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及其减震鞋中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2263阅读:3425来源:国知局
运动鞋及其减震鞋中底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动鞋及其减震鞋中底结构。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人们日常的必须品,承担着保暖、保护、美观等功能。在一些场合,例如野外活动、训练、救援等场合,通常需要鞋子具有一些的减震功能,以满足人们对于腿部、脚部安全的需要。减震鞋是功能鞋的一种,主要是指具有吸收脚部冲击力,进而保护足部的鞋子。人们对于鞋子的避震效果十分重视,因为鞋子的避震效果直接影响其穿着舒适性和运动效果,在竞技体育领域尤为突出,一双具有良好避震效果且穿着舒适的鞋子不仅能保护运动员的双脚,更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传统的减震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气垫减震:主要是鞋跟部位敷有气垫,作为吸收冲击力的一种方式;通常采用大面积的气垫覆盖鞋底进行减震,减震效果较死板,长时间穿着容易疲劳,并且气垫本身的制作工艺要求较高,一旦气垫的某一处发生破损则便会导致整个气垫失去作用;

2.油包减震:用半液体的凝胶作为缓冲力的吸收介质,但其流动性较差,不适用于快速运动类型;

3.材料减震:主要应用吸震聚氨酯材料来达到减震的效果,其减震效果有限,单纯依靠减震材料难以达到理想的减震要求;

4.减震鞋垫:主要是通过减震鞋垫来达到减震的效果,但减震鞋垫使用的材料一般弹性较好,但是透气性和舒适性较差,由于鞋垫是与人的脚掌直接接触,并密封在鞋的内部,容易导致汗脚或者臭脚等问题;

5.弹簧减震:通过设置弹簧结构来进行减震作用,然而,当承受较大冲击力时,仅单靠独立弹簧进行减震,容易造成弹簧的弹性疲乏,而影响其避震之效果,缩短使用寿命。

随着消费者对成品鞋的要求不断提高,上述传统减震鞋基本上单纯依靠减震材质来实现减震,减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运动鞋及其减震鞋中底结构,采用椭圆环与托盘一体成型制成,在受到压力作用时通过所述椭圆环进行导向变形,并在相邻两个椭圆环之间设有变形间隙,通过优化设计的减震结构实现更好的减震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震鞋中底结构,所述鞋中底(10)包括托盘(11)和椭圆环(12),所述椭圆环(12)与所述托盘(11)一体成型;所述椭圆环(12)的长轴方向沿纵向延伸,所述椭圆环(12)的短轴方向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椭圆环(12)的长度沿横向延伸,并沿纵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托盘(11)的底面,且纵向相邻的两个椭圆环(12)之间设有变形间隙(13)。

优选的,所述椭圆环(12)包括两列以上,每列分别沿横向延伸,并沿纵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托盘(11)的底面;横向相邻的两列椭圆环(12)之间还设有横向间隙。

优选的,所述鞋中底(10)的后跟区域的椭圆环(12)直径大于所述鞋中底(10)的前掌区域的椭圆环(12)直径。

优选的,所述托盘(11)和所述椭圆环(12)由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椭圆环(12)为类6字形或类9字形。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动鞋,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鞋中底结构。

优选的,所述鞋中底(10)的外侧设有橡胶大底(20),所述椭圆环(12)设置在所述托盘(11)和所述橡胶大底(20)之间。

优选的,所述椭圆环(12)的短轴方向的第一端面与所述托盘(11)的底面一体成型,第二端面设有贴合面(14),所述橡胶大底(20)设有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椭圆环(12)的贴合面(14)相对应的防滑块(21)。

优选的,相邻两个防滑块(21)之间还设有连接片(22),即,横向相邻的两个防滑块(21)之间设有横向连接片,纵向相邻的两个防滑块(21)之间设有纵向连接片;所述横向连接片的长度大于所述横向相邻的两个防滑块(21)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纵向连接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纵向相邻的两个防滑块(21)之间的纵向距离。

优选的,每个防滑块(21)分部独立与每个椭圆环(12)的贴合面(14)相匹配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椭圆环减震结构,通过将椭圆环的长轴沿纵向延伸,椭圆环的短轴沿垂直方向延伸,能够使得所述鞋中底在受到压力时沿着长轴方向导向拉伸变形,并且短轴方向压缩变形,使得变形过程具有导向性,并且短轴方向变形高度差较小,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还兼具稳定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纵向相邻的两个椭圆环之间设有变形间隙,从而拓展了椭圆环的变形空间,极大的提高了减震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椭圆环与托盘一体成型,能够进一步保证椭圆环的强度,使其不至于过度变形而产生损坏,提高了鞋中底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采用多个独立的椭圆环结构,相邻两个椭圆环间隔布置,每个椭圆环各自发挥减震作用,即使其中一个损坏,整体仍然能够提供减震作用,从而延长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5)、椭圆环的外端面设置贴合面,橡胶大底的防滑块通过该贴合面与椭圆环粘接固定,从而提高了鞋底的防滑效果;

(6)相邻两个防滑块之间还进一步设置连接片,能够将对应的相邻两个椭圆环提供回弹拉力,从而提高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鞋中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鞋中底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鞋中底和橡胶大底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鞋中底;11-托盘;12-椭圆环;13-变形间隙;14-贴合面;

20-橡胶大底;21-防滑块;22-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减震鞋中底结构,所述鞋中底10包括托盘11和椭圆环12,所述椭圆环12与所述托盘11一体成型;所述椭圆环12的长轴方向沿纵向延伸,所述椭圆环12的短轴方向沿垂直方向延伸,所述椭圆环12的长度沿横向延伸,并沿纵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托盘11的底面,且纵向相邻的两个椭圆环12之间设有变形间隙13;

本实施例中,所述椭圆环12包括两列以上,每列分别沿横向延伸,并沿纵向间隔排列设置在所述托盘11的底面;横向相邻的两列椭圆环12之间还设有横向间隙。所述鞋中底10的后跟区域的椭圆环12直径大于所述鞋中底10的前掌区域的椭圆环12直径。优选的,所述托盘11和所述椭圆环12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本实施例所述椭圆环12除了可采用类0字形,还可以采用类6字形或类9字形,不仅能够提高连接强度,而且外观造型更美观。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运动鞋,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鞋中底结构;并且,所述鞋中底10的外侧设有橡胶大底20,所述椭圆环12设置在所述托盘11和所述橡胶大底20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椭圆环12的短轴方向的第一端面与所述托盘11的底面一体成型,第二端面设有贴合面14,所述橡胶大底20设有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椭圆环12的贴合面14相对应的防滑块21。其中,所述防滑块21可以是分别独立设置的,例如:每个防滑块21分部独立与每个椭圆环12的贴合面14相匹配贴合;或者,所述防滑块21也可以是相互连接的,例如,相邻两个防滑块21之间还设有连接片22,即,横向相邻的两个防滑块21之间设有横向连接片,纵向相邻的两个防滑块21之间设有纵向连接片。所述横向连接片的长度大于所述横向相邻的两个防滑块21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纵向连接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纵向相邻的两个防滑块21之间的纵向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椭圆环12的数量和布局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减震结构相配合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在后跟部设置气垫,并在前掌部和足弓部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椭圆环12;或者,对于减震性能要求较低的运动鞋,例如儿童运动鞋,由于其承载的体重较小,可仅在后跟部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椭圆环12,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