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具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携行的工具包。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工具类的工具包内装有不同形制的多种工具,而且各个工具的制作材料不同、重量不同和形状不同,现有工具包基本上只将包的内部区域进行了划分,形成具有不同大小的装物空间,致使工具包内工具相互干涉、挤压、碰撞,以及重心偏离,严重影响携带行走时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需要提供一种能避免工具包内各种工具间相互干涉、挤压、碰撞,以及保证工具包重心能够位于工具包的中心线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便携行的工具包,包括设置在背包本体上的背带,所述背包本体外侧中间位置设有按扣,所述背包本体的顶侧面设有软体材料制成的提手,所述提手上设置有弹簧秤,所述弹簧秤的拉钩与固装在背包本体上的拉环活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本体包括分别设置在中间包体两侧的左侧包体和右侧包体,所述中间包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顶侧包体和底侧包体,所述左侧包体和右侧包体内均相对称设有若干个第一工具包,所述第一工具包开口处设有的圆环套装在横杆上,所述横杆的上侧固装有第一重量秤显示屏,所述第一重量秤显示屏的重量感应器设置在第一工具包内用来测量放置在其内部的工具重量。
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中间包体内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对称且按照上下的位置顺序设有第二工具包和第四工具包,所述第二工具包包括设置在中间包体上的第二重量秤显示屏,所述第二重量秤显示屏的重量感应器设置在第二工具包内用来测量放置在其内部的工具重量,所述第四工具包包括上下两个通过连接体连接的包体,两个所述包体内的重量感应器与第四重量秤显示屏连接,所述第四重量秤显示屏设置在中间包体上用来显示放置在其内部的工具重量。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侧包体上设有矩形的第三工具包,所述第三工具包的开口处设有拉链,所述底侧包体设有矩形的第五工具包,所述第五工具包的开口处设有弧形的包盖。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侧包体和右侧包体相对应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接有弧形盖,两个所述弧形盖上分别设有能相互扣接在一起的定位块和定位槽。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工具包设有若干个隔断,所述隔断将第一工具包分隔成若干个矩形的分包体,所述第一工具包的开口处设有包盖。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带为多层折叠结构,在打开时能够增加背带的宽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包本体外侧的底部设有锁环,所述锁环内穿出绳带用来紧固背包本体。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包体上的左侧包体、右侧包体、顶侧包体和底侧包体打开时呈十字形状,折叠后呈一字形。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工具包和第五工具包的中心线与顶侧包体和底侧包体的中心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将携行的背包本体两侧增加两个单独的侧翼,以增加单独放置工具的位置,并分体和整体的计算背包本体的重量和重心位置,来保证携行舒适性和使用便捷性。本实用新型根据需要携带的工具的种类、数量、尺寸进行整体的外形设计,用来确定工具包的外形尺寸并保证使用的便捷性;第二,根据各工具重量将工具在包内进行布置设计并计算重心,直到重心最靠近中心线;第三,根据工具包的总重设计工具包的垫层厚度以及背带、腰带的宽度及厚度,来保证长时间携行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携行的工具包通过整体外形设计和内部布置设计,使各工具间既能保证互不干涉、互不碰撞,又保证位置合理、取用方便,且工具包重心靠近工具包中心线,做到携行舒适、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方便携行的工具包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方便携行的工具包打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图中:1—背带,2—按扣,3—背包本体,4—提手,5—拉环,6—弹簧秤,7—锁环;
31a—定位块,31b—定位槽,32—第一工具包,33—左侧包体,34—横杆,35—圆环,36—第一重量秤显示屏,37—第二工具包,38—中间包体,39—第三工具包,40—顶侧包体,41—第二重量秤显示屏,42—包盖,43—右侧包体,44—第四重量秤显示屏,45—连接体,46—第四工具包,47—第五工具包,48—底侧包体,50—弧形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便携行的工具包,包括设置在背包本体3上的背带1,所述背带1为多层折叠结构,在打开时能够增加背带1的宽度。所述背包本体3外侧中间位置设有按扣2,所述背包本体3的顶侧面设有软体材料制成的提手4,所述提手4上设置有弹簧秤6,所述弹簧秤6的拉钩与固装在背包本体3上的拉环5活动连接。所述背包本体3包括分别设置在中间包体38两侧的左侧包体33和右侧包43,所述中间包体3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顶侧包体40和底侧包体48,所述左侧包体33和右侧包体43内均相对称设有若干个第一工具包32,所述第一工具包32开口处设有的圆环35套装在横杆34上,所述横杆34的上侧固装有第一重量秤显示屏36,所述第一重量秤显示屏36的重量感应器设置在第一工具包32内用来测量放置在其内部的工具重量,其中,所述左侧包体33和右侧包体43相对应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接有弧形盖50,两个弧形盖50上分别设有能相互扣接在一起的定位块31a和定位槽31b。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间包体38内中心线的左右两侧对称且按照上下的位置顺序设有第二工具包37和第四工具包46,所述第二工具包37包括设置在中间包体38上的第二重量秤显示屏41,所述第二重量秤显示屏41的重量感应器设置在第二工具包37内用来测量放置在其内部的工具重量,所述第四工具包46包括上下两个通过连接体45连接的包体,两个所述包体内的重量感应器与第四重量秤显示屏44连接,所述第四重量秤显示屏44设置在中间包体38上用来显示放置在其内部的工具重量。所述第三工具包39和第五工具包47的中心线与顶侧包体40和底侧包体48的中心线相重合。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侧包体40上设有矩形的第三工具包39,所述第三工具包39的开口处设有拉链,所述底侧包体48设有矩形的第五工具包47,所述第五工具包47的开口处设有弧形的包盖。所述第一工具包32设有若干个隔断49,所述隔断49将第一工具包32分隔成若干个矩形的分包体,所述第一工具包32的开口处设有包盖42。所述背包本体3外侧的底部设有锁环7,所述锁环7内穿出绳带用来紧固背包本体3,所述中间包体38上的左侧包体33、右侧包体43、顶侧包体40和底侧包体48打开时呈十字形状,折叠后呈一字形。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