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爬楼梯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7651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爬楼梯行李箱。



背景技术:

采用可爬楼梯的行李箱提拿较重物品会方便很多,但是目前可爬楼梯的行李箱并不普及,主要影响因素有产品适应路面的能力和使用寿命,以三角轮式行李箱为例,只适合拖拽轻载物品并且联动性差,在凸凹不平的路面上难以快速行走,实用寿命短。目前市场上有内置式皮带行李箱,这类行李箱的缺点是行走时容易把箱体的下表面刮花,并且减震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爬楼梯行李箱,解决了行李箱爬楼梯的问题,并能够适应凸凹不平的路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爬楼梯行李箱,包括箱体、设于箱体上的支架、连接于支架上用于控制支架开合的弹性件及设于支架中部的行走单元。所述支架包括履带架、两端分别连接于履带架和箱体上的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履带架和第三连杆之间设有弹性件。

所述支架相对与箱体具有开、合的状态,所述弹性件控制支架的开合角度,所述行走单元避免了支架与地面或其他接触面的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履带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顺次铰接,形成连杆机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杆与箱体贴合,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第三连杆与箱体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两端分别连接于履带架和第三连杆上的氮气弹簧,氮气弹簧的在伸张时速度稳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单元包括设于履带架上的履带轮和环形的履带。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履带架端部的导向件,爬楼梯时所述导向件首先与楼梯接触,从而避免了履带直接和楼梯碰撞产生冲击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上的拉杆和万向轮,所述本体上形成所述支架,并设有放置支架和导向件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采用外置的履带结构实现爬楼梯的功能,同时履带结构对接触面的适应性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凸凹不平的地面。

2、把行李箱替换成其它的收容件,除了在搬家、旅行的时候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比如老年人早上去菜市场买菜、给学生当作书包用。

3、本申请的支架为可折叠式,非爬楼梯状态下可收进所述本体的凹槽中,占用的空间很小,使用起来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箱体,11、凹槽,21、履带架,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3、氮气弹簧,4、导向轮,51、履带,52、履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包括箱体1、设于箱体1上的支架、连接于支架上用于控制支架开合的弹性件、设于支架上的导向件及设于支架中部的行走单元。

所述箱体1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上的拉杆和万向轮,拉杆和万向轮便于在普通道路上推箱子。本体上设有凹槽11,用于放置支架和导向件。所述支架包括两组顺次连接的履带架21、第一连杆22、第二连杆23和第三连杆24顺次铰接,形成两组连杆机构,两组连杆机构之间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固定在连个履带架21上。每组连杆机构中,第二连杆23与所述本体贴合,第三连杆24和履带架21之间设有弹性件,即氮气弹簧3。氮气弹簧3的伸张速度比较稳定,对支架没有太强的冲击力。在爬楼梯或者行走过程中,连杆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震动起到缓冲作用,要比氮气弹簧3直接与箱体1连接好很多。履带架21呈槽钢的形状,由两侧的护板和中间的底板组成,护板用于连接氮气弹簧3、第三连杆24等零部件,底板用于连接行走单元,即履带轮52和履带51。底板上开有长孔,长孔的两侧布置有履带轮52安装座,用于安装履带轮52。履带51成环形,由履带轮52进行张紧。履带架21的端部连接导向件,即导向轮4,所述倒行轮通过轴和轴承连接履带架21。爬楼梯的过程中,导向轮4首先与楼梯接触,从而避免了履带51直接与楼梯碰撞产生冲击力。

非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架和导向件收进本体的凹槽11中,遇到楼梯时,手动掰一下连接板,氮气弹簧3自动伸张,使履带架21与箱体1形成一定角度,然后提拉拉杆,便实现了爬楼梯的功能。

本申请采用外置的履带结构实现爬楼梯的功能,同时履带结构对接触面的适应性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应凸凹不平的地面。把行李箱替换成其它的收容件,除了在搬家、旅行的时候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比如老年人早上去菜市场买菜、给学生当作书包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