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2307阅读:163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拐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康管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拐杖。



背景技术:

拐杖是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通常是一根木制或金属棍子。传统的拐杖通常是一根下端着地,手持另一端的棍状工具,是老年人不可或缺的辅助步行工具。使用时,每行一步拐杖都要离开地面配合行走向前方移动以支撑身体,它可以满足一般老人日常行走的需求。如公开号为CN2042453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拐杖,包括杖杆和与杖杆相连的把手,所述杖杆上设有挂钩,所述杖杆下端设有滚轮上壳,所述滚轮上壳设有通过轴承与滚轮上壳相连的滚轮,所述滚轮下端设有滚轮下壳,所述滚轮下壳一端通过铰链与滚轮上壳铰接相连,所述滚轮下壳另一端与滚轮上壳插合相连。上述拐杖能够很好的满足老人行走的需要,但是,当老人出门散步时,若是想要锻炼身体,而身边又没有健身器材时,就错过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拐杖,能够将拐杖变成锻炼工具,使得老人能够利用随身带的拐杖进行锻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拐杖,包括杖杆和把手,所述杖杆包括上杆体和下杆体,所述上杆体和下杆体内连接有弹性件,所述上杆体和下杆体外侧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所述下杆体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固定件卡接的卡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老人在散步时想要锻炼身体,打开固定连接件,使上杆体和下杆体之间利用弹性件连接,从而使得整根拐杖具有弹性伸缩空间,然后利用卡定组件将该拐杖固定在环境中的固定件上,老人抓住把手后可沿着杖杆的轴向做来回的伸展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杆体的下端和下杆体的上端对应开设有空腔,一弹簧设置于空腔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空腔的底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设置在空腔内,其两端分别与上杆体和下杆体连接,当上杆体和下杆体利用固定连接件连接时,弹簧呈压缩状态置于空腔内;当上杆体和下杆体解开固定连接件时,弹簧恢复自然状态,施加给杖杆轴向的力,使得杖杆具有一个弹性的伸缩范围,老人可利用这段伸缩范围进行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设置在上杆体的下端外侧的外螺纹、设置于所述下杆体的上端位于空腔内壁处的与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简单的螺纹连接方便上杆体和下杆体连接与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卡定组件包括沿着下杆体轴向相对设置于下杆体下端的两个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靠近下杆体下端的槽壁铰接设置的第一卡条、沿着下杆体轴向相对设置于下杆体下端的两个第二凹槽、开设于下杆体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上端的并与第二凹槽连通的环形槽、与所述环形槽相匹配的环形块、以及与所述环形块铰接设置并所述第二凹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条,所述第一卡条和第一凹槽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卡条固定在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卡位机构,所述第二卡条和第二凹槽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卡条固定在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卡位机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匀设置在下杆体下端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拐杖固定在固位件上如两根竖直杆之间时,先解开第一卡位机构,转动第一卡条使第一卡条与竖直杆抵接;然后解开第二卡位机构,转动第二卡条,此时,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呈垂直状态,还不能够将竖直杆卡在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之间;之后转动环形块,使得第二卡条与第一卡条平行,从而将竖直杆卡接在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之间,防止下杆体与竖直杆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块与环形槽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环形块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机构的设置能够方便转动环形块,使得第二卡条能够快速转至垂直于第一卡条和平行于第一卡条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开设于环形槽底部的限位槽、设置于环形块靠近环形槽底部一侧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限位槽内的转动角度为9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方便转动环形块,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限位块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配合的第一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卡接时,可防止第二卡条随着环形块转动,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卡条远离铰接端的第二卡块、设置于第一凹槽上的与所述第二卡块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块卡接在第二卡槽内时,可防止第一卡条在日常活动中掉出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卡条远离铰接端的第三卡块、设置于第二凹槽上的与所述第三卡块卡接配合的第三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卡块卡接在第三卡槽内时,可防止第二卡条在日常活动中掉出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设置有两个手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老人可以同时用两只手抓住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身边没有锻炼身体的器材时,可利用拐杖,将拐杖的下端卡接在固定件上,然后利用上杆体和下杆体中间的弹簧伸缩来锻炼身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拐杖下端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拐杖下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拐杖下端另一角度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环形槽与环形块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杖杆;11、上杆体;111、空腔;112、外螺纹;12、下杆体;121、内螺纹;122、第一凹槽;1221、第二卡槽;123、第一卡条;1231、第二卡块;124、第二凹槽;1241、第三卡槽;125、第二卡条;1251、第三卡块;126、环形槽;1261、限位槽;1262、第一卡槽;127、环形块;1271、限位块;1272、第一卡块;13、弹簧;14、开启部;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多功能拐杖,参照图1,包括杖杆1和把手2,把手2上设置有两个手持部,可供两只手握住。杖杆1包括螺纹连接的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以及设置在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内的弹性件,并在下杆体12的下端设置了卡定组件,使得该拐杖的下端能够卡定在环境中的固定件上,比如由若干竖直杆组成的栅栏上。

参照图2和图3,上杆体11的下端和下杆体12的上端对应开设有空腔111,一弹簧13设置在空腔111内,且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的空腔111底部连接,当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分离时,由弹簧13连接。另外,上杆体11的下端外侧设置了外螺纹112,下杆体12的上端位于空腔111内壁处设置有与外螺纹112螺纹连接的内螺纹121,当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连接时,弹簧13呈压缩状态;当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分离时,弹簧13处在自然状态,此时,整根杖杆1具有一定的伸缩范围,可供老人做来回的拉伸运动。

参照图3,在下杆体12下端对应设置了两个第一凹槽122,并在第一凹槽122靠近下杆体12下端的槽壁铰接设置了第一卡条123,第一卡条123靠近第一凹槽122底壁一侧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22底壁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2底壁呈弧形设置。 第一凹槽122底壁远离铰接点处开设了第二卡槽1221,第一卡条123上设置了与第二卡槽1221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块1231,当用不到第一卡条123时,第一卡条123藏于第一凹槽122内,并用第二卡块1231和第二卡槽1221卡接防止第二卡块1231掉出。另外,在第一卡条123远离第一凹槽122底壁的一侧设置了开启部14,方便人们转动第一卡条123。

另外,回到图2,在下杆体12下端沿着下杆体12轴向相对设置了两个第二凹槽124,使得第一凹槽122和第二凹槽124均匀设置在下杆体12下端的外表面。下杆体12上位于第二凹槽124上端设置了与第二凹槽124连通的环形槽126,一环形块127活动套接在环形槽126外,使得环形块127能够绕着下杆体12的轴心转动,并在环形块127上铰接设置了与第二凹槽124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条125,当环形块127转动到第二卡条125位于第二凹槽124上方位置时,第二卡条125可卡进第二凹槽124内。参照图4,第二卡条125靠近第二凹槽124底壁一侧的形状与第二凹槽124底壁的形状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24底壁呈弧形设置。 第二凹槽124底壁远离铰接点处开设了第三卡槽1241,第二卡条125上设置了与第三卡槽1241卡接配合的第三卡块1251,当用不到第二卡条125时,第二卡条125藏于第二凹槽124内,并用第三卡块1251和第三卡槽1241卡接防止第三卡块1251掉出。另外,在第二卡条125远离第二凹槽124底壁的一侧设置了开启部14,方便人们转动第二卡条125。

另外,参照图2和图5,为环形槽126与环形块127的剖面示意图,下杆体12上的环形槽126槽底开设了限位槽1261,环形块127靠近环形槽126底部一侧设置了限位块1271,限位块1271在限位槽1261内转动,且转动角度为90度。当限位块1271一端与限位槽1261抵接时,第二卡条125位于第二凹槽124处;当限位块1271的另一端与限位槽1261的另一端抵接时第二卡条125位于第一卡条123处。另外,限位槽1261的两端开设有第一卡槽1262,限位块1271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一卡槽1262卡接配合的第一卡块1272,当限位块1271与限位槽1261两端抵接时,第一卡块1272与第一卡槽1262卡接,使得环形块127在转动的两个端点处能够连接的比较牢固。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安装时:转动下杆体12使下杆体12和上杆体11分离,然后将第一卡条123向下转动,使第一卡条123朝向第一凹槽122底壁的一侧与栅栏抵接;然后向上转动第二卡条125后转动环形块127,使第二卡条125和第一卡条123位于同一平面,从而将栅栏卡接在第一卡条123和第二卡条125中间,当沿着杖杆1向杖杆1下端施加力时,第二卡条125可防止栅栏滑出;当沿着杖杆1向杖杆1上端施加力时,第一卡条123可防止栅栏滑出;

取下时:转动环形块127使第二卡条125转动至与第一卡槽1262垂直的位置,然后向下转进第二凹槽124处;之后转动下杆体12将第一卡条123从栅栏中间取出,然后将第一卡条123向上转进第一凹槽122处;再将下杆体12和上杆体11螺纹连接,还原成拐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