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裙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256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多用裙衣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涉及多用裙衣。



背景技术:

上衣、裙子或连衣裙是女性喜爱并且经常穿着的服饰。但是,现有的上衣或裙子或连衣裙,款式单一,不具有可变性,且往往一款上衣或裙子或连衣裙,只能适应在一个季节穿着,不具有多用性。

综上,现有的服装还存在向多样化,多用性方向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裙衣,具有可以在连衣裙以及上衣两种款式切换穿着,具有多样化、多用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用裙衣,包括上衣,上衣的腰部位置连接有至少具有向下螺旋缠绕形成裙子或向上螺旋缠绕至上衣的肩部并下披形成披肩两种状态的裹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作为连衣裙穿着时,将裹带向下螺旋缠绕形成裙子,仅作为上衣穿着时,将裹带向上螺旋缠绕至上衣的肩部并下披形成披肩,具备至少两种穿着样式,具有多样性,连衣裙适合温暖季节穿着,带披肩的上衣适合入秋季节穿着,具有较好的保暖性,一衣多用。

进一步,所述裹带与上衣的腰部位置连接的边为起始边,起始边与裹带的长边形成的锐角等于裹带的螺旋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始边的角度配合裹带螺旋角的角度,裹带向上或向下螺旋缠绕时,能贴服人的身躯,不翘起。

进一步,裹带上设有纽扣和扣眼,以使裹带向下螺旋缠绕形成裙子时,相邻圈的裹带之间通过纽扣和扣眼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纽扣和扣眼的连接方式较为简便耐用,相邻圈的裹带之间连接使裙子的整体性更强,不易松散。

进一步,裹带向下螺旋缠绕形成裙子时,相邻圈的裹带之间通过别针或夹子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也可通过别针或夹子连接,且别针或夹子的连接位置可自行选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多用裙衣具有上衣以及可变换缠绕方式的裹带,以形成至少包括连衣裙和带披肩的上衣两种的穿着状态,具有多样性,同时适应冷暖季节变换,具有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裹带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裹带向下螺旋缠绕成裙子时状态示意图;

图3是裹带向上螺旋缠绕成披肩时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上衣;2、裹带;21、起始边;3、纽扣;4、扣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用裙衣,参见图1,包括上衣1,上衣1的腰部位置缝缀有裹带2,裹带2的宽度在20-30cm之间,长度以穿着者的体型计算,以身高为160cm的正常体型女性为例,裹带2的长度在200cm-250cm之间。

裹带2与上衣1的腰部位置连接的边为起始边21,起始边21与裹带2的长边形成的锐角等于裹带2的螺旋角,起始边21的角度配合裹带2螺旋角的角度,裹带2向上或向下螺旋缠绕时,能贴服人的身躯,不翘起,是多用裙衣更具观赏性。

参见图2,图中示意了裹带2向下螺旋缠绕形成裙子,且与上衣1一同构成连衣裙的穿着状态,适于温暖季节穿着,裹带2上设有纽扣3和扣眼4(图1中可见),相邻圈的裹带2之间通过纽扣3和扣眼4连接,纽扣3和扣眼4的分布,在图1中裹带2展开状态中可见,扣眼4缝制在裹带2的上部长边,纽扣3缝制在裹带2的下部长边,为配合上部的第一个扣眼4,上衣1的右下摆处缝制有纽扣3。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圈的裹带2之间还可以通过别针或夹子选择任意位置进行连接。

参见图3,图中示意了裹带2向上螺旋缠绕至上衣1的肩部并下披形成披肩,与上衣1一同构成带披肩的上衣1的穿着状态,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同时适合入秋季节穿着,为躯干提供较好的保暖效果。

多用裙衣具有上衣1以及可变换缠绕方式的裹带2,以形成至少包括连衣裙和带披肩的上衣1两种的穿着状态,连衣裙适合温暖季节穿着,带披肩的上衣1适合入秋季节穿着,一衣多用,同时具备多样性和多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