述内层;以及翼部,其与所述纽扣对应地设置于外层或者内层,具有供纽扣夹入的孔。

此外,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带,其设置于所述外层或者所述内层,所述固定带的上端和下端固定于所述外层或者所述内层;固定翼,其与所述固定带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外层或者所述内层,所述固定翼穿过通过拉拽所述固定带的除上端和下端以外的部位而张开形成的间隙。

此外,所述外层或者所述内层的左右侧端设置有挂耳绳。

此外,所述固定构件设置在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中的任意一侧或者任意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通过改善过滤部的大小,能够大幅提高阻隔微细粉尘的功能。

此外,过滤部更换容易,而且过滤部不直接与脸面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过滤部污染,由此能够延长过滤部的使用时间。

此外,过滤部在外层和内层完全张开的状态下结合,因此,谁都能够轻松地更换过滤部。

此外,通过固定构件,能够防止过滤部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的口罩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的钩环紧固件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的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的纽扣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的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一实施例的带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外层 20:内层

30:过滤部 40:固定构件

41、42:钩环紧固件 43:翼部

44:纽扣 45:固定翼

46:固定带 50:挂耳绳

431: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首先,对各附图的构成要件标注附图标记时,针对相同的构成要件,即便在不同的附图上表示,也尽可能地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变更,以多种方式实施。

首先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包括:外层10;内层20,其与外层10重叠;过滤部30,其位于外层10与内层20之间;固定构件40,其设置于外层10和内层20。

具体而言,外层10的大小形成为能够遮盖如用户的嘴、鼻的呼吸器官。外层10是不直接接触用户的脸面的口罩的外侧部位。外层10的左右两侧末端设置有能够挂在用户耳朵上的挂耳绳50。

内层20的样子和大小优选形成为与外层10相符合。内层20可以是能够与外层10完全分离的结构。但是,在外层10与内层20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可能会丢掉外层10或者内层20,因此,优选为,外层10和内层20是连接的结构。

如图1所示,外层10的一侧端与内层20的一侧端彼此连接。外层10或者内层20通过以连接的部位为中心翻折,来重叠。在结合过滤部30时,在外层10与内层20完全张开的状态下,将过滤部30放入外层10与内层20之间,并使内层20紧贴于外层10。然后,通过固定构件40固定,由此保持外层10和内层20重叠的状态。内层20是与脸面直接紧贴的口罩的内侧部位。

过滤部30位于外层10和内层20之间。为了使过滤部功能极大化,过滤部30的面积可以与外层10及内层20的面积相同,或者至少是外层10及内层20面积的60%以上。过滤部30能够轻松地与外层10和内层20之间结合和分离。

固定构件40可以设置在外层10和内层20的左右的某一方或者左右双方。如图1所示,固定构件40设置在与外层10和内层20的连接部位相反一侧的外层10和内层20的另一侧端或者该另一侧端的附近。虽然图1示出了固定构件40设置在外层10和内层20的左右某一方,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固定构件40可设置在外层10和内层20的上下或者左右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

固定构件40可以设置在外层10和内层20彼此对应的位置并与外层10和内层20结合。固定构件40可以形成为多种形态的固定结构。

例如,固定构件40可以是如称为尼龙搭扣(velcro)的钩环紧固件(hook-and-loop fastener;钩-环紧固件)等结合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钩环紧固件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40是在内层20的一侧和与其对应的外层10的一侧上设置有钩环紧固件41、42,通过钩环紧固件41、42来结合的结构。

此外,固定构件40可以是纽扣结合结构。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纽扣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40包括设置在内层20的一侧的翼部43和与该翼部43相对应地设置在外层10的一侧的纽扣44。

翼部43从内层20的一侧端凸出。翼部43设置有供纽扣44夹入的孔431。纽扣44设置在外层10的一侧。纽扣44与设置于翼部43的孔431夹入结合,由此保持外层10和内层20重叠状态,从而防止位于外层10和内层20之间的过滤部30脱离。

此外,固定构件40可以是带结合结构。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带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40包括设置在内层20的一侧的固定翼45以及与该固定翼45对应地设置在外层10的一侧的固定带46。

固定带46的上端和下端固定于外层10。固定翼45从内层20的一侧端凸出。当拉拽固定带46的除上端和下端以外的部位时,因固定带46的伸缩性而紧贴于外层10的固定带46被拉拽,并且在外层10和固定带46之间产生间隙。在张开的间隙内放入固定翼45,并且将拉拽的固定带46释放时,固定带46按压固定翼45,以形成固定状态。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的过滤部的结合过程。

如图1所示,固定构件40没有被固定的状态下,在外层10和内层20完全被张开之后,在外层10和内层20之间夹入过滤部30。在过滤部30被夹入的状态下,使内层20以外层10与内层20的连接部位为中心旋转,以使内层20紧贴于外层10的后表面。在外层10和内层20重叠的状态下,以使外层10和内层20不张开的方式利用固定构件40固定,由此来固定外层10、内层20及过滤部30。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钩环紧固件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40将内层20的钩环紧固件41与外层10的钩环紧固件42对应结合并固定。钩环紧固件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40是通过雌雄尼龙搭扣而结合的结构,因此谁都可以轻松地使用。

如图3所示,纽扣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40将设置于内层20的翼部43的孔431夹入在外层10设置的纽扣44,由此不使外层10、内层20以及过滤部30分离。纽扣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40的固定力优异,因此能够形成牢固的固定状态。

如图4所示,带结合结构的固定构件40通过将设置于外层10的固定带46抬起,使得设置于内层20的固定翼45夹入到固定带46和外层10之间的间隙。当释放被抬起的固定带46时,固定带46包裹固定翼45。

如上所述,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通过过滤部不直接接触用户的脸面,因此能够防止过滤部污染,由此,能够长时间地使用过滤部。此外,通过大幅增加过滤部的面积,由此能够遮盖如用户的嘴、鼻等整个呼吸器官,从而使阻隔微细粉尘的效果极大化。此外,外层和内层能够完全张开,因此,谁都能够轻松地更换过滤部。此外,可通过固定机构来固定外层、内层以及过滤部。

以上说明只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征的范围内,能够作出多种修改、变更以及置换。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以及附图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根据权利要求书来解释,与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思想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