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足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6984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足袜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袜子领域,尤其是能起到保护足底筋膜和脚踝等关键部位的一种护足袜子。



背景技术:

袜子是一种穿在脚上的服饰用品,用于避免足部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与鞋子内部直接接触摩擦,影响足部的舒适感,同时,还具有一定保暖和保护足部的作用。目前,袜子按功能分为防臭袜、抗菌袜、保暖袜等,但对于足部保护措施方面比较缺乏,通常袜子除了袜口(罗口)采用含弹筋的纤维材料针织外,其他部分均采用已知的一种或多种纤维材料组合针织而成,这些纤维材料本身对足部的关键部位(如:足底筋膜和脚踝)在行走或运动时并没有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

此外,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告号:CN205492645U)公开了一种防脱落袜子,袜身的脚弓部有一圈由弹性材料编织而成的收紧束部,通过该收紧束部能有效保护脚弓部,防止在跳跃性强的运动给脚弓部带来损伤。可见,该防脱落袜子仅对足部的脚弓部位起到保护作用,而且针对的只是脚弓部位的某个区域进行保护,对足部的其他关键部位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该防脱落袜子对足部仍然缺乏全面的保护,不利于预防或减少足部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意外造成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袜子对于足部关键部保护的不足和缺乏全面性保护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加强足底筋膜和脚踝等关键部位保护的袜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袜体,袜体设有袜头、袜身、袜跟和袜口,并且针织成一体,所述的袜身底部、袜身侧面、袜身的前后端以及袜体的脚踝处采用了由含橡筋纤维材料针织成一体的绑带式压力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袜子增加了对足部的足底筋膜和脚踝等关键部位加强保护的绑带式压力条,对足掌部位进行加压,增加血液循环,而且该绑带式压力条采用了一体针织,使各部位的压力条之间形成拉力和束紧力,从而达到更好保护足底筋膜和脚踝等关键部位的作用,有效预防或减少这些关键部位在行走或运动时意外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图I。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图II。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袜体由袜头1、袜身2、袜跟3和袜口4等部分构成,该袜子的各部分可采用了公知纤维材料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针织成一体,所述的公知纤维材料一般有:棉、精梳棉、丝光棉、氨纶、莱卡、锦纶、尼龙、腈纶、丙纶、涤纶、粘胶、天丝、竹纤维、莫代尔、麻、彪马棉等。所述的袜体采用棉、聚酯纤维(涤纶)和氨纶针织而成,其中,所述的袜身底部、袜身侧面(图3中为两侧)、袜身的前后端以及袜体的脚踝处采用了由含橡筋纤维材料针织成一体的绑带式压力条6。

上述的含橡筋纤维材料是以橡筋丝为芯,由双股纤维材料双包覆而成,图1中的绑带式压力条6采用了涤纶、莱卡橡筋结合针织而成,两者结合后具有耐磨、不容易起毛球、弹力好和收服性能好等特性。

上述袜身底部的压力条呈“交叉”分布,袜身两侧的压力条呈“直线”分布,袜身的前后端和袜体的脚踝处的压力条为“环状”束紧部,经一体针织成型后,使各部位的压力条之间形成拉力和束紧力,从而达到更好保护足底筋膜和脚踝的作用,有效预防或减少这些关键部位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意外所造成的损伤。

上述袜体的底部(即:袜头、袜身和袜跟与地面的接触面)布满了针织而成的防滑颗粒7,防滑颗粒为上述的纤维材料的任意一种,能增加足底的摩擦性,提升防滑、抓地及平衡等特性。

上述的袜口的后耳设有加高片5,方便袜子穿着提拉,同时保护脚腕后侧皮肤,减少运动时摩擦受到割伤,该加高片为普通聚酯纤维织物针织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