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2052阅读:1341来源:国知局
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动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或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等。

当行李较少,可以用轻便的行李箱手提,但当行李较多时,则要使用载物量大的行李箱,其通常安装有车轮,需要人们行走时用手推或拉的方式来驱动。显然,如果行李过于沉重,则单纯用手推或拉是较吃力的,特别是对于行走路程较远、时间又较紧张的时候,行走很不方便。

目前,也有电动行李箱问世,可以由动力件带动行李箱行走,能极大地降低人们出行时的负担,然而这类电动行李箱功能比较单一且可操控性差,使用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动行李箱,方便使用者对行李箱的控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电动行李箱,包括箱体、拉杆、用于驱动箱体运动的动力机构、控制所述动力机构的控制模块,所述箱体包括设有敞口的底箱和与所述底箱敞口一侧缘枢接以旋转盖合于所述底箱的敞口处的箱盖;所述控制模块包含用于输入操控指令的操控单元以及根据所述操控单元输入的操控指令产生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工作状态的驱动信号的驱动单元;所述拉杆的一侧枢接于底箱和箱盖两者中的一个上,而拉杆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箱盖和底箱两者中的另一个配合固定拉杆的固定结构,所述操控单元设置于所述拉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箱包括固定于拉杆上的外置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至少一侧设置有踏板。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容纳腔,踏板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抵压于所述踏板的内侧面以将所述踏板推出至容纳腔外的压缩弹簧,所述容纳腔和踏板之间还设有在所述踏板自容纳腔伸出以及缩回容纳腔内时对踏板进行限位固定的锁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容纳腔,所述踏板的一侧枢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所述踏板旋转收折时整体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含第一驱动轮和驱动第一驱动轮运动的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含第二驱动轮和驱动第二驱动轮运动的第二动力件。

进一步地,所述操控单元为控制按钮或摇杆或触摸屏。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为T形伸缩拉杆或n形伸缩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动力件和第二动力件均为自发电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拉杆的一侧枢接于底箱和箱盖两者中的一个上,而拉杆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箱盖和底箱两者中的另一个配合固定拉杆的固定结构,使得使用者在打开行李箱之前,需要先将拉杆移开,能有效的增加行李箱的安全性;拉杆上设置有操控单元产生操控指令,进行由驱动单元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来控制动力机构的动作,从而达到控制行李箱的运动的效果,可以更为方便地实现行李箱移动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能有效的提高行李箱可操控性和使用者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电动行李箱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电动行李箱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电动行李箱一个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智能电动行李箱一个实施例的控制模块与动力机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电动行李箱,包括箱体1、拉杆、用于驱动箱体1运动的动力机构12、控制所述动力机构12的控制模块11,所述箱体1包括设有敞口的底箱和与所述底箱敞口一侧缘枢接以旋转盖合于所述底箱的敞口处的箱盖。

所述控制模块11包含用于输入操控指令的操控单元111以及根据所述操控单元111输入的操控指令产生控制所述动力机构12工作状态的驱动信号的驱动单元112;所述拉杆2的一侧枢接于底箱和箱盖两者中的一个上,而拉杆2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箱盖和底箱两者中的另一个配合固定拉杆的固定结构9,所述操控单元111设置于所述拉杆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拉杆2的一侧枢接于底箱和箱盖两者中的一个上,而拉杆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箱盖和底箱两者中的另一个配合固定拉杆的固定结构,使得使用者在打开行李箱之前,需要先将拉杆移开,能有效的增加行李箱的安全性;拉杆上设置有操控单元产生操控指令,进行由驱动单元产生对应的驱动信号来控制动力机构的动作,从而达到控制行李箱的运动的效果,可以更为方便地实现行李箱移动控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能有效的提高行李箱可操控性和使用者的体验感。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操控单元111为控制按钮或摇杆或触摸屏。方便使用者控制行李箱。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行李箱包括固定于拉杆2上的外置电源10。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为T形伸缩拉杆,所述外置电源10设置于T形伸缩拉杆的两侧或一侧;在另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为n形伸缩拉杆,所述外置电源10设置于所述n型伸缩拉杆的两伸缩杆之间。将外置电源10设置于箱体外侧,相对于放置在箱体1内部,便于安转、维修或者更换。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至少一侧设置有踏板3。设置踏板3有利于使用者站立在行李箱上面。

具体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容纳腔(图未示出),踏板3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容纳腔内还设置有抵压于所述踏板3的内侧面以将所述踏板3推出至容纳腔外的压缩弹簧(图未示出),所述容纳腔和踏板3之间还设有在所述踏板3自容纳腔伸出以及缩回容纳腔内时对踏板3进行限位固定的锁止结构(图未示出),所述锁止结构可以为通过钥匙控制的可旋转的挡阻片;当踏板3处于收合状态时,旋转挡阻片到开锁状态,即令其起挡阻作用的部分旋转到踏板3上方,此时,踏板3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会向外推出,令其处于工作状态;当踏板3处于展开状态时,用力将两侧的控制他们往行李箱方向推动,使其收合,此时,将挡阻片旋转到锁定状态,令其将踏板3固定于容纳腔内。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容纳腔(图未示出),所述踏板3的一侧枢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所述踏板3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其从容纳腔中旋转取出即可,使用结束时,可再将踏板3旋转收折于容纳腔内。

踏板3跟箱体1之间采用可收合的连接方式,利于踏板3在不使用时可以收合,避免踏板3受到损伤以及能有效提高行李箱的美观性。

所述动力机构12包括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12还包括驱动轮121和驱动所述驱动轮121运动的动力件122;所述第一动力机构包含第一驱动轮和驱动第一驱动轮运动的第一动力件;所述第二动力机构包含第二驱动轮和驱动第二驱动轮运动的第二动力件。所述行李箱采用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组成的双动力机构,且第一动力机构和第二动力机构之间互不干扰,独立工作,方便使用者控制行李箱的运动,通过设置两个动力机构12能实现行李箱的前进、后退以及转向等运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力件和第二动力件均为自发电电机。

本实施例采用的自发电电机主要由电源、电机和发电机组成,所述电机和发电机集为一体形成驱动电机,是电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循环利用,能够解决电机在没有外接电源和供电中断时,也能够正常工作。首先利用电源启动驱动电机工作,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121运动,维持驱动电机的正常工作。当电源电能耗尽时,可以人为拖动行李箱行走,使得驱动轮121带动驱动电机转动,此时,驱动电机上就把电机转轴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电源,电源开始蓄电;电源蓄电后,可以继续给驱动电机供电,使得驱动电机可以继续驱动驱动轮121运动,维持驱动电机的正常工作。能达到节约电能、环保的作用。具体地,所述电源为上述的外置电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行李箱还包含设置于箱体1侧面的安全锁8以及提手6;提手便于使用者对行李箱的拉、推以及提等操作,而安全锁8采用TSK安全锁,能有效的保护行李箱内部物品的安全,防止被盗。

所述行李箱还包含若干个设置于箱体1底部远离驱动轮121的一端的随动轮7;在箱体1底部设置随动轮7,能有效的增强使用者在使用时行李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式为:使用者打开电源开关,然后将踏板3展开,双脚站立于左右踏板3上,通过对拉杆2上的操控单元111进行操作,输入操控指令,通过控制模块11的驱动单元112将操控指令转化成控制动力机构12的动力件122运动的驱动信号,由动力件122带动驱动轮121进行运动,从而控制行李箱的运动,通过对操控单元输入不同的操控指令,可以使驱动单元112输出不同的驱动信号,进而对行李箱进行相应的控制,如转向或者原地旋转等;相应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坐在行李箱的箱体1上面对行李箱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便于使用者对行李箱的控制,能使得行李箱达到载人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