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取用的口红收纳结构及口红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2476阅读:2551来源:国知局
方便取用的口红收纳结构及口红组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红收纳结构,尤其是一种方便取用的口红收纳结构及口红组合。



背景技术:

口红的收纳一般通过一个盖设于口红膏体上方的盖子实现。此为口红最常见的收纳设计。为迎合年轻群体对时尚的追求,需要设计一款与现有设计相比有突破性改变的一款口红收纳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红收纳结构及口红组合,所述口红收纳结构及口红组合,结构新颖独特,外观美观时尚,且便于收纳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是:一种方便取用的口红收纳结构,包括轴向枢接的底座和盖子,所述底座的两对侧分别设有前扣和后扣,所述盖子包括本体部和自本体部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前端设有第一卡扣以及后端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盖子具有相对于底座的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所述盖合状态,第一卡扣与前扣锁住而第二卡扣与后扣分离,在所述打开状态,第一卡扣与前扣分离而第二卡扣与后扣锁住。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顶花,所述顶花具有便于消费者旋转盖子的操作部和自操作部向下一体延伸的卡柱,所述底座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盖子的顶端设有卡口,所述卡柱穿过底座的通孔且固定于盖子的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底端内壁设有凸柱,所述盖子的底端外壁设有凹口,所述凸柱枢接于凹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穿入底座和盖子起轴向定位作用的顶花,所述凸部是便于消费者旋转盖子的操作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底端内壁和顶端内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凸柱,所述盖子的底端外壁和顶端外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口,所述凸柱枢接于凹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和盖子的中部主体横截面均为半圆形,盖子置于相对底座的盖合状态时,盖子和底座上下盖合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收纳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子置于相对底座的打开状态时,盖子和底座上下重合叠置,所述盖子转过180度而设置于底座之上。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二是:一种方便取用的口红组合,包括底座、盖子和口红,所述底座的两对侧分别设有前扣和后扣,所述盖子与底座轴向枢接且包括本体部和自本体部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的前端设有第一卡扣以及后端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盖子具有相对于底座的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所述盖合状态,第一卡扣与前扣锁住而第二卡扣与后扣分离,盖子和底座之间形成了口红的收纳空间,在所述打开状态,第一卡扣与前扣分离而第二卡扣与后扣锁住。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二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子的内壁面设有卡持部,所述口红藉由该卡持部卡在盖子的内壁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二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口红包括中束组合、垂重和内底,内底位于中束组合的下方且部分包覆中束组合,所述垂重于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中束组合和内底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口红收纳结构及口红组合,结构新颖独特,外观美观时尚,通过旋转将盖子完全打开后,后扣将盖子与底座上下叠置且固定,口红卡在盖子的内壁面,轻轻按着口红中束前端,尾部的内底就会翘起,方便取出口红以供供消费者使用;使用完后,再把口红卡入盖子后,旋转盖子与底座闭合起来,从而使用和收纳都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红组合的盖子相对于底座盖合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口红组合的盖子部分打开的状态图。

图4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口红组合的盖子完全旋转打开以露出口红的示意图。

图6为沿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为沿图1中D-D线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1中E-E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口红收纳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口红的立体分解图。

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

1---底座 10---通孔

11---前扣 12---后扣

13---凸柱 2---盖子

20---本体部 21---凸部

211---第一卡扣 212---第二卡扣

22---卡口 23---凹口

24---卡持部 3---顶花

31---操作部 32---卡柱

4---口红 41---中束组合

42---垂重 43---内底

100---口红收纳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方便取用的口红收纳结构100,包括轴向枢接的底座1和盖子2。所述底座1的两对侧分别设有前扣11和后扣12。所述盖子2包括本体部20和自本体部20伸出的凸部21,所述凸部21的前端设有第一卡扣211以及后端设有第二卡扣212。所述盖子2具有相对于底座1的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所述盖合状态,第一卡扣211与前扣11锁住而第二卡扣212与后扣12分离;在所述打开状态,第一卡扣211与前扣11分离而第二卡扣212与后扣12锁住。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顶花3,所述顶花3具有操作部31和自操作部31向下一体延伸的卡柱32。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有通孔10,所述盖子2的顶端设有卡口22,所述卡柱32穿过底座1的通孔10且固定于盖子2的卡口22。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消费者通过作用于顶花3去旋转盖子2。所述底座1的底端内壁设有凸柱13,所述盖子2的底端外壁设有凹口23,所述凸柱13枢接于凹口23内。凸柱13和凹口23的配合保证了盖子2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于底座1旋转。凸柱13设置在盖子2上而凹口23设置在底座1上的其他实施方式,视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等同替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消费者直接作用于连接第一卡扣211和第二卡扣212的凸部21去旋转盖子2。所述凸部21才是便于消费者旋转盖子2的操作部。在打开盖子2时,顶花3是固定不转的,顶花3穿入底座1和盖子2仅仅起轴向定位作用,即栓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1的底端内壁和顶端内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凸柱13,所述盖子2的底端外壁和顶端外壁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口23,所述凸柱13枢接于凹口23内。凸柱13和凹口23的配合保证了盖子2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于底座1旋转。凸柱13设置在盖子2上而凹口23设置在底座1上的其他实施方式,视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等同替换。

所述底座1和盖子2的中部主体横截面均为半圆形,盖子2置于相对底座1的盖合状态时,盖子2和底座1上下盖合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横截面为圆形的收纳空间。所述盖子2置于相对底座1的打开状态时,盖子2和底座1上下重合叠置,所述盖子2转过180度而设置于底座1之上。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方便取用的口红组合,包括底座1、盖子2和口红4。所述底座1的两对侧分别设有前扣11和后扣12。所述盖子2与底座1轴向枢接且包括本体部20和自本体部20伸出的凸部21,所述凸部21的前端设有第一卡扣211以及后端设有第二卡扣212。所述盖子2具有相对于底座1的盖合状态和打开状态。在所述盖合状态,第一卡扣211与前扣11锁住而第二卡扣212与后扣12分离,盖子2和底座1之间形成了口红4的收纳空间。在所述打开状态,第一卡扣211与前扣11分离而第二卡扣212与后扣12锁住。

所述盖子2的内壁面设有卡持部24,所述口红4藉由该卡持部24卡在盖子2的内壁面。

所述口红4包括中束组合41、垂重42和内底43。所述内底43位于中束组合41的下方且部分包覆中束组合41,所述垂重42于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中束组合41和内底43之间。垂重42的作用是增加重量,保持手感,通过点胶与中束组合41和内底43黏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通过顶花3或者凸部21旋转打开盖子2,将盖子2完全打开后,后扣12将盖子2固定,口红4卡在盖子2的内壁面,轻轻按着口红4中束组合41的前端,尾部的内底43就会翘起,方便取出口红4,供消费者使用。使用完后,再把口红4卡入盖子2后,旋转盖子2与底座1闭合起来,从而使用和收纳都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轻松地实现了口红收纳结构100的打开和盖合,方便口红4取用的同时,外观美观时尚,结构新颖独特,消费者能得到珍贵的礼物般感官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