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杆箱的调控方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9952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杆箱的调控方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杆箱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拉杆箱的调控方向装置。



背景技术:

拉杆箱是具有拉杆和滚轮的箱子,因其使用方便而受到广泛使用。现在,无论是对于常年奔波忙碌的商务人士,还是喜欢旅游的人们,或者是外地求学的莘莘学子,装有拉杆和滚轮的拉杆箱成了人们出行和旅游必备的工具。出门乘车拉上它,既方便又美观时尚。但是拉杆箱在行进中需要转弯时,因惯性的原因拉杆箱仍会自动向前滑动或者甩出去,需要花较大力气将拉杆箱转置所想转的方向。虽然目前市场上也有配备万向轮的拉杆箱,但在使用时,由于万向轮太灵活在转弯时很多时候并没有按所想方向转动,从而导致转向不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拉杆箱转向不易控制、拉杆箱转向不准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拉杆箱的调控方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拉杆箱的调控方向装置,包括拉杆、第一牵引杆和第二牵引杆,拉杆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牵引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二牵引杆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齿轮、第五齿轮,还包括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第五齿轮与第七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第六齿轮上设有第一转向轮,第六齿轮上设有第一转轴,第六齿轮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向轮连接;第一转向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滚轮,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底座上,第一底座上设有第一滚轮。第一底座用于避免第一滚轮发生多方向转动。

作为优选,第七齿轮上设有第二转向轮,第七齿轮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七齿轮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转向轮连接;第二转向轮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滚轮,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二底座上,第二底座上设有第二滚轮。第二底座用于避免第二滚轮发生多方向转动。旋转拉杆就能控制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的旋转,旋转控制方法简单,易于上手,而且通过旋转拉杆来控制拉杆箱的转向,旋转轻松且方便控制,并且通过多个齿轮配合来控制旋转,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的旋转角度控制比较精准,而且旋转稳定,从而拉杆箱能平稳并精准地转向,避免拉杆箱在转向时出现由于万向轮太灵活而随意转动、由于拉杆箱的惯性而甩出去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调控方向装置适于各类型的拉杆箱使用,改装方便,不影响箱包的整体结构和美观,而且结构稳定。

作为优选,拉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把手,第二套管在第一套管内上下滑动,第二套管上设有把手。

作为优选,把手包括左竖直段、左圆弧段、左斜段、上圆弧段、右斜段、右圆弧段和右竖直段,左圆弧段分别与左竖直段、左斜段连接,上圆弧段分别与左斜段、右斜段连接,右圆弧段分别与右竖直段、右斜段连接。左竖直段、左圆弧段、左斜段、上圆弧段、右斜段、右圆弧段和右竖直段构成把手的形状,使用者的手心放置在上圆弧段,手指放置在左斜段和右斜段上并夹紧,因上圆弧段增加了与手心的接触面积并且为圆弧形状设计,增大了手心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所以此形状的把手易于使用者手部握持,且不易发生滑动,方便控制拉杆箱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旋转拉杆就能控制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的旋转,旋转控制方法简单,易于上手,方便控制,并且通过多个齿轮配合来控制旋转,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的旋转角度控制比较精准,而且旋转稳定,从而拉杆箱能平稳并精准地转向,避免拉杆箱在转向时出现由于万向轮太灵活而随意转动、由于拉杆箱的惯性而甩出去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调控方向装置适于各类型的拉杆箱使用,改装方便,不影响箱包的整体结构和美观,而且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拉杆、101—把手、1011—上圆弧段、1012—左斜段、1013—左圆弧段、1014—左竖直段、1015—右斜段、1016—右圆弧段、1017—右竖直段、102—第二套管、103—第一套管、2—第一齿轮、3—第三齿轮、4—第一牵引杆、5—第二齿轮、6—第六齿轮、7—第一转轴、8—第一转向轮、81—第一底座、82—第一滚轮、9—第四齿轮、10—第二牵引杆、11—第五齿轮、12—第七齿轮、13—第二转轴、14—第二转向轮、141—第二底座、142—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拉杆箱的调控方向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拉杆1、第一牵引杆4和第二牵引杆10,拉杆1上设有第一齿轮2,第一牵引杆4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齿轮5、第三齿轮3,第二牵引杆10两端分别设有第四齿轮9、第五齿轮11,还包括第六齿轮6和第七齿轮12,第一齿轮2分别与第三齿轮3、第四齿轮9啮合,第二齿轮5与第六齿轮6啮合,第五齿轮11与第七齿轮12啮合。第六齿轮6上设有第一转向轮8,第六齿轮6上设有第一转轴7,第六齿轮6通过第一转轴7与第一转向轮8连接;第一转向轮8包括第一底座81和第一滚轮82,第一转轴7设置在第一底座81上,第一底座81上设有第一滚轮82。第七齿轮12上设有第二转向轮14,第七齿轮12上设有第二转轴13,第七齿轮12通过第二转轴13与第二转向轮14连接;第二转向轮14包括第二底座141和第二滚轮142,第二转轴13设置在第二底座141上,第二底座141上设有第二滚轮142。拉杆1带动第一齿轮2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2同时带动第三齿轮3和第四齿轮9转动,由于第三齿轮3和第四齿轮9分布在第一齿轮2两端,第三齿轮3和第四齿轮9的转动方向刚好相反,从而第一牵引杆4和第二牵引杆10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牵引杆4的转动方向为图1中的“a”方向,第二牵引杆10的转动方向为图1中的“b”方向,第一牵引杆4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由于第六齿轮6处在第二齿轮5左端并且第六齿轮6和第二齿轮5啮合,第二齿轮5带动第六齿轮6逆时针转动,从而第六齿轮6带动第一转向轮8逆时针转动;第二牵引杆10带动第五齿轮11转动,由于第七齿轮12处在第五齿轮11右端并且第七齿轮12和第五齿轮11啮合,第五齿轮11带动第七齿轮12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七齿轮12带动第二转向轮14逆时针转动;本实用新型的调控方向装置通过旋转拉杆1既能控制第一转向轮8和第二转向轮14的转动方向,并且第一转向轮8和第二转向轮14的转动方向与拉杆1的转动方向一致,因此使用者通过控制拉杆1的旋转方向就能控制拉杆箱的转向,操作比较方便;并且通过多个齿轮配合,能精准控制第一转向轮8和第二转向轮14的转向,从而精准地控制拉杆箱的转向。

拉杆1包括第一套管103、第二套管102和把手101,第二套管102在第一套管103内上下滑动,第二套管102上设有把手101。把手101包括左竖直段1014、左圆弧段1013、左斜段1012、上圆弧段1011、右斜段1015、右圆弧段1016和右竖直段1017,左圆弧段1013分别与左竖直段1014、左斜段1012连接,上圆弧段1011分别与左斜段1012、右斜段1015连接,右圆弧段1016分别与右竖直段1017、右斜段1015连接。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