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防渗功能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427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案有关一种拉链,尤指一种具防渗功能的拉链。



背景技术:

由于拉链被使用于不同的物品,故出现的场合亦有所不同,使用于户外运动的衣着与器材常须具备防水功能,例如雪衣、风衣、雨衣、帐篷,乃至于滑雪或旅行装备。

事实上,拉链最容易渗水之处是在一对支撑布带的一中央隙缝位置,也是最难克服的问题。如本案发明人所拥有的台湾专利公告第i374714及i395555号专利案(对应于美国专利公告第us8,397,353b2、8,484,810b2及8,689,408b2专利案),该等专利案虽已揭示一高分子弹性体充塞于一拉链的一对支撑布带的一中央隙缝,以及一对扣合元件中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之间相邻的的隙缝,以克服横向力所造成的渗水问题。

然而前述高分子弹性体只是充塞在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之间相邻的垂直(纵向)隙缝,并未横向深入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内腔,以致对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包覆并非完整,因此该高分子弹性体与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上层之间仍存有隙缝,使液体容易从该隙缝渗入,使用时也容易造成该高分子弹性体的松动与脱落,因而减弱了防渗水的功能。

如图1所示,乃匝圈式连续拉链的防渗结构的纵向剖面图,一防渗弹性胶体5充塞于一支撑布带1的一中央隙缝内及彼此相邻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纵向(垂直)间隙22,但该防渗弹性胶体5并没有贯穿及充塞于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各自的一内腔21内。因此,该防渗弹性胶体5未能整圈包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一上层2a,以致液体容易从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和该内腔21处渗入。再者,由于该防渗弹性胶体5未能整圈包覆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以致没有锚碇作用,进而降低该弹性胶体5与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结合牢度,因此在使用时,该防渗弹性胶体5与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结合容易松动,轻者液体容易从该内腔21渗水,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渗功能外;严重者,该防渗弹性胶体5与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因松动而造成脱落,而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防渗功能的拉链,其是以一防渗弹性胶体渗入且横向充塞于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该等内腔内,以致使该防渗弹性胶体能包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一上层,藉以提高该拉链的防渗功能外,同时能够防止该防渗弹性胶体在使用时容易由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脱落的问题。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案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具防渗功能的拉链,其包括一对平行排列的支撑布带,其各自具有对向设置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且该对支撑布带之间形成一中央隙缝;一对连续式扣合元件,其相对设于该对支撑布带的该等第二面的内侧缘或呈反折状的该等第一面的内侧缘,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内部形成一内腔,而外部则具有对向设置的一上层及一下层;以及一防渗弹性胶体,其充塞于该中央隙缝内、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中彼此相邻的纵向间隙内和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各该内腔内,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该等上层至少一部份被该防渗弹性胶体整圈包覆;并在该中央隙缝位置纵向分割该防渗弹性胶体,以形成一切口,使该拉链具有开合功能。

本案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具防渗功能的拉链,其包括一对平行排列的支撑布带,其各自具有对向设置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对连续式扣合元件,其各自夹置于各该支撑布带的该第一面的内侧缘及该第二面的内侧缘,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内部形成一内腔,而外部则具有对向设置的一上层及一下层;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该对上层各自覆盖一第一织带,使该对支撑布带及该对第一织带之间共同形成一中央隙缝;以及一防渗弹性胶体,其充塞于该中央隙缝内、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中彼此相邻之纵向间隙和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各该内腔内,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该上层至少一部份被该防渗弹性胶体整圈包覆;并在该中央隙缝位置纵向分割该防渗弹性胶体,以形成一切口,使该拉链具有开合功能。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案之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

图1为现有匝圈式连续拉链的防渗结构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案具防渗功能的拉链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图2所示具防渗功能的拉链另一方向的剖面图;

图4为本案具防渗功能的拉链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案具防渗功能的拉链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为本案具防渗功能的拉链第4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为图2所示具防渗功能的拉链结合防水层的剖面图;以及

图8为图6所示具防渗功能的拉链结合防水层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其揭示本案具防渗功能的拉链的第一实施例,该拉链包括一对平行排列的支撑布带1,该对支撑布带1是由梭织或针织经编而成;其中该对支撑布带1之间形成一中央隙缝11,且该对支撑布带1各自具有对向设置的一第一面1a及一第二面1b,该对支撑布带1之该等第二面1b的内侧缘相对设置一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例如匝圈式连续扣合元件(coiledfasteningelements),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以车缝方式或编织方式,前者称缝合拉链,后者称编织拉链,例如以至少一固定线3或以经纱和纬纱的编织方式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各自结合于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二面1b的内侧缘。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内部形成一内腔21,而外部则具有对向设置的一上层2a与一下层2b。必要时可设置一芯线4在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内腔21内,以增加该拉链的强度与稳定度。

该第一实施例实施时,该拉链在扣合状态下,经由一灌胶工序将由一弹性高分子材料,例如但不限于热可塑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elastomer)、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polyurethaneelastomer)或热可塑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esterelastomer)制成的一防渗弹性胶体5从该中央隙缝11注入,使该防渗弹性胶体5充塞于该中央隙缝11内和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中彼此相邻之纵向(垂直)间隙22内,并进一步横向渗入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各该内腔21内,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至少一部分被该防渗弹性胶体5整圈包覆,以防止液体经由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的表面渗入。最后在该中央隙缝11位置纵向分割该防渗弹性胶体5,以形成一切口51,使该拉链具有开合功能。

图3所示为图2所示拉链的另一方向(纵向)剖面图,前已述及,该防渗弹性胶体5除了充塞于该中央隙缝11内和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中彼此相邻的纵向间隙22内之外,更进一步贯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各该内腔21内,因此该防渗弹性胶体5可以整圈包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的至少一部份。此举所获益的功效如下列所示:

(1)、提高该拉链的防渗功能,使该中央隙缝11因该防渗弹性胶体5的设置可抵抗至少50mm高之水压;

(2)、该防渗弹性胶体5在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各该内腔21内形成连接,以防止该防渗弹性胶体5由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上脱落;以及

(3)、因为该防渗弹性胶体5包覆该对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并产生锚碇作用,从而增加该防渗弹性胶体5与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结合力,所以能大幅延长该拉链防渗功能的使用时间。

如图4所示,其示出了本案拉链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以表示相同的构件,由于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分享许多共享的构件,因而下面仅将两者的差异处进行详细说明。

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采用折迭式连续扣合元件(lappedfasteningelements),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以车缝方式,例如以至少一固定线3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各自结合于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二面1b的内侧缘。必要时可设置该芯线4在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内腔21内,以增加该拉链之强度与稳定度。

该第二实施例实施时,该拉链在扣合状态下,经由前述灌胶工序将该防渗弹性胶体5从该中央隙缝11注入,使该防渗弹性胶体5充塞于该中央隙缝11内和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中彼此相邻的纵向间隙22内,并进一步横向渗入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各该内腔21内,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至少一部分被该防渗弹性胶体5整圈包覆,以防止液体经由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表面渗入。最后在该中央隙缝11位置纵向分割该防渗弹性胶体5,以形成该切口51,使该拉链具有开合功能。

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案拉链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以表示相同的构件,由于该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分享许多共享的构件,因而下面仅将两者的差异处进行详细说明。

该第三实施例为一种隐形拉链,因此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例如与该第一实施例采用相同的匝圈式连续扣合元件是相对设置在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一面1a呈反折状的内侧缘,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至少一固定线3及其车缝针孔是隐藏在该对支撑布带1之该等第二面1b的内侧缘,因此可防止该对支撑布带1的车缝针孔渗水问题。其中,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不以前述匝圈式连续扣合元件为限,其也可采用该第二实施例所示折迭式连续扣合元件。

该第三实施例实施时,该拉链在扣合状态下,经由前述灌胶工序将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该防渗弹性胶体5从该中央隙缝11注入,使该防渗弹性胶体5充塞于该中央隙缝11内和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中彼此相邻的纵向间隙22内,并进一步横向渗入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各该内腔21内,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至少一部分被该防渗弹性胶体5整圈包覆,以防止液体经由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表面渗入。最后在该中央隙缝11位置纵向分割该防渗弹性胶体5,以形成该切口51,使该拉链具有开合功能。

请再参阅图2至图5,前文已经提到,该防渗弹性胶体5是一体成型于该中央隙缝11内、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中彼此相邻的纵向间隙22内和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各该内腔21内,使得该防渗弹性胶体5完全包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上层2a,并产生锚碇功能,以防止该防渗弹性胶体5在使用时从该拉链上脱落。

另外,为避免该防渗弹性胶体5与一拉链头产生磨擦,所以该防渗弹性胶体5必须被该对支撑布带1约束在该中央隙缝11内,且该防渗弹性胶体5的高度低于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一面1a。

此外,在该第一至该第三实施例中,该对支撑布带1最内侧边缘的至少一条经纱比其他的经纱粗,以产生类似河堤的功能,以防止该防渗弹性胶体5溢出该中央隙缝11,并沾黏到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一面1a,因而影响该拉链外观。所以在实施上,该对支撑布带1最内侧边缘的该至少一条经纱必须较粗,若现有支撑布带是由150de(丹尼)或300de的纱线织造而成,则本案的该对支撑布带1最内侧边缘的该至少一条经纱粗细以450de或以上为佳。再者,可将该对支撑布带1的锁链(chain-stitch)组织边作为内侧边缘,或将该对支撑布带内侧改为相对较厚的组织,都有助于增加该防渗弹性胶体5在该中央隙缝11内的厚度,并使在该中央隙缝11内的该防渗弹性胶体5边缘更为笔直,既可增加防渗功能又可增加美观。

再者,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各自是以双道固定线3各自结合于该对支撑布带1的内侧缘,并在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该等下层2b形成锁链状的双道锁链。若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下层2b设有一凹槽(图中未示出),即能容纳该固定线3,以减少该固定线3与该拉链头之间的磨擦,进而增加该拉链的耐用度。

另者,该芯线4可为含有具极性的尼龙纤维的纱线,以增加该防渗弹性胶体5与该芯线4的黏着力。同样地,该对支撑布带1的适当位置,例如该对支撑布带1的最内侧边缘或该对支撑布带1的反折状表面配置具极性的尼龙纤维,可提升该防渗弹性胶体5与该对支撑布带1的结合牢度,进而提升防渗功能及耐用度。

进一步地,该第一至该第三实施例所示拉链可经由防泼水加工,使该对支撑布带1具防泼水功能;或该对支撑布带1是以具拨水功能的纤维纱织造而成,以省去防泼水加工所产生的废水;或者该对支撑布带1是采用以低于1丹尼纤维搭配热缩收纤维织造成的超密织带,并经防泼水加工,以提升拉链整体的防渗功能。

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本案拉链的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以表示相同的构件,由于该第四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分享许多共享的构件,因而下面仅将两者的差异处进行详细说明。

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是采用夹式连续式扣合元件,接着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各自夹设于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内侧缘,且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各自具有一内腔21;接着,对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一上层2a及一下层2b各自覆盖一第一织带6a及一第二织带6b,然后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以车缝方式,例如以至少一固定线3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等上层2a及该等下层2b各自结合于该对支撑布带1与该对第一织带6a之间的内侧缘及该对支撑布带1与该对第二织带6b之间的内侧缘,使该对支撑布带1、该对第一织带6a及该对第二织带6b之间共同形成一中央隙缝11。

该第四实施例实施时,该拉链在扣合状态下,经由前述灌胶工序将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防渗弹性胶体5从该中央隙缝11顶部或底部注入,使该防渗弹性胶体5充塞于该中央隙缝11内和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中彼此相邻的纵向间隙22内,并进一步横向渗入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各该内腔21内,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等上层2a及该等下层2b被该防渗弹性胶体5所包覆,以防止液体经由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等上层2a及该等下层2b表面渗入,并可防止该防渗弹性胶体5从拉链上脱落。最后在该中央隙缝11位置纵向分别分割该防渗弹性胶体5,以形成该切口51,使该拉链具有开合功能。

该第四实施例是采用该对夹式连续式扣合元件2,其分别设置于各该支撑布带1的该第一面1a的内侧缘及该第二面1b的内侧缘,并利用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方型结构与车缝固定方式,其可阻挡各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至少一固定线3往外侧滑动的问题。因此,该第四实施例可改善该中央隙缝11被横向外力所引起的扩之问题,进而提升该拉链的防渗功能。

此外,该第一织带6a及该第二织带6b最内侧边缘的该至少一条经纱比其他的经纱粗,或最内侧边缘的编织组织相对较厚,可以防止该防渗弹性胶体5溢到该第一织带6a和该第二织带6b的表面。

再者,该对支撑布带1、该对第一织带6a及该对第二织带6b的内侧缘,例如至少一条经纱为尼龙材质,利用尼龙材质的极性,可以提高该防渗高弹性胶体5与该对支撑布带1、该对第一织带6a及该对第二织带6b的黏着力。

在实务上,该对支撑布带1、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与该防渗弹性胶体5的黏着力影响该拉链的防渗功能最为巨大,因此该防渗弹性胶体5的材质若为聚氨酯弹性胶体时,则与该防渗弹性胶体5接触的该对支撑布带1、该芯线4及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等可选择具极性的尼龙(polyamide)材质,该极性的尼龙与该防渗弹性胶体5间之黏着力比聚酯为佳,因此可以提升该防渗弹性胶体5与该拉链的黏着力,以避免该防渗弹性胶体5与该拉链间因黏着力不良而产生脱落,甚至丧失防渗功能的问题。若该连续式扣合元件2同为尼龙材质时,可先用离型剂处理后,再注入该防渗弹性胶体5以利于分割。

如图7所示,其显示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例,事实上,经防泼水加工的该对支撑布带1基本上并无抗水压功能,若该对支撑布带1也要达到抗水压功能,则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一面1a或该等第二面1b中的至少一面必须覆盖,例如涂布或贴合一防水层9。该防水层9覆盖于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一面1a及/或该等第二面1b和位于该中央隙缝11位置的该防渗弹性胶体5,并在该中央隙缝11位置纵向分割该防渗弹性胶体5及该防水层9,以形成该切口51,使该拉链具有开合功能,透过前述的实施,使该拉链包括该对支撑布带1都可达水柱高度50mm以上的防渗功能。

该防水层9实施时选自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热可塑聚氨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tpu)或聚氨基甲酸酯和热可塑聚氨基甲酸酯积层等,但不以此为限。而该热可塑聚氨基甲酸酯选自湿气架桥型聚氨酯热熔胶(moisturereactivehot-meltpolyurethane)、热反应性聚氨酯热熔胶(reactivehot-meltpolyurethane)或水性聚氨酯热熔胶(water-basehotmeltpolyurethane)等,但不以此为限。

基本上,该防水层9可以是一熔点150℃以上的高温热熔胶涂布层,例如尼龙或经电浆处里的聚酯等材质的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一面1a涂布聚氨基甲酸酯(pu)弹性体,因两者皆为极性物质,所以能稳固地黏着;或者该防水层9包括一防水膜91及一接着层92,其总厚度一般在0.2mm以下,该接着层92贴合后会有一部分渗入该对支撑布带1的组织内,以产生锚碇作用,另一部分则作为与该防水膜91之结合层。其中,该防水膜91必须是不渗水材质,例如选自聚醚型聚氨酯薄膜(etherbasepufilm)、聚酯型聚氨酯薄膜(esterbasepufilm)、尼龙薄膜(nylonfilm)或聚酯薄膜(petfilm)等,该防水膜91的厚度约在0.1mm以下为佳。而该接着层92则选自湿气固化聚氨酯热熔胶、水性聚氨酯热熔胶、封闭型聚氨酯热熔胶或聚氨酯胶等。

如图8所示,其显示该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例,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一面1a或该等第二面1b中的至少一面和该对第一织带6a或该对第二织带6b中至少一对织带的表面涂布或贴合一防水层9。该防水层9涂布并包覆该对支撑布带1的该等第一面1a、该对第一织带6a及该中央隙缝11内的该防渗弹性胶体5,并在该中央隙缝11位置纵向分割该防渗弹性胶体5及该防水层9,以形成该切口52。

该对支撑布带1及该对第一织带6a可以使用具极性的尼龙材质,以提高该防水层9与该拉链的黏着力。若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同为尼龙材质时,可先用离型剂处理后,再注入该防渗弹性胶体5以利于分割。

包覆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2的该等上层2a及该对第一织带6a的该防水层9表面设有至少一纵向凹槽93,该至少一纵向凹槽93可减少该防水层9与该拉链头的接触面积,因而可有效降低摩擦力,并提高该拉链开合的滑顺度。

必要时,前述实施例的该对支撑布带经由织造方法或材质的设计,在设置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以外部分在经向具有伸缩弹性的针织经编布带,或者在经、纬向具有伸缩弹性的针织经编布带,使该拉链可以平面弯曲,这仅为现有技术,例如公开于本申请人所拥有的美国专利公开第6,494,236号专利案中,在此不拟赘述。

所以,经由本案之实施,其所增益之功效,荦荦大者,计有如下数端:

(1)、本案通过该防渗弹性胶体充塞于该对支撑布带的该中央隙缝内、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中彼此相邻的纵向间隙内,并进一步贯穿该对连续式扣合元件的各该内腔内,可有效提高该拉链的防渗功能,并可防止该防渗弹性胶体在使用时容易松动或脱落的问题,以延长防渗功能的使用寿命。

(2)、本案通过该对支撑布带具有纵向弹性功能,使该拉链同时具平面弯曲及防渗功能。

(3)、本案该对支撑布带可为具拨水功能纤维纱织造而成,以提高该拉链的防渗功能,却不致造成防泼水加工的废水产生,而具有环保效果。

(4)、本案该对支撑布带可为超密织物织造而成,而具有防泼水效果,从而提高该拉链的防渗功能。

(5)、本案可将防水层覆盖贴合在该对支撑布带与该中央隙缝,并在该中央隙缝位置纵向分隔,从而提高该拉链的防渗功能。

(6)、本案通过配置具极性的尼龙纤维于该对支撑布带,可提高聚氨酯防渗弹性胶体与该对支撑布带的黏着度,进而提高防渗功能及耐用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