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领毛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117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领毛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领毛衫。



背景技术:

无领毛衫的传统做法一般是在领口内侧部位贴缉一条不卷的四平长条织带作为领内贴,但是长条的两侧边长度一样,无法满足领口内外弧长差,需要操作者对织带一侧归烫缩短长度,一侧拔开抻大长度,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影响无领毛衫的外形和美观,尤其是多次穿着洗涤后变形较大,而且最后还需要对织带两端锁扣净边。

另外,毛衫如果是有腰带的款式,通常是制作后期用钩针用顺色线钩一段小辫固定在毛衫衣身腰部,费时费力,有些较薄的衣片还不好操作,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美观、尺寸稳定的无领毛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领毛衫,包括领口、衣身、衣袖,其主要特征是,所述领口包括外领口和领内贴,所述领内贴的针织结构是:单面卷边起底,然后转换为2*1的针对齿罗纹,最后结束时不过单面,起底卷边作为领内贴的上口,最后结束的罗纹边作为领内贴的下口,领内贴上口与下口的针数比为3:4。

作为一种优选,腰部自带腰带袢,所述腰带袢位于在前衣片或后衣片腰部距侧缝0.5-2cm处,是织前衣片或后衣片时直接织在腰部的。腰带袢编织时是把前板0.5cm-3cm宽度的针翻到后板,前板起相同针数(以上宽度可根据实际款式需要调整),织两侧开口空转,根据腰带宽度确定空转长度即腰袢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领口处领内贴特殊2*1针对齿罗纹处理,领内贴上口与下口的针数比为3:4,上口尺寸小,下口尺寸大,且罗纹结构本身具有一定弹性,这样就更贴合领口部位的形状,无需归拔整烫,省掉常规四平织带需要归烫和两端锁扣净边的两大步骤,解决成衣外观效果不平服及后期穿着洗涤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成衣品质。腰部自带腰带袢,省掉二次加工工序:货品流转和后期手钩腰带袢,使毛衫制作更加高效,产品更加耐用美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领口反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中(1)、(2)分别是现有技术中领内贴四平织带和本实用新型领内贴2*1罗纹织带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2*1罗纹织带编程工艺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腰袢编程工艺结构示意图。

标号:1——领口,2——衣身,3——衣袖,4——外领口,5——领内贴,6——腰带袢, 21——前衣片,22——后衣片,11——上口,12——下口,50——废纱部分,51——起底部分,52——转换部位,53——2*1罗纹部位,54——结束部位,55——记号位置,60——腰袢转换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附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正、反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领毛衫,包括领口1、衣身2、衣袖3,其主要特征是,所述领口1包括外领口4和领内贴5,如附图4所示,所述领内贴5的针织结构是:单面卷边起底51,然后通过转换部位52转换为2*1的针对齿罗纹53,最后结束部位54不过单面,起底卷边51作为领内贴5的上口11,最后结束的罗纹边作为领内贴5的下口12,领内贴上口11与下口12的针数比为3:4。

如附图1、5所示,腰部自带腰带袢6,所述腰带袢6位于在前衣片21或后衣片22腰部距侧缝大约0.5cm处,是织前衣片21或后衣片22时直接织在腰部的。腰带袢6编织时是把前板1cm宽度的针翻到后板,前板起相同针数,织两侧开口空转,根据腰带宽度2cm确定空转长度即腰袢长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