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及具有该把手的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863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把手及具有该把手的箱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包,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的把手。



背景技术:

现今,人们在长途出行时都会带上旅行箱,用于装放衣服,生活用品等物品。现有的旅行箱都具有方便拖行的滑轮、上锁以及手提功能,这些旅行箱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现有的提手都是一种简单地设于旅行箱侧面的把手,这种把手在不使用时也是突出于箱包的外侧,这样不但不够美观,而且会占用空间,并且还会因为把手的突出而很容易与其它东西相纠缠或碰撞导致损坏,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的把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收缩功能、节省空间、使用方便的把手的箱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把手包括一软手柄、一对枢接件及一对连接座,两所述枢接件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枢接轴枢接于两所述连接座,两所述枢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枢接轴分别枢接于所述软手柄的两端;所述软手柄叠放于两所述枢接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枢接轴相对所述第二枢接轴靠近所述软手柄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通过设置两枢接件,利用两所述枢接件将所述软手柄及两所述连接座枢接起来,并所述第一枢接轴相对所述第二枢接轴更靠近所述软手柄的中部,从而在不使用时,利用所述枢接件的转动而收折,使所述软手柄叠放于两所述枢接件的上方,因此,可以避免所述软手柄过于突出,有效减少占用空间,而使用时只需要将软手柄拉出,以使所述枢接件转动而展开,即可使所述软手柄突出而留出一个供人手握持的空间,方便使用。

较佳地,所述连接座具有一空腔,所述枢接件内置于所述空腔内。较佳地,所述软手柄的两端的同侧设有枢接部,两所述枢接部分别与两所述枢接件枢接。

具体地,所述枢接部呈向外且远离所述软手柄的中部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枢接部,在使用时可以使所述软手柄、所述枢接部及所述枢接件之间围成一个较大的握持空间,从而方便人手握持。

较佳地,所述把手还包括一对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枢接件与所述连接座之间,以使提供一使所述枢接件复位的弹性力。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可以使所述软手柄在不使用时自动靠近所述连接座,从而实现自动复位,避免占用空间,提高使用的使利性。

具体地,所述枢接件开设有容纳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容置槽。设置所述容置槽可以提高所述把手结构的紧凑性。

具体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

一种箱包,包括箱体以及所述把手,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箱包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把手内置于所述凹槽内。设置所述凹槽可以有效地容置所述把手,从而避免所述把手突出于所述箱体的外侧,既提高美观性,又可有效减少点用空间。

具体地,所述把手的软手柄在使用时伸出于所述凹槽外,所述把手的软手柄在不使用时上表面与所述箱包的侧面齐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箱包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把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把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把手在不使用时的剖面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把手在使用时的剖面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箱包100包括箱体1以及所述把手2,所述把手2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外侧。所述把手2包括一软手柄21、一对枢接件22及一对连接座23,两所述枢接件22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枢接轴22a枢接于两所述连接座23,两所述枢接件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枢接轴22b分别枢接于所述软手柄21的两端;具体地,所述软手柄21的两端的底部分别设有枢接部21a,两所述枢接部21a分别与两所述枢接件22枢接。所述枢接部21a呈向外且远离所述软手柄21的中部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枢接部21a,在使用时可以使所述软手柄21、所述枢接部21a及所述枢接件22之间围成一个较大的握持空间,从而方便人手握持。所述连接座23具有一空腔23a,所述枢接件22内置于所述空腔23a内。

再如图2及图3,所述把手2还包括一对弹性复位件24,所述弹性复位件24为扭簧。所述弹性复位件24设置于所述枢接件22与所述连接座23之间,以使提供一使所述枢接件22复位的弹性力。设置所述弹性复位件24可以使所述软手柄21在不使用时自动靠近所述连接座23,从而实现自动复位,避免占用空间,提高使用的使利性。所述枢接件22开设有容纳所述弹性复位件24的容置槽。设置所述容置槽可以提高所述把手2结构的紧凑性。

结合图4所示,在非使用状态时,由于所述弹性复位件24的弹性力,所述软手柄21向所述连接靠近,使得所述枢接件22摆动而容置于所述空腔23a内,而所述软手柄21则呈重叠地放置于两所述枢接件22的上方,即所述第一枢接轴22a及第二枢接轴22b均位于所述软手柄21的下侧,且这时,所述第一枢接轴22a相对所述第二枢接轴22b更靠近所述软手柄21的中部。

结合图5所示,在使用时,人手克服所述弹性复位件24的弹性力而提起所述软手柄21,所述软手柄21远离所述连接座23,从而带动所述枢接件22转动,所述第二枢接轴22b离开所述空腔23a而伸出所述连接座23,这时,所述软手柄21、所述枢接部21a及所述枢接件22之间围成一个供人手握持操作的空间。

另外,所述箱包100的外侧设有凹槽101,所述把手2内置于所述凹槽101内。所述把手2的软手柄21在使用时伸出于所述凹槽101外,所述把手2的软手柄21在不使用时上表面与所述箱包100的侧面齐平。设置所述凹槽101可以有效地容置所述把手2,从而避免所述把手2突出于所述箱体1的外侧,既提高美观性,又可有效减少点用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通过设置两枢接件22,利用两所述枢接件22将所述软手柄21及两所述连接座23枢接起来,并所述第一枢接轴22a相对所述第二枢接轴22b更靠近所述软手柄21的中部,从而在不使用时,利用所述枢接件22的转动而收折,使所述软手柄21叠放于两所述枢接件22的上方,因此,可以避免所述软手柄21过于突出,有效减少箱包的占用空间,而使用时只需要将软手柄21拉出,以使所述枢接件22转动而展开,即可使所述软手柄21突出而留出一个供人手握持的空间,方便使用。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把手,包括一软手柄、一对枢接件及一对连接座,两所述枢接件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枢接轴枢接于两所述连接座,两所述枢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枢接轴分别枢接于所述软手柄的两端;所述软手柄叠放于两所述枢接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枢接轴相对所述第二枢接轴靠近所述软手柄的中部。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的把手。本发明把手具有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的优点。另,本发明还公一种具有该把手的箱包。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莎米特箱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28
技术公布日:2017.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