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发卡槽及无痕接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4449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接发卡槽及无痕接发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发行业,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接发卡槽及无痕接发器。



背景技术:

接发是一种近年来流向的发型技术,是从欧洲引进的发型技术,接发就是将头发接到自己的真头发上,达到瞬间从短发到长发的转变,接发用的头发可以是真发也可以是假发。由于接发具有上述优点,深受爱美女性的欢迎,接发器应运而生。虽然接发器方便了人们接发的需求,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接发器进行接发时需要对头发一绺一绺的操作, 整体花费时间较长,耗费精力而且接发效果不自然,现有的接发器在接发时,需要用手捻搓熔胶达到假发和真发融合固定的效果,由于熔胶温度较高所以操作时会烫手,这些都为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无痕接发器,其包括本体、接发卡槽、加热双凹板、定型凹台、助推钩、卡槽主板和扳机,所述接发卡槽上设置有宽槽和用于留出发片与发片间空隙的窄槽,宽槽和窄槽均匀排列,扳机安装在本体的下部,助推钩安装在本体的上部,定型凹台与助推钩相连,定型凹台下端与加热双凹板相连并且加热双凹板安装在本体上,卡槽主板位于加热双凹板远离本体的一侧,接发卡槽安装在卡槽主板上,本体上设置有工作指示灯,但是这种结构的无痕接发器的接发卡槽就是一个设置宽槽和窄槽的平板产品,在接发的时候,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容易分发不均匀,所以造成最后接发效果不好,会造成一绺粗一绺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发卡槽及无痕接发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发卡槽分发不均匀,造成接发效果不好的缺陷,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发卡槽上均匀设置容纳发片的发槽,每个发槽由槽脊之间的空间形成,每个槽脊的顶端设置尖齿。

优选地,所述的尖齿设置为弯钩形。

优选地,接发卡槽的一端设置插拔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接发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无痕接发器,包括本体、接发卡槽、加热双凹板、定型凹台,定型凹台下端与加热双凹板相连并且加热双凹板安装在本体上,卡槽主板位于加热双凹板远离本体的一侧,接发卡槽活动安装在卡槽主板上,接发卡槽上均匀设置容纳发片的发槽,每个发槽由槽脊之间的空间形成,每个槽脊的顶端设置尖齿。

优选地,所述的尖齿设置为弯钩形。

优选地,接发卡槽的背部设置和卡槽主板配合的导轨或导槽。

优选地,接发卡槽的一端设置插拔手柄。

本技术方案的每个槽脊的顶端设置尖齿,这些尖齿就可以像梳子一样,在接发的时候把需要接发的头发均匀地分摊到接发卡槽的发槽内,然后进行接发。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的尖齿设置为弯钩形,弯钩形的槽脊可以更容易地把头发分拨成均匀的几绺,然后进行接发。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的接发卡槽的背部设置和卡槽主板配合的导轨或导槽,在导轨和导槽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在接发卡槽和卡槽主板上,这样接发卡槽可以先取下,将需要接的头发先放入到槽内,然后再安装到卡槽主板上,这样装头发的时候比较方便。

进一步地,接发卡槽的一端设置插拔手柄,这样在将接发卡槽安装到卡槽主板上的时候就可以捏着手柄进行操作,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接发卡槽和无痕接发器,由于改进了接发卡槽的结构,所以在接发的时候,可以分发更均匀,从而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简单,接发效果也更自然,更方便。可以在美发领域 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发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痕接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1:本体、2:接发卡槽、3:加热双凹板、4:定型凹台、5:助推钩、6:卡槽主板、7:扳机、9:导槽、10:弯钩、11:导轨、12:槽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接发卡槽2,接发卡槽2上均匀设置容纳发片的发槽,每个发槽由槽脊12之间的空间形成,每个槽脊12的顶端设置尖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尖齿设置为弯钩10形。接发卡槽的一端设置插拔手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无痕接发器,其包括本体1、接发卡槽2、加热双凹板3、定型凹台4,定型凹台4下端与加热双凹板3相连并且加热双凹板3安装在本体1上,卡槽主板6位于加热双凹板3远离本体1的一侧,接发卡槽2活动安装在卡槽主板6上,接发卡槽2上均匀设置容纳发片的发槽,每个发槽由槽脊12之间的空间形成,每个槽脊12的顶端设置尖齿。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尖齿设置为弯钩形。接发卡槽上设置导轨,卡槽主板上设置导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接发卡槽2上设置导槽9,卡槽主板2上设置导轨11,接发卡槽2的一端设置插拔手柄。其上还设置助推钩5和扳机7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