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伴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手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生活附属品。然而,现有市场上的大部分手表,该手表包括手表主体,安装在手表主体两端的手表带。由于所述消费者的佩戴手表的手腕大小不一,容易使得设置于手表主体两端的手表带之间佩戴距离很难调整合适消费者手腕处的距离,导致给消费者带来极其不方便。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两端手表带相交处容易脱落,导致可靠性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提高手表带的可靠性的手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手表,包括手表主体以及设置于手表主体两端的手表带,所述的手表带包括分别连接手表主体两端的塑料带,安装在塑料带另外两端相交处的金属锁扣;所述的金属锁扣包括安装一个塑料带另外一端的弧形环,活动连接于 弧形环一端的与弧形环相互吻合一致的长弧形条,活动连接于弧形环另外一端的与弧形环相互吻合一致的短弧形条,安装在短弧形条一端的手表扣环;所述弧形环呈弧形段,弧形环两端侧壁内部设置有用于长弧形条一端和短弧形条一端来回移动的条形凹槽;所述的弧形环中端设置有3个横梁杆,位于两端的横梁杆上设置有扣合部。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长弧形条一端设置有第一条形安装孔,该第一条形安装孔内部设置有第一扣合杆。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短弧形条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安装孔,该第二条形安装孔内部设置有第二扣合杆。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横梁杆一体设计的向下凹的凹型部,设置于该凹型部另一端的向上拱的凸型部,所述的扣合部的截面为水平S型。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塑料带一端设置有复数个间隔间隙距离的安装孔。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手表扣环内部设置有用于穿设塑料带的扣环穿孔,在扣环穿孔内部设置所述的安装孔相互组装的金属突柱。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手表主体包括设置于外围的表盘、设置于表盘下面的底壳、设置于底壳底部的底盖以及设置于表盘与底壳之间的手表机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因所述的手表带包括分别连接手表主体两端的塑料带,安装在塑料带另外两端相交处的金属锁扣;所述的金 属锁扣包括安装一个塑料带另外一端的弧形环,活动连接于弧形环一端的与弧形环相互吻合一致的长弧形条,活动连接于弧形环另外一端的与弧形环相互吻合一致的短弧形条,安装在短弧形条一端的手表扣环;所述弧形环呈弧形段,弧形环两端侧壁内部设置有用于长弧形条一端和短弧形条一端来回移动的条形凹槽;所述的弧形环中端设置有3个横梁杆,位于两端的横梁杆上设置有扣合部。使用时,由于手表带上采用金属锁扣和手表扣环与塑料带配合使用,方便于使用者取下或带上手表的效果,从而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又因所述的扣合部分别与第一扣合杆,第二扣合杆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提高提高手表带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数字化手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锁扣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扣合部与第一扣合杆,第二扣合杆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下面结合实施例说明一种手表,包括手 表主体1以及设置于手表主体1两端的手表带。
所述的手表主体1包括设置于外围的表盘、设置于表盘下面的底壳、设置于底壳底部的底盖以及设置于表盘与底壳之间的手表机芯。
所述的手表带包括分别连接手表主体1两端的塑料带2,安装在塑料带2另外两端相交处的金属锁扣。所述的金属锁扣包括弧形环3,活动连接于弧形环3一端的与弧形环3相互吻合一致的长弧形条4,活动连接于弧形环3另外一端的与弧形环3相互吻合一致的短弧形条5,安装在短弧形条5一端的手表扣环6;所述弧形环3呈弧形段,弧形环3两端侧壁内部设置有用于长弧形条4一端和短弧形条5一端来回移动的条形凹槽7;所述的弧形环3中端设置有3个横梁杆8,位于两端的横梁杆8上设置有扣合部。
所述长弧形条4一端设置有第一条形安装孔,该第一条形安装孔内部设置有第一扣合杆9。所述短弧形条5一端设置有第二条形安装孔,该第二条形安装孔内部设置有第二扣合杆10。所述扣合部包括与横梁杆8一体设计的向下凹的凹型部11,设置于该凹型部11另一端的向上拱的凸型部12,所述的扣合部的截面为水平S型。所述塑料带2一端设置有复数个间隔间隙距离的安装孔13。所述手表扣环6内部设置有用于穿设塑料带的扣环穿孔,在扣环穿孔内部设置与安装孔13相互组装的金属突柱。
安装时,所述两根塑料带2分别连接于手表主体1两端,其中一根塑料带2另外一端安装设置有中间连接环14。所述的长条形环4一端与该中间连接环14连接,设置第一条形安装孔的一端位于中间 连接环14一端。所述的长条形环4另外一端与弧形环3一端连接的。设置于长条形环4一端的第一中间连接轴置于弧形环3一端的条形凹槽7内部,此第一中间连接轴在此条形凹槽7内部可以来回移动。所述的短条形环5一端与手表扣环6连接,设置于短条形环5另外一端的第二中间连接轴与弧形环3另外一端的条形凹槽7内部。第二中间连接轴在此条形凹槽7内部来回移动。
使用时,先将手表扣环6的位置移动到塑料带2上的第几个安装孔13的位置处,然后,将所述金属突柱按于所述的安装孔13内部,使用者将手放置在塑料带2,短弧形条5,弧形环3,长弧形条4,以及塑料带2所形成圈内,然后,分别将短弧形条5和长弧形条4置于弧形环3内部的3个横梁杆8形成的两个收容空间内部,用力一压,使得设置横梁杆8上的扣合部与第一扣合杆9,第二扣合杆10锁扣一起即可,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
另外,在此锁扣过程中,先将所述长条形环4一端移动所述条形凹槽7内部顶端,再将长条形环4另外一端置于横梁杆8形成收容空间内部,再将所述的长条形杆4向后移动,使得所述的第一扣合杆9,第二扣合杆10分别置于所述凸型部12内部,此种方式避免消费者的手臂使用力过猛导致所述金属锁扣被自动裂开,从而达到提高手表带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因所述的手表带包括分别连接手表主体1两端的塑料带2,安装在塑料带2另外两端相交处的金属锁扣。所述的金属锁扣包括弧形环3,活动连接于弧形环3一端的与弧形环3相互吻合一 致的长弧形条4,活动连接于弧形环3另外一端的与弧形环3相互吻合一致的短弧形条5,安装在短弧形条5一端的手表扣环6;所述弧形环3呈弧形段,弧形环3两端侧壁内部设置有用于长弧形条4一端和短弧形条5一端来回移动的条形凹槽7;所述的弧形环3中端设置有3个横梁杆8,位于两端的横梁杆8上设置有扣合部。使用时,由于手表带上采用金属锁扣和手表扣环6与塑料带2配合使用,方便于使用者取下或带上手表的效果,从而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又因所述的扣合部分别与第一扣合杆9,第二扣合杆10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提高提高手表带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