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动补水功能的保湿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4975阅读:19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具体为一种带自动补水功能的保湿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病人常因意识丧失,多数张口呼吸,以致呼吸道干燥,出现并发症。常用的解决方法是直接用湿纱布放置在其嘴上,不仅感觉不舒服,当病人咳嗽或打喷嚏时,也容易从嘴上掉落,失去了保湿的作用,还会弄湿枕头或床垫等,并且湿纱布水分容易蒸发,需要经常喷湿纱布,故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自动补水功能的保湿口罩,可以进行佩戴,防止掉落,具有自动补水的功能,能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长时间保湿,消除口干、咽痛等症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口罩主体1和挂耳5,所述口罩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与口罩主体1相连的透气吸水层2;所述口罩主体1的内侧面且在位于透气吸水层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由塑料薄膜制得的第二密封袋9和第一密封袋4;所述第二密封袋9与第一密封袋4内分别设置有第三吸水棉10和第一吸水棉6;所述第一吸水棉6和第三吸水棉10分别通过第二吸水棉8与透气吸水层2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袋4与第二密封袋9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软管7和第二软管11;所述第一软管7与第二软管11的下端与水袋13连接;所述水袋13内设置有第六吸水棉15;所述第一软管7和第二软管1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六吸水棉15相连接的第四五吸水棉14和第四吸水棉12;所述第五吸水棉14和第四吸水棉12分别与第一吸水棉6和第三吸水棉10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吸水棉8设置在由塑料薄膜制得的第三密封袋3内。

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主体1分别与第一密封袋4、第二密封袋9、第三密封袋3之间采用胶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水棉6、第三吸水棉10和第六吸水棉15为块状;所述第四吸水棉12、第五吸水棉14和第二吸水棉8为条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袋9和第一密封袋4以透气吸水层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软管7和第二软管11的下端相互粘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自动补水功能的保湿口罩,可以进行佩戴,防止掉落,具有自动补水的功能,能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长时间保湿,消除口干、咽痛等症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口罩主体;2、透气吸水层;3、第三密封袋;4、第一密封袋;5、挂耳;6、第一吸水棉;7、第一软管;8、第二吸水棉;9、第二密封袋;10、第三吸水棉;11、第二软管;12、第四吸水棉;13、水袋;14、第五吸水棉;15、第六吸水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口罩主体1和挂耳5,所述口罩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与口罩主体1相连的透气吸水层2;所述口罩主体1的内侧面且在位于透气吸水层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由塑料薄膜制得的第二密封袋9和第一密封袋4;所述第二密封袋9与第一密封袋4内分别设置有第三吸水棉10和第一吸水棉6;所述第一吸水棉6和第三吸水棉10分别通过第二吸水棉8与透气吸水层2连接;所述第一密封袋4与第二密封袋9的下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软管7和第二软管11;所述第一软管7与第二软管11的下端与水袋13连接;所述水袋13内设置有第六吸水棉15;所述第一软管7和第二软管1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六吸水棉15相连接的第四五吸水棉14和第四吸水棉12;所述第五吸水棉14和第四吸水棉12分别与第一吸水棉6和第三吸水棉10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吸水棉8设置在由塑料薄膜制得的第三密封袋3内。

优选的,所述口罩主体1分别与第一密封袋4、第二密封袋9、第三密封袋3之间采用胶粘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水棉6、第三吸水棉10和第六吸水棉15为块状;所述第四吸水棉12、第五吸水棉14和第二吸水棉8为条形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袋9和第一密封袋4以透气吸水层2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第一软管7和第二软管11的下端相互粘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