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置充电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71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具有内置充电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内置充电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穿戴设备越来越普及。智能手环佩戴于使用者的手腕上,可以记录使用者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睡眠等实时数据,且数据可以与移动电子设备同步,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生活。

目前智能手环的充电方式有多种,如使用usb插口,pogopin、磁吸等。但是这些充电方式有些需要增加一个充电座,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有些存在外露的插头会影响美观,也容易损坏,还有些插口会存在防水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智能手环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需充电座,不易损坏、使用方便的具有内置充电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内置充电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上盖,包括盖本体,所述盖本体的表面内凹形成容置槽,所述盖本体的表面的至少一侧延伸以形成插接部;

充电片,所述充电片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面上,所述充电片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插接部以置于所述插接部的外侧表面上;

底壳,与所述容置槽相对设置,所述底壳与所述盖本体固定以封闭所述容置槽;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底壳的面向所述盖本体的表面上,所述电路板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面向所述盖本体的表面上的电源部,所述电源部与所述充电片的一端接触;

电池,设置于所述板本体和所述底壳之间,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部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环带,所述环带的端部具有插接槽,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

具体地,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上具有环形凸起,所述插接部上对应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凹槽对应卡合。

具体地,所述插接部上至少具有相对的两个凹槽,所述两个凹槽彼此独立,所述插接槽的槽壁上至少具有两个凸起,所述两个凸起彼此独立,所述凸起与对应的所述凹槽卡合。

具体地,所述盖本体的表面内凹形成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底面部分内凹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底壳的四周延伸形成连接壁,所述连接壁固定于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底面上。

具体地,所述电源部为充电弹片,所述充电片与所述充电弹片弹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连接壁通过防水胶与所述连接凹槽的槽底面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板本体上设置有螺丝通孔,所述底壳的面向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螺丝通孔相对应的固定盲孔,利用螺丝穿过所述螺丝通孔并固定在所述固定盲孔内。

具体地,所述电池为可充电的锂电池。

具体地,所述环带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充电片与电源部接触,充电片的一端设置于容置槽的槽底面上,另一端穿过插接部置于插接部的外侧表面上。智能穿戴设备充电时,仅需取下环带便可以将智能穿戴设备插接于充电器或电脑等进行充电。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较低,还具有较强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沿图2的a-a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环带的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以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并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被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来。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沿图2的a-a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环带的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上盖10、充电片20、底壳40、电路板30、电池60及环带5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其它必要的部件。

具体地,上盖10包括盖本体11。盖本体11的表面内凹形成容置槽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盖本体11的表面内凹形成连接凹槽14。连接凹槽14的槽底面部分内凹形成上述的容置槽12,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具体地,盖本体11的表面的至少一侧延伸以形成插接部13。

充电片20的一端设置于容置槽12的槽底面上。充电片20的另一端经过盖本体11的内部,再经过其中一插接部13的内部,最终穿过插接部13以置于插接部13的外侧表面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外侧表面设置有充电片20的插接部13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充电插头,可以插接于电脑或充电器等来为智能穿戴设备补充电源。

底壳40与容置槽12相对设置。底壳40与盖本体11固定以封闭容置槽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底壳40的四周延伸形成连接壁41。连接壁41的顶表面固定于上述连接凹槽14的槽底面上,将容置槽12完全封闭。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连接壁41通过防水胶与连接凹槽14的槽底面固定连接。采用防水胶固定连接壁41和连接凹槽14,智能穿戴设备的防水性能较好,可以达到ipx7级,可以满足用于的正常需求,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电路板30设置在底壳40的面向盖本体11的表面上。电路板30包括板本体31以及设置于板本体31的面向盖本体11的表面上的电源部32。电源部32与充电片20置于容置槽12上的一端接触。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电源部32为充电弹片。充电片20与充电弹片弹性连接。具体地,充电片20对充电弹片有挤压,使充电弹片有一定的弹性形变,从而使电源部32与充电片20充分接触。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板本体31上设置有螺丝通孔(图未示)。底壳40的面向电路板30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螺丝通孔相对应的固定盲孔(图未示)。电路板30利用螺丝穿过螺丝通孔并固定在固定盲孔内。

电池60设置于板本体31和底壳40之间。电池60与电源部32电连接。外部电源经过充电片20和电源部32给电池60充电。电池60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力支持。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电池60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环带50。环带50的端部具有插接槽51,插接部13插接于插接槽51内。优选地,插接槽51的槽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52。插接部13上对应具有环形凹槽131。环形凸起52与环形凹槽131对应卡合。环形凸起52限制插接部13在插接槽51内的插入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环形凸起52的深度,以满足插接强度需求。优选地,插接槽51的槽壁上至少具有两个凸起53,两个凸起53彼此独立。插接部13上对应具有相对的两个凹槽132,两个凹槽132彼此独立。凸起53与对应的凹槽132卡合,可以限制插接部13的转动,使插接部13稳固地固定在插接槽51内。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的环形凸起52、凸起53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组合设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计,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环带50采用70度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成。采用上述材质的橡胶制成的环带50佩戴舒适,且耐磨损。

本发明通过设置充电片与电源部接触,充电片的一端设置于容置槽的槽底面上,另一端穿过插接部置于插接部的外侧表面上。智能穿戴设备充电时,仅需取下环带便可以将智能穿戴设备插接于充电器或电脑等进行充电。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较低,还具有较强的防水性能。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