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行茶具套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511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旅行茶具套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旅行茶具套件。



背景技术:

旅行茶具是一种在旅行中便于携带和使用的品茶用品。现有的户外旅行茶具套件,一般都是仅仅对传统茶具组件的简单凑装,没有合理的固定茶具的结构设计。由于茶具大都为陶瓷制品、体积小,各自放置时不太容易固定,以致放置这些陶瓷茶具时,在颠簸路途中容易碰撞而破碎损坏。

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3302562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旅行茶具,其包括盒体、茶盘、盒盖,盒体中放置有茶杯、茶碗和碗盖,用时茶盘可翻转架置在盒体上用以摆放茶杯,其中,盒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设一卡固台,卡固台侧壁为内凹圆弧面,内凹面与盒体壁间用于卡放茶杯,卡固台上放置茶碗。

也即是,类似上述茶具的茶杯和茶碗必须是通过设置在盒体中的卡固台进行卡固稳定的,在摆放茶杯时,必须将茶杯的杯口边缘对准接在内凹面中,操作不便,对茶杯的杯口边缘也有一定的弧度要求,斜立时才能卡固在卡固台的内凹面中;而且茶杯只有一边被卡住,受力不均匀,在颠簸路途中仍然容易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茶具放置稳固而不易相互碰撞破损的旅行茶具套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旅行茶具套件,包括盒体、茶盘和盒盖,所述盒体中放置有茶杯、茶碗和碗盖,所述盒体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限位件,所有所述限位件的前端指向盒体的中心线、后端靠近盒体的内壁;相邻两个所述限位件与盒体的内壁共同形成第一收纳部,所有所述限位件的前端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收纳部;所述茶杯倾斜放置在第一收纳部,且茶杯的杯口边缘与相邻两个限位件抵接、茶杯的杯底与盒体的内壁抵接;所述茶碗放置在第二收纳部,所述碗盖可盖合在茶碗上;

当旅行茶具套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碗盖倒扣盖在茶碗上,所述茶盘和盒盖设置在所述碗盖的上方、并依次盖合在所述盒体上;

当旅行茶具套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打开所述盒盖和茶盘,取出所述茶碗和碗盖,所述茶盘可翻转架设在所述盒体上用以摆放所述茶杯。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对称设置的弧形片,两个所述弧形片的圆心相互远离使所述限位件的横截面呈X型;所述弧形片设置在盒体的底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限位件中,相互距离最近的两个所述弧形片与盒体的内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收纳部,且两个相互距离最近的所述弧形片的圆心相互靠近;所述茶杯的杯口边缘同时抵接在两个相互距离最近的所述弧形片的圆弧面上;

所有所述弧形片的前端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收纳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片与所述盒体的底面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弧形片从前端到后端的高度逐渐上升。

作为改进,所述盒体的底面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限位件配合设置,每个限位件上的所述弧形片插设在相应的所述卡槽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件设有四个并呈中心对称分布设置在所述盒体的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茶盘的边缘向外延伸有托沿,所述托沿架设在所述盒体的边缘上。

优选地,所述茶盘的中部设有滤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旅行茶具套件通过设置几个简单的限位件,利用限位件与盒体的内壁相互形成用于放置茶杯的第一收纳部,同时,这些限位件的前端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放置茶碗的第二收纳部,也即是,通过相邻两个限位件与盒体的内壁形成三个支撑点,茶杯只需通过简单的抵接即可实现便捷固定,无需卡设在任一点影响杯体受力,避免在颠簸时受到破损。该旅行茶具套件的结构十分简单,能够使茶具放置稳固而不易相互碰撞破损,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旅行茶具套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旅行茶具套件的收纳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放置茶杯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旅行茶具套件的实施例,包括盒体1、茶盘2和盒盖3,盒体1中放置有茶杯4、茶碗5和碗盖6,盒体1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个限位件10,所有限位件10的前端指向盒体1的中心线、后端靠近盒体1的内壁;相邻两个限位件10与盒体1的内壁共同形成第一收纳部20,所有限位件10的前端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收纳部30;茶杯4倾斜放置在第一收纳部20,且茶杯4的杯口边缘与相邻两个限位件10抵接、茶杯4的杯底与盒体1的内壁抵接;茶碗5放置在第二收纳部30,碗盖6可盖合在茶碗5上。

当旅行茶具套件处于收纳状态时,碗盖6倒扣盖在茶碗5上,茶盘2和盒盖3设置在碗盖6的上方、并依次盖合在盒体1上;当旅行茶具套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打开盒盖3和茶盘2,取出茶碗5和碗盖6,茶盘2可翻转架设在盒体1上用以摆放茶杯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限位件10而言,以盒体1的中心为中心四周延伸,越靠近中心的部分定义为前端,越远离中心的部分则定义为后端。

本实用新型中,该旅行茶具套件通过设置几个简单的限位件10,利用限位件10与盒体1的内壁相互形成用于放置茶杯4的第一收纳部20,同时,这些限位件10的前端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放置茶碗5的第二收纳部30,也即是,通过相邻两个限位件10与盒体1的内壁形成三个支撑点,茶杯4只需通过简单的抵接即可实现便捷固定,无需卡设在任一点影响杯体受力,避免在颠簸时受到破损。该旅行茶具套件的结构十分简单,能够使茶具放置稳固而不易相互碰撞破损,便于携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每个限位件10包括两个相互连接且对称设置的弧形片101,两个弧形片101的圆心相互远离使限位件10的横截面呈X型。其中,弧形片101设置在盒体1的底面上。

每两个相邻的限位件10中,相互距离最近的两个弧形片101与盒体1的内壁共同形成第一收纳部20,且两个相互距离最近的弧形片101的圆心相互靠近;茶杯4的杯口边缘同时抵接在两个相互距离最近的弧形片101的圆弧面上;所有弧形片101的前端共同围合形成第二收纳部30。

可以理解的是,每两个相邻的呈X型的限位件10的前端并不一定是紧密围合在一起的,只要是能够大致围成一定的空间,使之能够容纳茶碗5、且茶碗5不会大幅度移动,即可形成第二收纳部30;此外,限位件10的后端也没有特定的形状,在实际使用中,为了制造和成型简便,直接采用弧形片101原有的弧形结构即可,也使形成的第一收纳部20线条更流畅,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保护收纳在其中的茶杯4不受损坏。

为了使茶具特别是茶碗5的收纳更加稳固而不易受损,使收纳空间更加符合其形状,将弧形片101与盒体1的底面相互垂直设置,并且弧形片101从前端到后端的高度逐渐上升,即呈斜面状,有利于茶碗5的摆放。

作为改进,为了清洗及使用方便,还可以在盒体1的底面上设有卡槽(图未示),卡槽与限位件10配合设置,每个限位件10上的弧形片101插设在相应的卡槽上。在户外活动时,有时需要收纳容器盛装物品,而携带该旅行茶具套件时,由于卡槽的设置,限位件10的弧形片101与盒体1的底面为拔插设置,则可以将弧形片101拔下使盒体1成为一便于使用的收纳容器。同时,这样的结构设计也便于盒体1的清洗,更为实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件10设有四个并呈中心对称分布设置在盒体1的底面上,空间布局更合理。

此外,为了使茶碗5的放置更方便和稳固,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在盒体1的底面上设有定位台(图未示),定位台可以设置在第二收纳部30的底面中间,茶碗5的底部可扣在定位台上。

如图1、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防止茶具之间的碰撞,该旅行茶具套件还可以设有用于分隔茶碗5与茶杯4的茶巾7,当旅行茶具套件处于收纳状态时,茶巾7同时覆盖茶碗5和碗盖6,茶盘2和盒盖3设置在茶巾7的上方、并依次盖合在盒体1上。其中,茶巾7的面积大于茶碗5的最大横截面积,以保证茶巾7能够足够覆盖在茶碗5上,起到实际防止茶具之间碰撞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茶盘2的边缘向外延伸有托沿21,托沿21架设在盒体1的边缘上。该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茶盘2能够正反两面随意翻转架设在盒体1上,或便于盛放茶具,或便于收纳。

此外,如图1、图2所示,茶盘2的中部还设有滤水孔22。使用时,泡茶时的废水可直接倒在茶盘2上,通过滤水孔22流入到盒体1内,便于收集,使用卫生方便。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