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背部尿湿的新型婴幼儿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2596阅读:8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背部尿湿的新型婴幼儿服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服装,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背部尿湿的新型婴幼儿服装。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使婴儿大小便不能随意流淌,通常是在婴儿臀部放一块尿布,如婴儿大小便后,尿布便被浸湿,而此种方式常常是在婴儿尿湿后难受而啼哭而才被护理人员发觉才更换,而护理人员又难以及时把控换尿布的时间,往往潮湿的尿布会使婴儿冻醒而影响睡眠,更甚至者会着凉而生病,婴儿尿失尿布的同时往往连同背部的衣服尿湿,而背部的衣服潮湿又难以及时发觉,潮湿的背部更增加了着凉生病的危险,且尿水便长时间地浸蚀婴儿皮肤,容易引起皮肤病,影响婴儿舒适地健康成长,现有技术中的婴幼儿服装款式为齐腰式,并不能避免被尿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背部尿湿的新型婴幼儿服装。可避免背部服装被婴幼儿尿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止背部尿湿的新型婴幼儿服装,所述服装的背部下边缘为弧形的内凹边。

其中,所述内凹边的深度范围为6.5~8.5cm。

进一步地,所述服装具有设置于所述背部两侧边的前部前片与前部后片,所述前部前片与前部后片分别与所述背部之间设置有衣袖;所述前部前片与前部后片通过若干条扣眼带与对应的若干钮扣配合固定,所述扣眼带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扣眼。

更进一步地,所述扣眼带上设置有1-4个扣眼。

更进一步地,所述扣眼带长度范围为4-7cm。

更进一步地,所述衣袖的夹圈位与所述前部前片之间、所述背部与所述前部前片之间、所述衣袖的夹圈位与所述前部后片之间设置有所述扣眼带。

更进一步地,所述衣袖的夹圈位的接缝上缝设所述扣眼带,所述前部后片与所述背部的侧缝上缝设有所述扣眼带。

更进一步地,所述扣眼带为三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前部后片的夹圈位的外接缝上、所述前部后片的侧缝上、所述前部前片的夹圈位的内接缝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扣眼带为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扣眼的松紧带。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避免了婴幼儿尿湿衣服的背部,防止背部潮湿难以被发现而导致着凉生病或是引起皮肤疾病,提高了婴幼儿的穿着舒适度,提高婴幼儿的身心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止背部尿湿的新型婴幼儿服装,是在背部下边缘为弧形的内凹边。

内凹边的深度范围为6.5~8.5cm,优选为7.3cm、8cm。

参照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装具有设置于背部10两侧边的前部前片30与前部后片20,前部前片30与前部后片20分别与背部10之间设置有衣袖40a、40b,由前部前片30与前部后片20构成合同衫结构。

前部前片30与前部后片20通过若干条扣眼带与对应的若干钮扣配合固定,所述扣眼带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扣眼。

扣眼带上设置有为沿长度方向并排的1-4个扣眼,其长度范围为4-7cm,优选的是扣眼数量为3个,长度为5cm。

根据现有的合同衫的结构,扣眼带及钮扣用于替代绑绳带。

在本实施例中,扣眼带优选为三个。

衣袖40a的夹圈位41与前部前片30之间、背部10与前部前片30之间、衣袖40b的夹圈位42与前部后片20之间设置有扣眼带。

更为具体的是,前部后片20的夹圈位41的外接缝上设置扣眼带51a,对应的,前部前片30边缘上缝设钮扣51b;前部后片20与背部10的侧缝21上横向设置扣眼带52a,对应的,前部前片30边缘上缝设钮扣52b;前部前片30的夹圈位42的内接缝上缝设扣眼带53a,对应的,前部后片20边缘上缝设钮扣53b

在本实施例中,扣眼带优选为三个,可以根据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使用合适位置的扣眼。

更优的是,扣眼带为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扣眼的松紧带。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