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2876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学员背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包,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学员背包。



背景技术: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1870010U的中国专利文件,其名称为一种双肩背包,其方案中记载包括了双肩包主体,系于双肩包主体两侧的背带。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大背带对使用者双肩的舒适性能,通过朝背带内部填充海绵,使得背带对人体肩部的压强更小。

但是在一些炎热地区,例如我国夏季的江浙区,杭州与宁波的室外温度一度高达40多度,可以想到,当学生背着填充有海绵的背包放学时,因为海绵的隔热性能,学生双肩处的温度上上升,易在双肩处捂出痱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学员背包,背包的背带具有良好的降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学员背包,包括包体、连接于包体的背带,背带朝向包体的一面可拆卸连接有贴合于人体肩部的降温带,所述降温带包括依此依此由弹性线连接的导热片,相邻导热片之间具有导热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入片将肩部的热能快速传递,并由导热通道导出,减少了热能在人体肩部与背带之间集聚,具有良好的导热通气性能。

导热片被肩部挤压时,弹性线发生形变,使得导入片发生浮动,该设计使得导入片与肩部为柔性接触,导入片对肩部的按压更为舒适;并导热通道对导热片提供了浮动空间,减少了相邻导入片浮动错位时对肩部肉的夹持,使得降温带使用时的舒适度提高。

降温带在冬季时可以拆除。

较佳的,所述降温带包括纽扣,背带上设有与纽扣扣合的扣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纽扣与扣环的拆装方式,较为便捷,操作快速。

较佳的,包括背带包括螺钉,所述背带开设有螺纹孔,降温带开设通孔,螺钉穿过通孔连接于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钉连接稳定性能较好,降温带难以在背带上脱落。

较佳的,所述通孔开设用容纳螺钉帽部的沉孔,所述沉孔插固有弹性封盖,所述弹性封盖的一端线连接于降温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沉孔的螺钉,难以对人体肩部造成碰撞或划伤;弹性封盖隔挡螺钉,螺钉难以自行脱离螺纹孔。

较佳的,所述导热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于所述导热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气孔增加了热流交换通道,加速肩部热能的快速流失,提高降温的效率。

较佳的,所述相邻导热片之间等间距排布形成纵横交错的导热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纵横交错成网状,使得大片的导热片具有良好的张力,肩部挤压导热片时,弹性线之间彼此分担力,弹性线不易绷断;而且有序的纵横布置,便于导热片的成规模化的生产与组装。

较佳的,所述降温带背离降温带的一面针织有软性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性棉具有缓冲效果,对浮动的导热片提供了一定的柔性制成;而且当冬季时,将降温带的软性棉一面朝向肩部,具有提高人体肩部与背带之间温度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导热片的边沿设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减少了导入片对人体肩部肉的划伤。

较佳的,所述背带包括上带与下带,所述上带与下带之间设有带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带与下带在解开后,便于背带两个面的翻折,将安装降温带的一面朝上,便于降温带的拆或装。

较佳的,所述降温带置于所述上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带与人体的接触较少,若安装降温带,将增加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上带与降温带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1中降温带与软性棉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导热片与通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上带、降温带与螺钉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

1、包体;2、背带;21、上带;22、下带;23、带扣;3、降温带;31、弹性线;32、导热片;33、导热通道;34、通气孔;35、软性棉;36、圆角;37、边框;41、纽扣;42、扣环;51、螺钉;52、螺纹孔;53、通孔;54、沉孔;55、弹性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学员背包,如图1所示,包括包体1,包体1内具有空腔,包体1的上方通过拉链进行开合,然后往包体1的空腔内放置书本以及其他学习用具。

包体1的背面用于与人体的背部贴合,包体1背面通过针织固定有两条背带2,两个背带2左右对称布置;背带2包括上带21与下带22,上带21与下带22通过带扣23系在一起。

上带21朝向人体肩部的一面安装有降温带3;当人背起背包时,人体的肩部与降温带3的带面贴合。

如图2、图3所示,降温带3包括环形的边框37,边框37由布料织针成环形,边框37内部中空,在边框37内热熔有拉直的弹性线31,弹性线31为透明的橡胶线。弹性线31纵横垂直交错形成网格状。弹性线31的两端热熔在边框37上实现固定。导热片32为矩形状的竹片,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片32也可以是金属片、列如不锈钢片。导热片32开设有穿孔,弹性线31穿过穿孔并将导热片32热熔固定。导热片32以矩阵的方式等间距排布,相邻导热片32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导热通道33。

在炎热的夏季,导热片32在与人体的肩膀接触后,肩膀处的热能通过导热片32传递,并通过导热通道33上气流将热能导出,加速了肩膀与降温带3之间的热能导出。

如图4所示,边框37的另一面通过针织有棉布,棉布内填充有软性棉35,软性面对导热片32起到弹性支撑作用。

如图5所示,导热片32的边沿开设有圆角36,圆角36去除了导热片32边沿的毛刺,使得导热片32不易划伤人体的肩部。导热片32的侧壁开设有贯通的通气孔34,通气孔34与导热通道33相互导通,便于导热片32上的热能快速导出。

如图2、图3与图4,可以看到,夏季时,降温带3将导热片32朝向人体的肩部,实现降温带3与背带2的固定;当冬季时,降温带3将导热片32背离人体的肩部,此时,软性棉35朝向人体的肩部,实现降温带3与背带2的固定。

降温带3的边框37上针织固定有纽扣41,而上带21上针织有布条制成的扣环42,纽扣41扣在扣环42上,实现降温带3与上带21的固定;纽扣41置于边框37的边沿,故降温带3的两个面分别朝向背带2时,都能通过纽扣41与扣环42固定。

实施例2,学员背包,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背带2与上带21的固定方式,如图6所示,背带2上开设有螺纹孔52,而降温带3的开设有一个贯穿的通孔53,通孔53的两端设有沉孔54,螺钉51的穿过沉孔54螺纹连接在螺纹孔52上,实现上带21与降温带3的固定,此时,螺钉51的帽部置于沉孔54内;降温带3的边框37热熔有弹性带,弹性带一体成型有弹性封盖55。弹性封盖55扣合在沉孔54内,实现对螺钉51帽部的遮挡。螺钉固定较为牢固,上带21与降温带3不易自行分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