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箱以及旅行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76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指纹箱以及旅行套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指纹箱以及旅行套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早期的行李箱是以木材或其他重的材料制成,随着航空旅行的普及,行李箱的材料趋向更为轻便的硬塑胶或布质。大部份的型号亦附有内置小轮,可用拉杆方便拉动。近年亦有出现有4个小轮的行李箱,除了可作360度的旋转外,在平地更可以不费力轻易推动。此外,行李箱也可以根据外壳分为硬壳行李箱与软壳行李箱。硬壳行李箱较为耐摔,适合需要给予较多保护的行李。软壳行李箱重量通常较硬壳行李箱为轻,容量亦较有弹性。

人们在旅行当中,旅行箱内有时也需要存放一些重要的文件,或价值较高的随身用品等,因此旅行箱的保险工作就尤为重要,早期的旅行箱一般采用机械锁,但是由于机械锁需要配合钥匙使用,携带钥匙又非常不方便,而且容易遗漏,此后,市场上常用的旅行箱又采用密码锁的形式,但密码锁不能完全防止他人盗取密码,然后偷盗旅行箱,对使用者的财产安全没有充分的保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箱以及旅行套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般的旅行箱由于采用密码锁或者机械锁,很难充分保障使用者的财产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箱。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旅行套箱。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指纹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指纹锁。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锁设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或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锁通过面板固定在箱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机械锁芯。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锁包括贴合人体指腹的椭圆形指纹识别板,围绕指纹识别板外圈的金属环以及围绕金属环外侧的灯圈。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环为触碰开关,其与内部电源通过导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灯圈与指纹识别板与内部电源通过导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锁设置在所述箱体侧面时,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箱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两侧距箱体两侧的距离均为177-178mm;

所述面板顶部和底部距箱体顶部和底部的距离分别为5mm和78mm。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旅行套箱,包括所述的指纹箱和设置在所述指纹箱上的提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指纹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指纹锁,采用指纹锁代替密码锁,由于密码锁需要使用者输入密码,偷盗者可以先盗取密码,然后进行偷盗,密码锁很难充分保障使用者的财产安全,而指纹锁则是以人体指纹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必须要使用者本人的指纹才能打开,更充分地保障了使用者的财产安全。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旅行套箱包括上述指纹箱,所以其具有上述指纹箱的所有优点,此外,由于在指纹箱上设置提手,该旅行套箱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纹箱的俯视图;

图2为基于图1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于图2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纹锁的原理图。

图标:100-指纹箱;101-面板;1011-指纹锁;1012-指纹识别板;1013-金属环;1014-灯圈;1015-机械锁芯;102-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纹箱的俯视图;图2为基于图1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纹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于图2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纹锁的原理图。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箱100,包括箱体102以及设置在箱体102上的指纹锁1011。

需要指出的是,指纹锁1011是一种以人体指纹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的完美结晶。指纹锁1011一般由电子识别与控制、机械联动系统两部分组成。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指纹锁1011是目前所有锁具中最为安全的锁种。指纹是指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的纹路,尽管指纹只是人体皮肤的一小部分,但是,它蕴涵大量的信息,这些纹路在图案、断点和交点上是各不相同的,在信息处理中将它们称作"特征",医学上已经证明这些特征对于每个手指都是不同的,而且这些特征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因此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同他的指纹对应起来,通过比较他的指纹特征和预先保存的指纹特征,就可以验证他的真实身份。指纹认证具有方便、快速、精确的特点。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指纹箱100,包括箱体102以及设置在箱体102上的指纹锁1011,采用指纹锁1011代替密码锁,由于密码锁需要使用者输入密码,偷盗者可以先盗取密码,然后进行偷盗,密码锁很难充分保障使用者的财产安全,而指纹锁1011则是以人体指纹为识别载体和手段的智能锁具,必须要使用者本人的指纹才能打开,指纹锁1011的唯一性相较于机械锁更充分地保障了使用者的财产安全。

具体地,下面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箱100的各个具体部位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锁1011设置在所述箱体102的顶部或侧面。

需要指出的是,使用者解锁指纹锁1011的时候,如果指纹锁1011设置在箱体102底部,需要将指纹箱100整体翻过来再进行解锁,而且解锁后,箱体102从底部打开,不便于物体的拿取,容易导致箱体102内部的混乱,因此,本实施例中将指纹锁1011设置在箱体102的顶部或者四个侧面,方便使用者进行拿取,不会导致箱体102内部物品混乱。

优选地,指纹锁1011通常设置在箱体102的四个侧面的中间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指纹锁1011设置在箱体102的四个侧面的中间位置,不仅从外表看来整体,而且指纹锁1011通过内部机械结构可以打开箱体102,若指纹锁1011设置在其他位置,则内部结构所需空间较大,才可以从中间打开箱体102,这样一来,容易占用箱体102内部空间,空间利用率就降低了;若指纹锁1011设置在中间位置,则内部机械结构所需空间较小,就可以直接从中间打开箱体102,其余空间可以充分利用。

优选地,指纹锁1011还可以设置在箱体102的顶部(提手旁边)的中间位置,方便开启箱体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锁1011通过面板101固定在所述箱体102上。

需要指出的是,指纹锁1011通过面板101固定在箱体102上,面板101通过螺钉与箱体102固定。

还需要指出的是,螺钉常见于机械、电器及建筑物等,一般材质为金属或塑胶,呈圆筒形,表面刻有凹凸的沟称为螺纹。螺钉的主要功用是接合二个物体,或者是固定一物体的位置。螺钉通常可随意移除或重新嵌紧而不损其效率。一般螺钉的顶部直径较大,常见的有圆形、方形或正六边形,若顶部为正六边形,可以用扳手转动螺钉,若顶部为圆形,顶部正面也会有沟纹,方便使用对应的螺丝起子转动螺钉。最常见的沟纹有一字型、十字型和方形,也有其他的形状。有些螺钉不会设计较大直径的顶部,例如固定螺钉即为一例,因此螺钉可以整个锁进工件内,不会有露出的部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01上还设有机械锁芯1015,机械锁芯1015与指纹锁1011为并排设置。

需要指出的是,机械锁芯1015需要钥匙的配合才能开启指纹箱100。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机械锁芯1015作为指纹锁1011的的备用锁,当指纹锁1011损坏或者内部电源无法供电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机械开锁的方式进行开锁,实现了一开一备,结构更加可靠,稳定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锁1011包括贴合人体指腹的椭圆形指纹识别板1012,围绕指纹识别板1012外圈的金属环1013以及围绕金属环1013外侧的灯圈1014。

需要指出的是,椭圆形指纹识别板1012是贴合人体指腹设计的,使用感较好,指纹识别板1012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在此就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环1013为触碰开关,其与内部电源通过导线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圈1014与指纹识别板1012与内部电源通过导线相连。

需要指出的是,在晚上或者其他光线较弱的情况下,灯圈1014可以方便使用者正确寻找指纹识别板1012的位置,而且灯圈1014需要金属环1013与内部电源导通才能开启,平时状态为关闭,也节省了用电,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指纹锁1011设置在所述箱体102侧面时,所述面板101设置在所述箱体10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01两侧距箱体102两侧的距离均为177-178mm;

所述面板101顶部和底部距箱体102顶部和底部的距离分别为5mm和78mm。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指纹锁1011设置在箱体102侧面以及面板101距离箱体102的距离,仅作为举例说明,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位置,在此就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手指按在带有金属环1013的指纹识别板1012上,电路导通,传感芯片的发射极通过金属环1013向手指传送了激励(就是一个电信号)。金属环1013内部的识别板是一个极板阵列,手指接收到电信号后,作为电容器的一极,极板阵列作为电容器的另一极,由于指纹的凹凸不平所以耦合后形成的电容器的感应电容也大小不一,所以处理器如果能对这些感应电容值进行检测,手指的纹路就可以获取了。

电路图里面的Cf就是指纹和指纹识别板1012形成的感应电容值,但是因为纹路的差别是及其细微的,所以要用运算放大器(三极管,图4中的三角)进行信号的放大,此时得到了经放大器处理以后的感应电容(Cs),由于前面是模拟电路得到的模拟信号,所以要进行数模转换电路(ADC)处理得到数字信号,再经过通信接口电路(I/O)传送给微处理器(MCU)进行处理。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旅行套箱,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设置在指纹箱100顶部的提手(未示出)。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旅行套箱可以包含两个叠放的指纹箱100。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旅行套箱包括上述指纹箱100,所以其具有上述指纹箱100的所有优点,此外,由于在指纹箱100上设置提手,该旅行套箱便于携带。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旅行套箱的其他结构已经作为现有技术公开过了,在此就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