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0662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含有有害气体和重金属物质,由于PM2.5又小又轻,因此其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上,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多次大范围爆发的雾霾时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PM2.5污染最严重的的地区之一。雾霾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和成长非常不利。

目前,市场上针对于儿童设计的口罩有很多种,儿童在佩戴口罩时候,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并不是自愿进行佩戴,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儿童自愿佩戴口罩的兴趣,通常在口罩的内层设置有一个具有香味的层面,来增加儿童佩戴口罩的兴趣,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是有单一的香味,并且无法对单一的口罩的内香味的味道进行调整,并且增加了口罩的厚度,减小了透气的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口罩,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口罩的内香味的味道进行调整,透气性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

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呼气阀,所述呼气阀内可拆卸的设置有香味硅胶贴片,以用于改善口罩内的气味。

进一步地,所述香味硅胶贴片的大小大于所述呼气阀的呼气口的大小,呼气时所述香味硅胶贴片远离所述呼气口,以用于保障呼气阀内气流的通畅。

进一步地,所述呼气阀包括底座、顶座和顶盖;

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内侧,所述顶座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的外侧,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相对设置,且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形成呼气通道;

所述顶盖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顶座的一端,所述顶盖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顶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呼气通道内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香味硅胶贴片装设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多个支撑杆、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

所述上连接环的直径小于所述下连接环的直径,多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沿所述上连接环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上连接环的外周面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沿所述下连接环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下连接环的外周面连接,所述香味硅胶贴片设置在所述上连接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装设所述下连接环;

所述呼气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呼气口包括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保障气体的通畅。

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至少为三层,且相邻两层之间通过缝合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顺次连接;

所述第一层为PP纺粘无纺布或者水刺布层;

所述第二层为PP高效低阻融喷布层;

所述第三层为石墨烯复合无纺布层;

所述第四层为粘胶纤维或者PP、PA、PET亲肤性无纺布层。

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上部区域设置有硅胶鼻梁,所述硅胶鼻梁与鼻梁适配,以用于提高口罩的气密性以及鼻部舒适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与所述口罩本体连接,所述连接带与人耳所适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上设置有呼气阀,所述呼气阀内可拆卸的设置有香味硅胶贴片,以用于改善口罩内的气味。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口罩的内香味的味道进行调整,透气性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整体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呼气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呼气阀的下连接环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呼气阀内的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图标:100-口罩本体;200-呼气阀;300-连接带;400-安装支架;201-底座;202-顶座;203-顶盖;401-下连接环;402-支撑杆;403-上连接环;20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整体的三维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00;

所述口罩本体100上设置有呼气阀200,所述呼气阀200内可拆卸的设置有香味硅胶贴片,以用于改善口罩内的气味。

其中,呼气阀200的材质一般优选为医用的塑料,以保障使用者使用的安全性。

其中,香味硅胶贴片厚度为10μm~30μm。

本实施例中,所述口罩本体100上设置有呼气阀200,所述呼气阀200内可拆卸的设置有香味硅胶贴片,以用于改善口罩内的气味。通过对香味硅胶贴片的更换,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对口罩的内香味的味道进行调整,透气性低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香味硅胶贴片的大小大于所述呼气阀200的呼气口的大小,呼气时所述香味硅胶贴片远离所述呼气口,以用于保障呼气阀200内气流的通畅。

本实施例中,所述香味硅胶贴片的大小大于所述呼气阀200的呼气口的大小,呼气时所述香味硅胶贴片远离所述呼气口,这样,在香味硅胶贴片贴合在呼气阀200内时候,不会影响呼气阀200内的气体的流通。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呼气阀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呼气阀的下连接环的俯视图。如图2和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呼气阀200包括底座201、顶座202和顶盖203;

所述底座201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0内侧,所述顶座202设置在所述口罩本体100的外侧,所述底座201与所述顶座202相对设置,且所述底座201与所述顶座202之间形成呼气通道;

所述顶盖20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顶座202的一端,所述顶盖203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顶座202上。

其中,顶盖203与顶座202的卡接形式可以为在顶盖203上设置有凸起,在顶座202上设置有凸起配合的卡槽,并且,卡槽的深度小于凸起的长度,这样,可以使得顶盖203与顶座202之间有一定缝隙,使呼气通道可以一直保持畅通。

本实施例中,呼气阀200包括底座201、顶座202和顶盖203,在顶座202和底座201之间形成呼气通道,且顶座202和底座201分别设置在口罩本体100的内侧和外侧,顶盖203铰接在顶座202的上方,在顶盖203和顶座202之间设置有通气空间,以保障呼气通道的同通畅,同时,由于顶盖203的一端铰接在顶座202的一端,顶盖203的另一端卡接在顶座202上,在需要对香味硅胶贴片进行更换的时候,可直接将顶盖203打开,即可以对香味硅胶贴片进行替换,从而提高了香味硅胶贴片更换的难易程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呼气通道内设置有安装支架400,所述香味硅胶贴片装设在所述安装支架400上。

其中,安装支架400可以与口罩本体100连接、顶座202或者是底座201连接。

本实施例中,呼气通道内设置有安装支架400,香味硅胶贴片装设在安装支架400上,将香味硅胶贴片装设在安装支架400上,可以避免香味硅胶贴片将底座201密封或者是呼气通道的不畅通,导致佩戴口罩的人们呼气不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400包括多个支撑杆402、上连接环403和下连接环401;

所述上连接环403的直径小于所述下连接环401的直径,多个所述支撑杆402的一端沿所述上连接环403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上连接环403的外周面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杆402的另一端沿所述下连接环401的周向设置且与所述下连接环401的外周面连接,所述香味硅胶贴片设置在所述上连接环403上。

其中,香味硅胶贴片与上连接环403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上连接环403上还可以设置有交错的连接杆,连接杆以用于增加香味硅胶贴片与上连接环403粘接的稳定性。

还有,可以将香味硅胶贴片的一端粘接或者通过夹紧件夹紧在上连接环403上,香味硅胶贴片的另一端可摆动的设置在呼气通道内。

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400包括多个支撑杆402、上连接环403和下连接环401;并且,上连接环403的直径小于下连接环401的直径,多个支撑的一端沿上连接环403的周向设置且与上连接环403的外周面连接,多个支撑杆402的另一端沿下连接环401的周向设置且与下连接环401的外周面连接,这种设置的方式可以增加通气通道内气体流通的速度,并且,在对于香味硅胶贴片进行更换的时候,可以将安装支架400取出,在将香味硅胶贴片更换之后,在将安装支架400安放在呼气通道之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1上设置有安装槽2010,所述安装槽2010用于装设所述下连接环401;

所述呼气口设置在所述底座201上,且所述呼气口包括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用于保障气体的通畅。

其中,多个通气孔均匀的排布在底座201上。

本实施例中,在底座201上设置有安装槽2010,下连接环401与安装槽2010相互匹配连接,以将整个安装支架400安装在底座201的上端,并且,呼气口设置在所述底座201上,从而保障了呼气通道的畅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100至少为三层,且相邻两层之间通过缝合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口罩的主体至少为三层,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对于不同的过滤层进行选取不同的材质,来保证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有效的过滤。用机器对相邻的两层进行超声波处理,使得多层无纺布因局部温度高熔融,进而通过上下模具的压合而连接粘合到一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100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顺次连接;

所述第一层为PP纺粘无纺布或者水刺布层;

所述第二层为PP高效低阻融喷布层;

所述第三层为石墨烯复合无纺布层;

所述第四层为粘胶纤维或者PP、PA、PET亲肤性无纺布层。

其中,水刺无纺布:水刺工艺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

PP纺粘无纺布:PP纺粘无纺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拒水、透气、柔韧、不助燃、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等特点。该材料若置于室外经自然分解,其最长寿命只有90天,置于室内在8年内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从而不污染环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不织布、非织造布、纤维纸,由定向或随机的纤维构成,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以pp聚丙烯为原料,经过高温拉丝聚合成网,然后再用热轧法黏合成布。由于工艺流程简单,产量大,对人体无毒无害。没有经纬线,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而且质轻容易定型。所以被广泛应用为医用卫生材料无纺布、农业用无纺布、工业用无纺布、包装材料用无纺布等各种领域。

本实施例中,口罩本体100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顺次连接;第一层为PP纺粘无纺布或者水刺布层;第二层为PP高效低阻融喷布层;第三层为石墨烯复合无纺布层;第四层为粘胶纤维或者PP、PA、PET亲肤性无纺布层。通过四层不同材质的材料进而增加对空气中的PM2.5和其他的有害物质的吸附的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100上部区域设置有硅胶鼻梁,所述硅胶鼻梁与鼻梁适配,以用于提高口罩的气密性以及鼻部舒适性。

其中,口罩本体100的周边还可以设置有环形包边。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雾霾口罩与人体面部贴合效果不佳,外部环境中的雾霾越过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对人身造成伤害,因此在口罩本体100的周边设置环形包边,环形包边与口罩本体100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缝合或者热粘合,只要能将环形包边连接到口罩本体100上即可。

本实施例中,由于人体鼻部具有相对于面部凸起的鼻梁,而口罩本体100与面部贴合,如若不添加硅胶鼻梁,则使用者在进行佩戴的过程中,口罩本体100与人体鼻部贴合不完全从而有间隙产生,外部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则会透过鼻部间隙进入到人体的呼吸系统,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设置硅胶鼻梁,硅胶鼻梁能够与鼻梁形状所适配,进而消除口罩本体100与鼻子之间的间隙,使得口罩的过滤性更强,并且提高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口罩的使用便捷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罩呼气阀内的安装支架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带300,所述连接带300与所述口罩本体100连接,所述连接带300与人耳所适配。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人们携带,因而设置上述连接带300,并且连接带300具有弹性,使得连接带300适合不同的使用者进行使用。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在连接带300上连接有扁平挂钩,扁平挂钩的两端可以与两个连接带300连接,从而使用者也可以不将连接带300与耳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将连接带300设置与人耳所适配,形成挂耳式口罩,也可将连接带300设置为与人体脑部所适配,形成头戴式口罩;也可为了提高佩戴稳定性,在设置有人体脑部所适配的连接带300的基础上,再设置一条与人体颈部所适配的连接带300,只要能将口罩本体100佩戴到了人体脸部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