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经济的制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415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经济的制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鞋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环保经济的制鞋机。



背景技术:

鞋子在鞋面裁剪封合完毕后需要进一步对鞋后跟凹凸不平的接缝、太厚的折边处进行锤平修整作业,使鞋口、鞋面的折边或接合处平整美观。传统的锤平方式采用人工手持锤头进行锤平,容易伤及操作工人双手,而且效率低下,费时费力,速度慢,目前市面上的制鞋机的制鞋过程涉及到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工业胶水、喷漆用的有机溶剂等,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严重危害工人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经济的制鞋机,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环保经济的制鞋机,包括机架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下方的修整机,所述修整机内设有左右对应设置的第一锤平部和第二锤平部,所述第一锤平部和第二锤平部内均设有滑腔以及设置在所述滑腔下方的所述修整机底面内的槽部,所述滑腔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滑块,所述槽部内平滑配合连接有锤平板,所述滑块上方的所述滑腔内回旋配合连接有偏转轮,所述滑腔内底壁内设有容槽,所述容槽与所述槽部之间的所述修整机内平滑配合连接有上下伸长设置的轴杆,所述轴杆顶部伸长段经所述容槽探入所述滑腔内且末梢与所述滑块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杆底部伸长末梢探入所述槽部内且底部末梢与所述锤平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容槽内的所述轴杆外表面环绕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顶部与所述滑块底面顶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锤平部后侧的所述修整机内设有驱腔,所述第二锤平部后侧的所述修整机内设有传递腔,所述传递腔内设有传递装置,所述驱腔内设有用以分别与所述第一锤平部内的所述偏转轮配合连接以及与所述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使装置,所述传递装置前端与所述第二锤平部内的所述偏转轮配合连接,所述机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外圈固定设置有橡胶垫圈,所述锤平板顶部设置有支承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传递装置包括回旋且前后伸长设置在所述传递腔前侧内壁与所述第二锤平部内的所述滑腔后侧内壁之间的第一旋杆以及回旋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传递腔前侧内壁上的第一锥转轮,所述第一旋杆前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第二锤平部内的所述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锤平部内的所述滑腔内偏转轮后端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旋杆后侧伸长末梢与所述第一锥转轮前端固定连接,所述传递腔左侧内壁上回旋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转轮咬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驱使装置包括回旋且伸长设置在所述驱腔前侧内壁与所述第一锤平部内的所述滑腔后侧内壁之间的第二旋杆,所述第二旋杆后侧伸长段探入所述驱腔内且末梢与电转机配合连接,所述电转机外表面设置在所述驱腔后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杆前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第一锤平部内的所述滑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锤平部内的所述滑腔内的所述偏转轮后端固定配合连接,所述驱腔内是所述第二旋杆外表面上周向固定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右侧的所述驱腔内咬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驱腔上下两侧内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蜗轮上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三锥转轮,所述第三锥转轮右侧顶部咬合连接有第三锥转轮,所述驱腔与所述传递腔之间的所述修整机内回旋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旋杆,所述第三旋杆左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驱腔内且与所述第三锥转轮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旋杆右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传递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锥转轮左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支承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锤平板与所述轴杆之间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挨近所述轴杆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承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锤平部后侧的所述修整机内设驱腔,所述第二锤平部后侧的所述修整机内设传递腔,所述传递腔内设传递装置,所述驱腔内设用以分别与所述第一锤平部内的所述偏转轮配合连接以及与所述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使装置,所述传递装置前端与所述第二锤平部内的所述偏转轮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同时自动控制第一锤平部和第二锤平部的锤平作业工作,极大的节省了时间,直接锤平鞋面,无需其他胶水溶剂,经济环保,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环保经济的制鞋机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环保经济的制鞋机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环保经济的制鞋机,包括机架8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8下方的修整机9,所述修整机9内设有左右对应设置的第一锤平部91和第二锤平部92,所述第一锤平部91和第二锤平部92内均设有滑腔93以及设置在所述滑腔93下方的所述修整机9底面内的槽部934,所述滑腔93内平滑配合连接有滑块932,所述槽部934内平滑配合连接有锤平板937,所述滑块932上方的所述滑腔93内回旋配合连接有偏转轮931,所述滑腔93内底壁内设有容槽933,所述容槽933与所述槽部934之间的所述修整机9内平滑配合连接有上下伸长设置的轴杆936,所述轴杆936顶部伸长段经所述容槽933探入所述滑腔93内且末梢与所述滑块932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杆936底部伸长末梢探入所述槽部934内且底部末梢与所述锤平板937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容槽933内的所述轴杆936外表面环绕设有弹性件935,所述弹性件935顶部与所述滑块932底面顶压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锤平部91后侧的所述修整机9内设有驱腔94,所述第二锤平部92后侧的所述修整机9内设有传递腔95,所述传递腔95内设有传递装置,所述驱腔94内设有用以分别与所述第一锤平部91内的所述偏转轮931配合连接以及与所述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使装置,所述传递装置前端与所述第二锤平部92内的所述偏转轮931配合连接,所述机架8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801,所述安装孔801外圈固定设置有橡胶垫圈802,所述锤平板937顶部设置有支承装置。

有益地,所述传递装置包括回旋且前后伸长设置在所述传递腔95前侧内壁与所述第二锤平部92内的所述滑腔93后侧内壁之间的第一旋杆952以及回旋配合连接设置在所述传递腔95前侧内壁上的第一锥转轮951,所述第一旋杆952前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第二锤平部92内的所述滑腔93内且与所述第二锤平部92内的所述滑腔93内偏转轮931后端固定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旋杆952后侧伸长末梢与所述第一锥转轮95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传递腔95左侧内壁上回旋配合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锥转轮951咬合连接的第二锥转轮953,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二锤平部92的锤平工作,提高锤平的工作效率。

有益地,所述驱使装置包括回旋且伸长设置在所述驱腔94前侧内壁与所述第一锤平部91内的所述滑腔93后侧内壁之间的第二旋杆941,所述第二旋杆941后侧伸长段探入所述驱腔94内且末梢与电转机943配合连接,所述电转机943外表面设置在所述驱腔94后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杆941前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第一锤平部91内的所述滑腔93内且与所述第一锤平部91内的所述滑腔93内的所述偏转轮931后端固定配合连接,所述驱腔94内是所述第二旋杆941外表面上周向固定设置有蜗杆942,所述蜗杆942右侧的所述驱腔94内咬合连接有蜗轮944,所述蜗轮944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驱腔94上下两侧内壁回旋配合连接,所述蜗轮944上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三锥转轮945,所述第三锥转轮945右侧顶部咬合连接有第三锥转轮946,所述驱腔94与所述传递腔95之间的所述修整机9内回旋配合连接有左右伸长设置的第三旋杆947,所述第三旋杆947左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驱腔94内且与所述第三锥转轮946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旋杆947右侧伸长末梢探入所述传递腔95内且与所述第二锥转轮953左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一锤平部91以及传递装置的工作,减少设备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有益地,所述支承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锤平板937与所述轴杆936之间的支承板9301,所述支承板9301挨近所述轴杆936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承杆9302。

初始状态时,第一锤平部91内的偏转轮931上的凸出部位于正上方位置,此时,第一锤平部91内的滑块932受到第一锤平部91内的弹性件935顶压力,使第一锤平部91内的偏转轮931远离凸出部一侧的外表面与第一锤平部91内的滑块932顶面顶压平滑配合连接,同时,由第一锤平部91内的滑块932带动第一锤平部91内的轴杆936顶部段最大程度探入第一锤平部91内的滑腔93内,此时,由第一锤平部91内的轴杆936底部末梢带动第一锤平部91内的锤平板937完全位于第一锤平部91内的槽部934内,同时,第二锤平部92内的偏转轮931上的凸出部位于正下方位置,此时,第二锤平部92内的滑块932受到第二锤平部92内的偏转轮931的顶压力,使第二锤平部92内的滑块932最大程度克服第二锤平部92内的弹性件935顶压力,使第二锤平部92内的滑块932最大程度滑动至第二锤平部92内的滑腔93最底部位置,同时,由第二锤平部92内的滑块932带动第二锤平部92内的轴杆936顶部段最大程度伸出第二锤平部92内的滑腔93内,此时,由第二锤平部92内的轴杆936底部末梢带动第二锤平部92内的锤平板937最大程度伸出第二锤平部92内的槽部934底部外。

当需要锤平工作时,首先将机架8移动至需要锤平的位置处,然后,通过电转机943带动第二旋杆941回旋,此时,由第二旋杆941带动第一锤平部91内偏转轮931回旋以及通过第二旋杆941上的蜗杆942带动蜗轮944回旋,进而由蜗轮944上端的第三锥转轮945带动第三锥转轮946回旋,此时,由第三锥转轮946带动第三旋杆947以及第三旋杆947右侧末梢的第二锥转轮953回旋,并由第二锥转轮953带动第一锥转轮951回旋,进而由第一锥转轮951带动第一旋杆952以及第一旋杆952前侧第二锤平部92内的偏转轮931回旋回旋,从而实现同时自动控制第一锤平部91和第二锤平部92的锤平作业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锤平部后侧的所述修整机内设驱腔,所述第二锤平部后侧的所述修整机内设传递腔,所述传递腔内设传递装置,所述驱腔内设用以分别与所述第一锤平部内的所述偏转轮配合连接以及与所述传递装置配合连接的驱使装置,所述传递装置前端与所述第二锤平部内的所述偏转轮配合连接,从而实现同时自动控制第一锤平部和第二锤平部的锤平作业工作,极大的节省了时间,直接锤平鞋面,无需其他胶水溶剂,经济环保,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