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5970阅读:7166来源:国知局
鞋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鞋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鞋楦。



背景技术:

在制鞋工序中,抓帮(也称为夹帮)是最能反应鞋做工的一道工序。夹前帮时须保证鞋帮与楦头对准;夹中帮时两腰鞋帮须真正拉紧,其张紧度要适中平均;夹后帮时需保证后跟高度符合标准。

传统的鞋子制鞋工序中绝大部分均采用手工生产,尤其是抓帮工序。如图9所示,现有的抓帮步骤为先沿着鞋帮底缘缝制扣住抓帮线的拉线环,再在鞋帮的两腰部穿和系中帮线,接着将鞋帮套设在鞋楦上,最后拉紧抓帮线并将抓帮线的两端系死,迫使鞋帮底口缩小以及定型。在上述步骤中,中帮线的长度直接决定两腰部的张紧度,因而存在着工人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张紧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鞋楦,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抓中帮的技术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鞋楦,包括鞋楦本体和固定在鞋楦本体中腰部底面上的拉线钉。

利用本鞋楦进行抓帮工序加工时,先将沿着鞋面的底缘设置有抓帮线的鞋帮套设在鞋楦上;再将抓帮线拉紧使鞋帮底口缩小;最后采用拉钩钩住抓帮线且向内侧拉动越过拉线钉并将抓帮线套在拉线钉上。拉紧抓帮线完成抓前帮和抓后帮,将抓帮线套在拉线钉上完成抓中帮,拉线钉防止抓帮线复位。通过控制拉线钉的位置可调整鞋帮两腰部的张紧度,即拉线钉与鞋楦的中腰线距离越大鞋帮腰部张紧度也越高;进而保证鞋帮两腰部真正拉紧,且张紧度适中平均。

在上述的鞋楦中,所述拉线钉包括用于定位鞋帮内侧中腰部处抓帮线的内侧拉线钉和用于定位鞋帮外侧中腰部处抓帮线的外侧拉线钉;内侧拉线钉向前外侧倾斜,外侧拉线钉向前内侧倾斜。该结构既能提高拉线钉定位抓帮线的稳定性,即抓帮线不易从拉线钉上脱离;又能保证脱楦顺畅性,即避免拉线钉挂住抓帮线。

在上述的鞋楦中,所述内侧拉线钉和外侧拉线钉的数量为一枚或两枚。根据不同的鞋型和尺码选择适合数量的拉线钉。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鞋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鞋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鞋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中鞋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四中鞋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四中鞋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鞋帮处于完成拉抓帮线步骤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鞋帮处于完成抓中帮步骤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鞋帮处于完成抓帮工序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楦;1a、鞋楦内侧中腰线;1b、鞋楦外侧中腰线;1c、鞋楦本体;2、鞋帮;2a、抓帮线;3、拉线钉;3a、内侧拉线钉;3b、外侧拉线钉;4、中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鞋楦1包括鞋楦本体1c和拉线钉3。拉线钉3固定在鞋楦本体1c中腰部底面上。鞋楦本体1c中腰部位于鞋楦本体1c脚掌部和鞋楦本体1c后跟部之间。拉线钉3可直接敲入鞋楦本体1c内,也可先在鞋楦本体1c的底面上钻一安装孔,再将拉线钉3敲入鞋楦本体1c内。

拉线钉3包括用于定位鞋帮2内侧中腰部处抓帮线2a的内侧拉线钉3a和用于定位鞋帮2外侧中腰部处抓帮线2a的外侧拉线钉3b;换言之,鞋楦内侧中腰线1a的内侧和鞋楦外侧中腰线1b的内侧均设有一枚拉线钉3。

利用本鞋帮执行抓帮的方法是依次按套楦、拉抓帮线2a和抓中帮顺序步骤进行。

套楦是将沿着鞋面的底缘设置有抓帮线2a的鞋帮2套设在鞋楦1上,实现初步定位鞋帮2。

如图7所示,拉抓帮线2a是将抓帮线2a拉紧。具体来说,将抓帮线2a相对于鞋帮2向后侧拉动,根据鞋子大小和款式确定拉抓帮线2a所需的作用力,如成人运动鞋是使抓帮线2a承载800N拉力。拉力逐渐增加过程中,拉帮线逐渐滑出,鞋帮2底口逐渐缩小,进而鞋子的前帮和后帮预鞋楦1紧贴,完成抓前帮和抓后帮;鞋子的中腰部位虽然有所收缩,但鞋子的两腰部位未达到真正拉紧。拉线钉3位于鞋楦本体1c外侧的端部呈尖状,这样便于人们将抓帮线2a套在拉线钉3内。

抓帮线2a为棉线,因而显著地提高抓帮线2a与定位抓帮线2a的拉线环之间摩擦力,即释放抓帮线2a后抓帮线2a不会复位滑动;使得抓帮工序更简单。

如图8所示,抓中帮是将位于鞋帮2中腰部的抓帮线2a向内侧拉动并定位,使鞋子的两腰部位达到真正拉紧。采用拉钩钩住抓帮线2a且向内侧拉动,使抓帮线2a越过拉线钉3并将抓帮线2a套在拉线钉3上;即将鞋帮内侧中腰处的拉帮线套在内侧拉线钉3a上,鞋帮外侧中腰处的拉帮线套在外侧拉线钉3b上;换言之,采用拉钩钩住拉线钉3附近的抓帮线2a且向内侧拉动,使抓帮线2a越过对应的拉线钉3并将抓帮线2a套在对应的拉线钉3上。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鞋楦1。如图3所示,鞋楦内侧中腰线1a的内侧设有两枚拉线钉3,鞋楦外侧中腰线1b的内侧设有一枚拉线钉3。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鞋楦1。如图4所示,鞋楦内侧中腰线1a的内侧设有两枚拉线钉3,鞋楦外侧中腰线1b的内侧也设有两枚拉线钉3。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鞋楦1。如图5和图6所示,内侧拉线钉3a向前外侧倾斜,外侧拉线钉3b向前内侧倾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