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发底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6890阅读:22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自身毛发集中收纳于假发下的假发底网。



背景技术:

装戴假发时,为了防止自身毛发从假发露出或假发移位,使用一种将自身毛发集中收纳于假发下的假发底网。此外,使用假发时,能通过假发使头发变年轻,但无法达到改善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假发底网中,具有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的功能的发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也提出了一种虽然不是假发底网,但用于消除皮肤的松弛、皱纹的头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73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8323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假发底网,虽然能通过挂在头顶部的提升带来提拉脸部的松弛、皱纹,但也会产生因挂在头顶部的提升带的力而使假发底网以及装戴于其上的假发上滑的问题。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头巾具有上层部、中层部以及下层部,由于在上层部使用了具有最大弹性模量的弹性体,因此,会产生因头顶部的上层部的收缩而使头巾上滑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上滑,并且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的假发底网。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假发底网的一个实施方案是装戴于假发下的假发底网,其具备:第一网部,由第一弹性网状构件形成;第二网部,连结于所述第一网部,由第二弹性网状构件形成;以及位置保持部,连结于所述第二网部,由具有摩擦面的弹性带状构件形成,装戴时,从头顶部侧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网部、所述第二网部、所述位置保持部,所述第二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比所述第一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高。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能提供一种可抑制上滑,并且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的假发底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底网的构造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剖面a-a的图,即、是表示第一网部以及第二网部的连结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剖面b-b的图,即、是表示关于位置保持部的锁定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使用者装戴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底网的方案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底网的装戴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假发底网具有抑制上滑,并且具有提拉脸部皮肤的功能的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一的假发底网是装戴于假发下的假发底网,其具备:第一网部,由第一弹性网状构件形成;第二网部,连结于所述第一网部,由第二弹性网状构件形成;以及位置保持部,连结于所述第二网部,由具有摩擦面的弹性带状构件形成,装戴时,从头顶部侧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网部、所述第二网部、所述位置保持部,所述第二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比所述第一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高。

在此,形成第一网部、第二网部的“弹性网状构件”是由弹性纤维编织成网状(或格子状),或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成型为网状(或格子状)的、具有通气开口部的片状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网眼(格子)的大小、形状能采用任意的规格。

形成位置保持部的“弹性带状构件”是具有弹性的细长的片状的构件,也可以是由弹性纤维构成的编织品、纺织品,还可以是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成型品。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获得规定的弹性模量,“弹性带状构件”不仅可以是由纤维、树脂材料紧密堆积的情况,也可以是具有通气开口部的网状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装戴时,能通过具有摩擦面的位置保持部可靠地保持脸部的皮肤(例如上下方向上太阳穴附近的皮肤)。此外,由于第二网部(即第二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比第一网部(即第一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高,因此,能抑制假发底网上滑,与此同时,通过弹性模量高的第二网部能有效地提拉由位置保持部保持的脸部的皮肤,能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能提供一种实现抑制上滑,并且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的脸部提拉效果的假发底网。

在上述实施方案一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二的假发底网中,所述第二网状构件是由使用了弹性纤维的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细网状编织品。

在此,作为“弹性纤维”,能举例示出以聚氨酯、聚酯为主的尼龙、丙烯酸、醋酸酯、羊毛等纤维,但并不限于这些。“纯织”是由一种丝进行编织的编织方法,“交织”是交替组合编织两种以上的丝的编织方法。在本实施方案中,也能使用应用于女性内衣等的已知的网状编织品。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二网状构件是由使用了弹性纤维的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细网状编织品,具有充分的弹性且厚度薄,因此,也能如下所述地重叠双层使用。

在上述实施方案一或二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三的假发底网中,所述位置保持部的所述摩擦面形成有由橡胶材料或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层。

作为用于本实施方案的橡胶材料或弹性体材料,能举例示出以硅橡胶为主的聚氨酯橡胶、硫化橡胶等,但并不限于这些。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在位置保持部的摩擦面形成有由橡胶材料或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层,因此,装戴时能可靠地保持脸部皮肤。

在上述实施方案一至三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四的假发底网中,所述第一网部具有用于拉出自身毛发的开口部。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一网部具有用于拉出自身毛发的开口部,因此,能根据自身毛发的量、用途,将收纳于假发底网中的自身毛发的量调整为所希望的量。而且,由于第一网部虽然小于第二网部,但也具有弹性,因此,能通过调整从开口部拉出的自身毛发的量来调整第一网部的弹力,甚至调整第二网部、位置保持部的弹力。

在上述实施方案四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五的假发底网中,具备使形成所述位置保持部的所述弹性带状构件呈环状,并且能调整呈环状的所述弹性带状构件的长度的锁定构件。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通过锁定构件,使带状构件呈环状,并且能调整呈环状的带状构件的长度,因此,能根据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使位置保持部匹配为最优的尺寸,装戴时,能通过位置保持部可靠地保持脸部皮肤。

在上述实施方案五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六的假发底网中,能通过所述锁定构件固定装戴时从所述开口拉出的自身毛发。

例如,在自身毛发的量多的情况下,装戴时,恐怕会发生收纳了自身毛发的第一网部、从第一网部的开口部拉出的自身毛发不受销等抑制地向上方移动,装戴的假发上滑。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通过锁定构件能固定拉出的自身毛发,因此,能防止拉出的自身毛发移动,防止装戴于其上的假发上滑。

在上述实施方案一至六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七的假发底网中,在所述第二网部的对应于头部后侧的区域,双层地重叠有所述第二网状构件。

在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在第二网部的对应于头部后侧的区域,双层地重叠有第二网状构件,因此进一步具有强的弹性。由于通过第二网部,弹力不止作用于上方向,也作用于后方向,因此能使力分散。由此,能抑制假发底网上滑,并且能产生使已提拉的皮肤的松弛向后方分散的牵引力,进一步取得脸部提拉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案一至七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八的假发底网中,所述弹性带状构件的弹性模量比所述第二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高。

在本实施方案中,假发底网中,装戴时位于头部最下侧的位置保持部的弹性带状构件的弹性模量比第二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高(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第二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比第一弹性网状构件的弹性模量高)。因此,能可靠地保持脸部皮肤,并且能使用第二网部的弹力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

接着,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假发底网详细进行说明。

(假发底网的构造的说明)

首先,使用图1~图3,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底网的构造进行说明。在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假发底网的构造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剖面a-a的图,即、是表示第一网部以及第二网部的连结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剖面b-b的图,即、是表示关于位置保持部的锁定构件的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假发底网2是用于将自身毛发集中收纳于假发下的装戴于假发下的网状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详细的使用方法,使用图5进一步详细地叙述。

在图1中,假发底网2具备:由第一弹性网状构件12形成的第一网部4;连结于第一网部4,由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形成的第二网部6;以及连结于第二网部6,由具有摩擦面22的弹性带状构件16形成的位置保持部8。因此,在装戴时,从头顶部侧依次设置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位置保持部8(例如,参照图5(a)),上侧的第一网部4以及下侧的位置保持部8经由处于其间的第二网部6来传递力。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装戴时的位置(例如上侧、下侧)进行说明。

第一网部4具有上侧变得略窄的筒形的形状,并且具有能在上侧拉出自身毛发的开口部18。由此,佩戴假发底网2时,能通过将自身毛发的一部分从开口部18拉出而易于佩戴,还能调整收纳于假发底网2内的自身毛发的量。位于其下侧的第二网部6形成大致环状,在对应于头部后侧的区域6a,双层地重叠有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

位置保持部8主要由弹性带状构件16构成,具备使该弹性带状构件16呈环状,并且能调整呈环状的弹性带状构件16的长度的锁定构件20。

作为第一弹性网状构件12以及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使用由弹性纤维编织成网状(或格子状)的具有通气开口部的片状的构件,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具有更细的网眼,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的弹性模量比第一弹性网状构件12的弹性模量高。特别是,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由使用了弹性纤维的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细网状编织品构成。

因此,也能将第一网部4称为弱压部,将第二网部6称为强压部。

在此,作为弹性纤维,能举例示出以聚氨酯、聚酯为主的尼龙、丙烯酸、醋酸酯、羊毛等纤维,但并不限于这些。“纯织”是由一种丝进行编织的编织方法,“交织”是交替组合编织两种以上的丝的编织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使用应用于女性内衣等的已知的网状编织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网状构件6是由使用了弹性纤维的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细网状编织品,具有充分的弹性且厚度薄,因此,如上所述,也能在对应于头部后侧的区域6a容易地重叠双层。

第一弹性网状构件12以及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不仅是由弹性纤维编织成网状(或格子状)的情况,还能使用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包含橡胶、弹性体)成型为网状(或格子状)的、具有通气开口部的片状的构件。

构成位置保持部8的弹性带状构件16是具有弹性的细长的片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聚氨酯、聚酯、尼龙等弹性纤维构成的编织品或纺织品。不过,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包含橡胶、弹性体)构成的成型品。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获得规定的弹性模量,弹性带状构件16不仅可以是由纤维、树脂材料紧密堆积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具有通气开口部的网状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位置保持部8的弹性带状构件16的弹性模量比构成第二网部6的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的弹性模量高。就是说,在构成假发底网2的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中,弹性模量最高。

位置保持部8的装戴时与头部相接的面具有摩擦面2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弹性带状构件16的面设置硅橡胶层来形成摩擦面22。不过,并不限于此,,也能通过在弹性带状构件16的面将由以聚氨酯橡胶、硫化橡胶为主的橡胶材料或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层设于摩擦面22来形成摩擦面22。这些层也能通过涂覆来设于弹性带状构件16的面,也能通过将具有硅橡胶层的胶带粘接于弹性带状构件16的面来进行设置。此外,也能通过将弹性带状构件16设为凹凸面来具有摩擦面2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位置保持部8的摩擦面22形成有由橡胶材料或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层,因此装戴时能可靠地保持脸部的皮肤。

接着,使用表示图1的剖面a-a的图2,对第一网部4以及第二网部6的连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a)以及(b)所示,第二网部6通过连结部26a连结于第一网部4,具有摩擦面22的位置保持部8通过连结部26b连结于第二网部6。上侧的第一网部4以及下侧的位置保持部8经由处于其间的第二网部6来传递力。特别是,通过利用连结部26b连结于位置保持部8的第二网部6的弹力,能有效地提拉由位置保持部8保持的脸部的皮肤。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网部4向与第二网部6的连结部26a的下侧延伸,该向下侧延伸的部分与第二网部6横向排列配置。而且,向下侧延伸的第一网部4的端部通过连结部26c连结于位置保持部8。由于第一网部4虽然小于第二网部6的弹力,但也会产生弹力,因此,在图2(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结部26a以及连结部26c之间的第一网部4的弹力也与第二网部6协同动作,实现提拉由位置保持部8保持的脸部的皮肤的功能。

对于连结部26a~c,可以是通过缝合进行的连结,也可以是通过粘接剂等进行的连结,也可以是使用了连结构件的连结。

接着,使用图1,对位置保持部8具备的锁定构件20详细进行说明。锁定构件20能使弹性带状构件16形成为环状,并且能调整呈环状的弹性带状构件16的长度。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构件20具有:具有两个开口的固定件20a;设于弹性带状构件16的一面的一端16a的第一面接合件20b;以及离开第一面接合件20b规定的距离,设于弹性带状构件16的一面的第二面接合件20c。与弹性带状构件16的设有第一面接合件20b的端部16a相反侧的端部16b被装入固定件20a一方的开口,固定件20a被固定于弹性带状构件16的端部16b。

在假发底网2的装戴时,能将弹性带状构件16的设有第一面接合件20b的端部16a装入以箭头c表示的固定件20a的另一方的开口,之后,将弹性带状构件16向外侧折回,将第一面接合件20b按压至第二面接合件20c使两者卡合。由此,能使弹性带状构件16形成为环状,装戴于使用者的头部。

此时,形成为:第一面接合件20b以及第二面接合件20c之间空出规定的距离,由于第二面接合件20c具有规定的长度,因此能调整呈环状的弹性带状构件16的长度。由于弹性带状构件16具有弹性,因此,能使使用者不会感觉到不适地将弹性带状构件16的长度可靠地调整为能固定脸部的皮肤的长度。

第一面接合件20b以及第二面接合件20c形成为,一方起毛成钩状而另一方密集地起毛成环状,通过按压使两者粘贴,能自如地粘贴或剥离。不过,并不仅限于此,也能使用植入了钩和环两方、起毛成伞状、形成为锯齿状的接合件等。

而且,能对锁定构件20使用双面胶带以外的其他任意的锁定单元。例如,还能使用设置多个按扣或具备多个棘轮的可调整的卡合单元,将弹性带状构件16穿过与20a相同的固定件的两方的开口,利用摩擦力进行卡合的锁定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锁定构件20,构成位置保持部8的弹性带状构件16呈环状,并且能调整呈环状的弹性带状构件16的长度,因此,能匹配使用者的头部大小,使位置保持部8匹配为最优的尺寸,装戴时,能通过位置保持部8可靠地保持脸部的皮肤。

此外,例如,在自身毛发的量多的情况下,装戴时,恐怕会发生收纳了自身毛发的第一网部、从第一网部4的开口部18拉出的自身毛发不受销等抑制地向上方移动,装戴的假发上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锁定构件20能固定拉出的自身毛发,因此,能防止拉出的自身毛发移动,防止装戴于其上的假发上滑。

接着,使用表示图1的剖面b-b的图3(a),对关于位置保持部8的锁定构件20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上所述,在锁定构件20的第一面接合件20b以及第二面接合件20c之间空出规定的距离,在该部分具有由硅橡胶形成的多个凸部24。

在假发底网2的装戴时,将弹性带状构件16装入固定件20a的另一方的开口后,将其折回使第一面接合件20b以及第二面接合件20c卡合,此时,如图3(b)所示,设于折回的弹性带状构件16的凸部24彼此抵接。

如上所述,通过锁定构件20,固定从第一网部4的开口部18拉出的自身毛发,由此,能防止拉出的自身毛发移动,防止装戴于其上的假发上滑。此时,如图3(b)所示,通过由摩擦系数高并且具有弹性的硅橡胶形成的多个凸部24夹持自身毛发,由此能更可靠地保持拉出的自身毛发。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装戴的假发上滑。

(假发底网的使用状态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4,对装戴了图1所示的假发底网2的情况进行说明。图4(a)表示装戴了假发底网2的使用者的前侧,图4(b)表示旁侧,图4(c)表示后侧。装戴时,从头顶部侧依次设置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位置保持部8,上侧的第一网部4以及下侧的位置保持部8经由位于其间的第二网部6来传递力。第一网部4位于头部的上侧,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位于比它靠头部下侧。

在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中,位置保持部8的弹性模量最高,可靠地保持脸部的皮肤。就是说,具有保持脸部轮廓线的显著的防滑功能。第二网部6的弹性模量比第一网部4高,形成第二网部6的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作为网状构件具有高弹性模量。因此,通过以图4(a)、(b)的箭头表示的第二网部6的弹力d1,能提拉由位置保持部8保持的脸部轮廓线,特别是眼角、脸颊等,从而矫正皱纹、皮肤的松弛。

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网部4的弹性模量低,即延伸得长,因此,即使是长发,也能将自身毛发整齐地集中收纳于假发中。

由于位于头部下侧的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的弹性模量比位于头部的上侧的第一网部4的弹性模量高,因此,能抑制假发底网2上滑,并且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关于这一点,使用图6详细进行说明。

(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的位置与弹性模量的关系的说明)

图6是用于说明假发底网2具有抑制上滑并且具有提拉脸部皮肤的功能的情况的示意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头部的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此时,头部中心轴呈垂直,与头部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相当于水平线的方向。

由于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具有弹性,因此,在装戴了假发底网2时,弹力作用于头部周围方向(与图6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以及与之正交的沿着头部轮廓的上下方向(以图6的虚线的箭头表示的弹力fi(i=1、2、3))。通过头部周围方向的收缩方向的弹力,朝向头部中心轴的水平的力fi(i=1、2、3)作用于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的各位置。

在图6中,第一网部4位于头部的上侧,第一网部4的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仰角)θ1非常小。就是说,第一网部4的倾斜接近于水平。

第二网部6位于比它相当靠头部的下侧,第二网部6的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仰角)θ2比第一网部4的角度(仰角)θ1大很多。

位置保持部8进一步位于头部的下侧的侧头部,位置保持部8的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仰角)θ3大致为90度。就是说,位置保持部8的倾斜大致为垂直。

在这样的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相对于水平线具有角度(仰角)θi(i=1、2、3)的情况下,作为水平力fi向头部的中心侧的分力,在头部的切线方向朝上的方向作用fi×cosθi,在作为切线的垂直方向的头部的内侧的方向作用fi×sinθi。此时,在将第一网部4、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与头部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时,在切线方向朝下的方向作用fi×μsinθi作为摩擦阻力。就是说,对假发底网2施加在切线方向朝上的方向作用的力fi×cosθi这样的上滑的力,另一方面,对假发底网2施加摩擦阻力fi×μsinθi这样的防止上滑的力。

在θi小的角度,即θi在头部上侧的位置处接近于0的情况下,作为使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的fi×cosθi的值大,作为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的摩擦阻力的fi×μsinθi的值小。另一方面,随着角度θi的值变大,作为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的fi×cosθi的值变小,作为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的摩擦阻力的fi×μsinθi的值变大。就是说,随着移动至头部下侧的位置,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变小,防止它的力变大。

在第一网部4,通过弹力而朝头部的中心轴作用力f1的情况下,使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为:fu1=f1×cosθ1,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的摩擦阻力为:fr1=f1×μsinθ1。

在第二网部6,通过弹力而朝头部的中心轴作用力f2的情况下,使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为:fu2=f2×cosθ2,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的摩擦阻力为:fr2=f2×μsinθ2。

在位置保持部8,通过弹力而朝头部的中心轴作用力f3的情况下,使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为:fu3=f3×cosθ3,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的摩擦阻力为:fr3=f3×μsinθ3。

需要说明的是,在位置保持部8,使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fu3为fu3=f3×cosθ3,其中,由于θ3≒90度,因此fu3≒0。另一方面,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的摩擦阻力fr3为fr3=f3×μsinθ3,其中,由于θ3≒90度,因此fr3≒f3×μ。

作为一例,在设定第一网部4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仰角)θ1=20度,设定第二网部6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角度(仰角)θ2=70度,摩擦系数μ=0.45时,使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以及防止其上滑的力如下所示。

<第一网部4>

使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fu1=f1×cos20°=0.94f1

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的摩擦阻力:

fr1=f1×0.45×sin20°=0.15f1。

就是说,fu1>fr1。

<第二网部6>

使假发底网2上滑的力:fu2=f2×cos70°=0.34f2

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的摩擦阻力:

fr2=f2×0.45×sin70°=0.42f2。

就是说,fu2<fr2。

因此,在第一网部4上滑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在第二网部6保持位置的可能性高。而且,摩擦阻力fr2也可以作为针对在第一网部4产生的上滑的力的保持力来发挥功能。此外,如上所述,在位置保持部8大致不作用上滑的力,作为针对在第一网部4等产生的上滑的力的保持力,会作用摩擦阻力fr3≒0.45f3。

第一网部4的位置以及第二网部6的位置之差能根据以下情况实际察觉到:例如在圆锥状的倾斜面上系上橡皮圈的情况下,当倾斜面接近于垂直时,能保持橡皮圈的位置,当倾斜面接近于水平时,则无法保持橡皮圈的位置,导致向上方移动。

假设,第一网部4的弹力比第二网部6、位置保持部8的弹力大,就是说在f1比f2、f3大的情况下,恐怕会由于在第一网部4产生的上滑的力,而使假发底网2上滑。例如,在0.94f1+0.17f2>0.15f1+0.44f2+f3(f1>0.34f2+1.27f3)的情况下,恐怕会使假发底网2上滑。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网部6的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的弹性模量比第一网部4的第一弹性网状构件12的弹性模量高,因此,能有效地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而且,由于位置保持部8的弹性带状构件14的弹性模量比第二网部6的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的弹性模量高,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假发底网2上滑。

另一方面,对于沿着头部轮廓的上下方向的弹力,如图6的虚线的箭头所示,由于在第一网部4施加f1、在第二网部6施加f2、在位置保持部8施加f3,因此,有助于向上方提拉由位置保持部8保持的脸部的皮肤。特别是,能通过由第二网部6施加的弹力f2有效地提拉由位置保持部8保持的脸部的皮肤。需要说明的是,由位置保持部8施加的弹力f3在位置保持部8的高度尺寸(弹性带状构件16的宽度尺寸)的范围内,还具有提拉脸部的皮肤的功能。

此外,由第一网部4施加的弹力f1虽然比由第二网部6施加的弹力f2小,但也具有提拉脸部的皮肤的功能。特别是,由于使用设于第一网部4的开口部18,能调整收纳于假发底网2内的自身毛发的量,因此,能调整第一网部4的弹力,甚至能调整与之连结的第二网部6以及位置保持部8的弹力。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装戴时,能通过具有摩擦面22的位置保持部8可靠地保持脸部的皮肤(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太阳穴附近的皮肤)。此外,由于第二网部6(即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的弹性模量比第一网部4(即第一弹性网状构件12)的弹性模量高,因此,能抑制假发底网2上滑,与此同时,通过弹性模量高的第二网部6能有效地提拉由位置保持部8保持的脸部的皮肤,能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提供一种起到抑制上滑,并且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的脸部提拉效果的假发底网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假发底网2中,装戴时位于头部最下侧的位置保持部8的弹性带状构件16的弹性模量比第二网部6的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的弹性模量高(第二弹性网状构件14的弹性模量比第一弹性网状构件12的弹性模量高)。因此,能可靠地保持脸部的皮肤,并且使用第二网部6的弹力能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网部4具有用于拉出自身毛发的开口部18,因此,能根据自身毛发的量、用途来将收纳于假发底网2中的自身毛发的量调整为所希望的量。而且,由于第一网部4虽然小于第二网部6,但也具有弹性,因此,能通过调整从开口部18拉出的自身毛发的量来调整第一网部4的弹力,甚至调整第二网部6、位置保持部8的弹力。

返回图4的说明,如图4(b)以及(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网部6对应于头部后侧的区域,如参照编号6a所示,由于双层地重叠有第二网状构件14,因此进一步具有强的弹性。由于通过第二网部6,不止作用向上方向的弹力d1,而且在向后方向作用弹力d2(参照图4(b)、(c)),因此能使力分散。由此,能抑制假发底网2上滑,并且产生使提拉的皮肤的松弛向后方分散的牵引力,进一步取得脸部提拉的效果。

(假发底网的装戴方法的说明)

接着,使用图5对装戴图1所示的假发底网2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a)所示,使用锁定构件20调整弹性带状构件16的长度,佩戴假发底网2。此时,在自身毛发长的情况下,通过从第一网部4的开口部18拉出自身毛发,能容易地佩戴假发底网2。接着,如图5(b)所示,将第一网部4向上提拉,将自身毛发收纳于第一网部4中。然后,如图5(c)所示,集中第一网部4的端部用销32来固定。接着,如图5(d)所示,使用锁定构件20重新调整弹性带状构件16的长度,露出耳部。需要说明的是,也能用销32固定从第一网部4的开口部18拉出的自身毛发。

此时,在自身毛发的量多的情况下,装戴时,恐怕会发生收纳了自身毛发的第一网部4、从第一网部4的开口部18拉出的自身毛发不受销32等抑制地向上方移动,装戴的假发上滑。因此,如图5(d)所示,通过锁定构件20能固定拉出的自身毛发,因此,能防止拉出的自身毛发移动,防止装戴于其上的假发上滑。

接着,如图5(e)所示,在装戴的假发底网2上佩戴假发40,如图5(f)所示,对假发底网2以及假发40进行定位。此时,也可以使用胶带等固定假发底网2以及假发40,也能使用类似销的卡合构件进行固定。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发底网2,能起到抑制假发40上滑,并且可靠地矫正脸部皮肤的松弛、皱纹的脸部提拉效果。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公开的内容也可以在构成细节部分进行变化,在实施方式中的要素的组合、顺序的变化等不脱离本发明的申请范围以及思想的前提下得以实现。

附图标记说明:

2假发底网

4第一网部

6第二网部

6a第二网部的双层部分

8位置保持部

12第一弹性网状构件

14第二弹性网状构件

16弹性带状构件

18开口部

20锁定构件

22摩擦面

24凸部

30自身毛发

32销

40假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