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侧向抓地的骑行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317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运动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便于侧向抓地的骑行鞋。



背景技术:

对于骑行鞋,用户在选用时往往会从硬度、耐用性、重量和功能性几个方面考虑。抓地牢的骑行鞋,除了能有效提高踏力的传输效率,减少骑行不适感,适用于雨、泥等不适天气,提高安全性能。侧向抓地牢,还能有效减少在骑行过程中脚掌用力不平衡而造成的侧滑、踏空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便于侧向抓地的骑行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便于侧向抓地的骑行鞋,所述骑行鞋鞋底设有第一凸肋、第二凸肋和第三凸肋;所述第一凸肋设置于靯底脚掌部的内侧沿,包括沿脚掌部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爪部和开口朝外的第一扣部;所述第二凸肋设置于脚掌部的外侧沿,包括沿脚掌部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二爪部和开口朝外的第二扣部;所述第三凸肋设置于第二扣部的开口处,所述第三凸肋的前端向内弯折。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肋在第一扣部的开口处向斜前方延伸出第一辅助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肋在第一扣部的开口处向斜后方伸出第二辅助肋。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肋在第二扣部的开口处向斜后方伸出第三辅助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肋和/或第二凸肋的底面设有向上凹陷的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骑行鞋鞋底的脚掌部的顶沿设有第四凸肋。

作为优选,所述骑行鞋鞋底的脚掌部内设有防滑圈,所述防滑圈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肋或第二凸肋。

作为优选,该骑行鞋鞋底的脚跟部设有一对向内弯折的防滑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侧向抓地的骑行鞋,通过第一凸肋与第二凸肋的前端相向地向内收敛形成对爪、中部向鞋掌部中心内凹形成开口相反的对扣,且在第二凸肋的外侧沿位置设有一向鞋掌部中心弯折的齿状第三凸肋,第三凸肋与第二凸肋相配合,提高了该骑行鞋的外侧沿的侧向抓地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1、第一凸肋;11、第一爪部;12、第一扣部;13、第一辅助肋;14、第二辅助肋;2、第二凸肋;21、第二爪部;22、第二扣部;23、第三辅助肋;3、第三凸肋;4、防滑纹;5、第四凸肋;6、防滑圈;7、防滑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外等方位指示应该理解为对附图的方位标识。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便于侧向抓地的骑行鞋,所述骑行鞋鞋底设有第一凸肋1、第二凸肋2和第三凸肋3;所述第一凸肋设置于脚掌部的内侧沿,包括沿脚掌部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一爪部11和开口朝外的第一扣部12;所述第二凸肋设置于脚掌部的外侧沿,包括沿脚掌部前端向后延伸的第二爪部21和开口朝外的第二扣部22;所述第三凸肋设置于第二扣部的开口处,所述第三凸肋的前端向内弯折。

本实施例中开口朝外应该理解为相对于脚掌部的中心朝向鞋外侧沿。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肋与第二凸肋的前端相向地向内收敛形成对爪、中部向鞋掌部中心内凹形成开口相反的对扣,使鞋前掌、鞋掌两侧形成抓地强度高的三个区域,保障了该骑行鞋的基本抓地牢度;第三凸肋与第二凸肋相配合,在鞋掌的外侧形成一个加强的抓地区域,从而大大提高了该骑行鞋的侧向抓地牢度。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该骑行鞋的鞋底还可以设置一系列的辅助肋,如在所述第一凸肋在第一扣部的开口处向斜前方延伸出第一辅助肋13,以增加第一凸肋开口位置的抓地牢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肋在第一扣部的开口处向斜后方伸出第二辅助肋14,第一辅助肋与第二辅助肋相配合,加强抓地力。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肋在第二扣部的开口处向斜后方伸出第三辅助肋23,第三辅助肋与第二凸肋、第三凸肋协同地抓地,且在鞋底外侧形成气流通道。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凸肋和/或第二凸肋的底面设有向上凹陷的防滑纹4,以增加鞋底的防滑力。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骑行鞋鞋底的脚掌部的顶沿设有第四凸肋5。更进一步地,该骑行鞋鞋底的脚跟部设有一对向内弯折的防滑齿7,即在鞋底的前沿和后沿增大抓地力。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骑行鞋鞋底的脚掌部内设有防滑圈6,所述防滑圈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肋或第二凸肋,以进一步增大鞋底的抓地力。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