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腰连衣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2561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腰连衣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女士服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腰连衣裙。



背景技术:

连衣裙是夏季最流行的女性服装之一,深受年轻女性的青睐;连衣裙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按收腰的位置可分为低腰型、标准型、高腰型;按款式则有吊带裙、A字裙、礼服裙、公主裙等等。

但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连衣裙结构通常不可变换,如吊带裙就只能是吊带的结构,很多场合不便于搭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腰连衣裙,上半身可从吊带结构变换到背心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腰连衣裙,包括束腰部、位于束腰部上方的抹胸部和位于束腰部下方的裙摆部,所述束腰部的前侧至后侧连接有两个吊带;两个吊带的前端连接于束腰部前侧的中部,两个吊带的后端连接于束腰部后侧的中部;所述吊带的内侧沿长度方向设有收纳袋,所述收纳袋中一体连接有侧襟部,侧襟部开设有袖口,侧襟部的下侧与束腰部的侧面可拆卸连接;其中一个吊带的收纳袋中还连接有后襟部,后襟部与另一个吊带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吊带连衣裙的区别在于,其设置为高腰型,两条吊带直接连接在束腰部,两条吊带的前端连接在束腰部前侧的中部,两条吊带的后端连接在束腰部后侧的中部;穿着时,头部从两条吊带之间穿出,吊带挂在肩部,手臂从吊带侧面穿出;以上为作为吊带式连衣裙使用时的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束腰部以上部分变换为背心结构;过程如下,将内置于吊带内侧收纳袋中的侧襟部拉出,侧襟部的一侧沿着吊带的长度方向连接于收纳袋中,另一侧拉出后可连接固定于束腰部的侧面;再将后襟部从其中一个吊带的收纳袋中拉出与另一个吊带连接,后襟部将后背部门遮挡;且侧襟部设置有袖口,手可从袖口中伸出;通过上述操作,使得束腰部以上的部分形成V领的背心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对连衣裙的结构进行变换,更方便穿着搭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襟部的下侧设有连接孔,所述束腰部的侧面设有连接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带设置在束腰部的侧面,在本实用新型处于吊带连衣裙状态时可以充当装饰物使用,在处于背心连衣裙状态时,可以用于与侧襟部下侧的连接孔绑扎,对侧襟部进行固定;采用上述方案,侧襟部上不用设置其它固定部件,因此收纳于收纳袋中时较为平整,穿戴吊带时不会存在不适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襟部的下侧设有连接孔,所述束腰部的侧面设有纽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纽扣与连接孔配合,更方便对侧襟部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侧襟部与后襟部由弹性布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襟部为弹性布料制成,可通过弹性变形压入收纳袋中,通过侧襟部的弹性作用可以增加吊带的弹性,使得吊带挂于肩部时不易滑落;并且侧襟部和后襟部拉出固定后,由于其具有弹性,还具有一定的抗褶皱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纳袋的开口连接有第一拉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拉链可以将收纳袋的开口封闭,避免侧襟部和后襟部意外掉出;且收纳袋为沿着吊带的长度方向开设,收纳袋的开口在闭合时,第一拉链的头部位于吊带的前端或后端,不会对肩部造成摩擦,不影响穿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襟部和后襟部与收纳袋之间均为缝纫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侧襟部和后襟部的一边一体固定于收纳袋中,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襟部远离与收纳袋连接处的一侧与另一吊带之间为拉链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襟部位于背部,人体在行走或者伸懒腰等动作中,背部伸张作用较强,后襟部采用上述拉链连接,连接效果较为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纳袋的开口处设有遮盖第一拉链的翻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边遮盖第一拉链,使得第一拉链不与人体肩部接触,使得穿戴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束腰部、抹胸部、裙摆部表面附着有聚氨酯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衣服整体手感丰满,有弹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从吊带连衣裙状态变换到背心连衣裙状态的高腰连衣裙,在服装搭配上更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处于吊带连衣裙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凸显翻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处于背心式连衣裙状态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处于背心式连衣裙状态时的背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凸显侧襟部与束腰部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处放大图;

图7是实施例二凸显侧襟部与束腰部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裙摆部;2、束腰部;3、抹胸部;4、吊带;5、收纳袋;6、侧襟部;7、后襟部;8、第一拉链;9、连接孔;10、连接带;11、拉链;12、翻边;13、袖口;14、纽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高腰连衣裙,可从吊带式连衣裙变换到背心式连衣裙。

如图1所示,包括裙摆部1、束腰部2、抹胸部3以及两条吊带4;束腰部2、抹胸部3、裙摆部1表面附着有聚氨酯涂层;两条吊带4的前端连接在束腰部2前侧的中部,后端连接在束腰部2后侧的中部;吊带4的内侧设有收纳袋5,收纳袋5中缝纫连接有侧襟部6;侧襟部6一边连接在收纳袋5中,另一边可从收纳袋5中拉出。

如图1-2所示,收纳袋5为沿着吊带4的长度方向设置,收纳袋5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拉链8,且第一拉链8的外侧设有用于遮盖第一拉链8的翻边12。

如图3-5示,为本实施例变换至背心式连衣裙的状态,打开第一拉链8,将侧襟部6从收纳袋5中拉出,收纳袋5的一边缝纫连接于收纳袋5中从而与吊带4固定连接,另一边拉出后可固定在束腰部2的侧面,从而构成背心的侧面,收纳袋5上开设有袖口13供手臂伸出。

如图5-6所示,侧襟部6的下侧设置有连接孔9,在束腰部2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带10,将侧襟部6拉至束腰部2侧面时,可通过将连接带10穿过连接孔9并绑扎从而对侧襟部6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其中一条吊带4在背部位置还连接有后襟部7,后襟部7一边同样缝纫连接在收纳袋5中,后襟部7另一边可从收纳袋5中拉出,并与另一吊带4之间通过拉链11连接;后襟部7的形状为V形,用于遮盖后背部分。

如图3所示,通过拉出并固定侧襟部6和后襟部7,且两条吊带4的前侧之间保留开口,构成领口结构;使得束腰部2以上部分构成V领背心的结构。

上述侧襟部6和后襟部7均采用弹性布料制成,如采用氨纶面料,侧襟部6可通过弹性变形收纳于收纳袋5中。

本实施例的变换过程如下:将侧襟部6和后襟部7均收纳于收纳袋5中时,本实施例作为高腰吊带连衣裙使用;将侧襟部6和后襟部7拉出固定时,本实施例作为高腰背心式连衣裙使用。

实施例二,一种高腰连衣裙,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7所示,侧襟部6的下侧设有连接孔9,束腰部2上设有纽扣14,连接孔9可套于纽扣14上从而实现侧襟部6与束腰部2的固定,使用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