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背拉链式连衣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2557阅读:16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背拉链式连衣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女性服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后背拉链式连衣裙。



背景技术:

连衣裙是夏季最流行的女性服装之一,深受年轻女性的青睐。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3152527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防紫外线的连衣裙,上下连为一体的衣身和裙身;所述衣身前侧的 V 形领口上设有第一组穿珠,V形领口的下侧设有呈U形分布的第二组穿珠,所述第一、第二组穿珠分别设于一对订珠片上,该对订珠片通过花边相连,各订珠片的上边缘通过拉链与所述衣身相连,所述衣身和裙身的连接处设有采用花边面料制成的束带,所述衣身的背部中央纵向设有便于穿着的拉链;在衣身的面料表层设有金属粉末层。

类似于上述后背设置拉链的连衣裙十分常见,主要为了方便穿着而设计;在穿衣时,需要将拉链拉下,衣服穿上后,需要将拉链拉上。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连衣裙,在将拉链拉上的过程中,手需要伸到后背较下方拉住拉链头往上提,对于体型较胖或肢体柔韧性较差的女性常常难以独自完成操作,使用上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背拉链式连衣裙,具有穿衣更方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背拉链式连衣裙,包括裙身和衣身,所述衣身包括前部、背部以及肩部,所述背部的中央设有纵向的拉链,拉链包括拉链头;所述肩部的两侧设置有联通前部和背部的固定套;所述拉链头连接有两根拉带,所述拉带穿过固定套延伸至前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拉链头上连接有两条拉带,两条拉带可分别穿过肩部两侧的固定套并延伸至前部;当在前部对两条拉带施加向下的拉力时,以固定套处为支点,对拉链头产生一个向上的拉力;且由于拉链位于背部的中央位置,两条拉带同时拉动时,对拉链头的作用力较为均匀,使得拉链头可以平稳地被向上拉起,从而将背部的拉链拉上。采用本方案,即使对于体型较胖或肢体不够灵活的女性也能独自将拉链拉上,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部于拉链最上端的左右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四合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链的最上端与衣身的领口相连,一般位于颈部,触摸颈部相对较为容易,在拉动拉带之前,可将拉链最上端的两侧通过四合扣固定,使得拉链两侧的部分不易翻折,使得拉链基本处于较为顺直的状态;在拉动拉带时,能够更顺畅地将拉链拉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部于拉链上端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套环,拉带从套环中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带先穿过套环再穿过固定套;使得拉带在背部的部分基本与拉链平行,在拉动拉带时,拉带在背部对拉链头产生的拉力为竖直向上,使得拉链可以更顺畅地被拉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环由两端缝纫连接于背部的矩形布条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套环贴合在背部,整体较为平整、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带与前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链拉上后,可对拉带进行固定,避免拉带晃动影响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结构由设置在拉带上的扣孔以及设置在前部的纽扣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带上的扣孔可扣合在纽扣上,从而将拉带固定在前部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结构由设置在拉带上的子粘扣带以及设置在前部的母粘扣带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带上的子粘扣带可与前部的母粘扣带粘接,从而将拉带固定在前部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部设有用于遮盖母粘扣带的翻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边可用于遮盖母粘扣带,使得整体更简洁、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裙身与衣身之间设有松紧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动拉带前,可通过松紧带将裙身固定在腰部,方便拉带对拉链头施力,避免衣身整个被拉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裙身和衣身表面附着有丙烯酸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烯酸涂层可提高衣服的手感。

综上所述,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传统需要手伸至背部拉动拉链头这种繁琐的方式,只需在前部拉动两条拉带即可将拉链拉上,使得穿衣更方便,且完全可以一个人独自完成操作,更便于体型较胖或肢体不够灵活的女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背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正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裙身;2、衣身;3、松紧带;4、前部;5、肩部;6、背部;7、拉链;8、拉链头;9、拉带;10、固定套;11、套环;12、四合扣;13、扣孔;14、纽扣;15、子粘扣带;16、母粘扣带;17、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后背拉链式连衣裙,如图1、2所示,包括裙身1和衣身2;裙身1和衣身2表面附着有丙烯酸涂层;裙身1和衣身2之间设有松紧带3;衣身2由前部4、背部6、肩部5组成;在背部6的中央位置设有纵向的拉链7,拉链7的最上端延伸至衣身2的领口。

如图2、3所示,拉链7的拉链头8上连接有两根拉带9,两根拉带9分别位于拉链7两侧;背部6在靠近拉链7上端的位置设置套环11,套环11由两端缝纫连接于背部6的长条形布料构成,拉带9从套环11中穿过;在肩部5设有固定套10,固定套10由布料缝纫连接于肩部5构成,从套环11中穿出的拉带9再穿过固定套10。

如图1所示,从固定套10穿出的拉带9延伸至前部4,拉带9的前端设置有扣孔13,在前部4设置有用于与扣孔13扣接的纽扣14。

如图3所示,拉链7最上端的两侧设置有可以相互扣合的四合扣12。

在穿衣之前,将拉链头8拉至拉链7的最下方,以方便将衣服套到身上,在将衣服套到身上后需要将拉链7拉上,就需要将拉链头8拉至拉链7的最上端;此时,先将拉链7最上端两侧的部分通过四合扣12扣接,使得拉链7处于较为顺直的状态,然后系紧松紧带3,将衣身2固定;再同时拉动两根拉带9,拉带9对拉链头8施加向上的拉力,从而将拉链7合上;拉链7合上后,通过扣孔13与纽扣14扣接对拉带9进行固定,完成穿衣操作。为了更好地避免在拉动拉带9时,将衣身2整体拉起,可以选择坐着操作,通过臀部对裙身1的压紧作用,使得衣身2无法被拉起。

脱衣服时,先把拉带9从纽扣14上取下,再解除四合扣12的扣接,将拉链7的上端两侧部分向两边拉即可。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拉带9的前端设有子粘扣带15,前部4设有母粘扣带16,拉带9通过子粘扣带15与母粘扣带16粘接实现固定,且前部4设有用于遮盖母粘扣带16的翻边17,使得外形更平整、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