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饭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280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饭盒。



背景技术:

饭盒在市场流通率极其高,目前的饭盒包括放饭菜的本体及盖体,本体在放置饭菜的过程中,端壁受力挤压,相邻两个端壁的连接处容易出现裂纹或断裂,使得饭菜的汤汁渗出,弄脏衣物。另一方面,传统的饭盒包括放饭菜的本体及盖体,因本体设计原因缘故,使得饭和多样菜要一起放入本体内,这样会造成多样菜混合在一起,降低了每样菜自身的味道,从而影响了使用者的食欲。另一方面,本体受到外力挤压时容易变形,本体整体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耐压、高强度及能将饭和多样菜进行隔离的饭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饭盒,包括盒体,其特征是:所述盒体包括本体及与本体转动连接的盖体,本体与盖体的连接处构成有加强体,本体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左端壁及右端壁、两个对应设置的前端壁及后端壁,其中,左端壁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前沿壁及第一后沿壁与前端壁及后端壁的一侧连接,右端壁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前沿壁及第二后沿壁与前沿壁及后沿壁的另一侧连接,第一前沿壁与第二前沿壁的结构相同,第一后沿壁及第二后沿壁的结构相同;所述前端壁的截面呈弧形状,该前端壁的弧度为25°-35°,左端壁呈斜面状,左端壁相对于本体的底面倾斜的角度为37-45°,第一前沿壁及第一后沿壁的截面均呈弧形状;所述左端壁、右端壁、前端壁及后端壁均开设有若干加强槽,各加强槽均呈S形状;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将本体分隔三个容纳腔的呈T形的隔板,该三个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该第二容纳腔的空间与第三容纳腔的空间相等,该第一容纳腔的空间均大于第二容纳腔的空间和第三容纳腔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前沿壁提高前端壁跟左端壁的连接强度、第二前沿壁提高了前端壁跟右端壁的连接强度、第一后沿壁提高了左端壁跟后端壁的连接强度、第二后沿壁提高了后端壁跟右端壁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本体整体的耐压强度,当本体内的饭菜装满后对前后左右的端壁进行挤压时,各个沿壁保证了前后左右的端壁之间的连接处受力不断裂,防止饭菜的汤汁渗出。

将前端壁设置成弧形状,当前端壁受力越大时,其产生的内力也就越大,保证前端壁受力不断裂。而且前端壁呈弧形状,进一步提高了本体容纳饭菜的空间。当前端壁的弧度为25°-35°时,前端壁的产生内力效果及结构稳定性最佳。

将左端壁设置斜面状,是为了防止饭菜向左右两侧挤压使得本体整体变形,当左端壁相对于本体的底面倾斜的角度为37-45°时,左端壁的耐压能力最佳。

在左端壁、右端壁、前端壁及后端壁均开设有若干加强槽,各加强槽均呈S形状,提高了本体抗变形能力,保证了本体受到外力挤压时本体不易出现变形现象发生,本体整体强度较强,从而延长了饭盒的使用寿命。

在本体内设置有将本体分隔三个容纳腔的呈T形的隔板,该三个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该第二容纳腔的空间与第三容纳腔的空间相等,该第一容纳腔的空间均大于第二容纳腔的空间和第三容纳腔的空间;第一容纳腔作为盛饭的腔体,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作为盛菜的腔体,因此,保证了饭和多样菜能分别放入各自的容纳腔内,进而避免多样菜混合在一起,保证了每样菜自身的味道,从而避免影响了使用者的食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前沿壁的弧度为35°-40°,第一后沿壁的弧度为60°-7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前沿壁的弧度为35°-40°时,左端壁跟前端壁及后端壁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最佳。

当第一后沿壁的弧度为60°-70°时,右端壁跟前端壁及后端壁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最佳。

而且第一前沿壁跟第一后沿壁设呈弧形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体整体容纳空间,提高盛饭菜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体外壁上构成有加强纹路,该加强纹路呈折叠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体的设置提高了盖体跟本体的连接强度,保证盖体在翻转时,盖体跟本体的连接处不易断裂。

所述盖体的内壁上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体盖在本体上后,凹槽能够提高本体的容纳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饭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本体1及与本体1转动连接的盖体2,本体1与盖体2的连接处构成有加强体3,本体1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左端壁11及右端壁12、两个对应设置的前端壁13及后端壁14,其中,左端壁11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前沿壁31及第一后沿壁32与前端壁13及后端壁14的一侧连接,右端壁12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二前沿壁41及第二后沿壁42与前沿壁及后沿壁的另一侧连接,第一前沿壁31与第二前沿壁41的结构相同,第一后沿壁32及第二后沿壁42的结构相同;所述前端壁13的截面呈弧形状,该前端壁13的弧度为25°-35°,左端壁11呈斜面状,左端壁11相对于本体1的底面倾斜的角度为37-45°,第一前沿壁31及第一后沿壁32的截面均呈弧形状;所述左端壁11、右端壁12、前端壁13及后端壁14均开设有若干加强槽5,各加强槽5均呈S形状;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将本体分隔三个容纳腔的呈T形的隔板6,该三个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7、第二容纳腔8和第三容纳腔9,该第二容纳腔8的空间与第三容纳腔9的空间相等,该第一容纳腔的7空间均大于第二容纳腔8的空间和第三容纳腔9的空间。

通过设置第一前沿壁31提高前端壁13跟左端壁11的连接强度、第二前沿壁41提高了前端壁13跟右端壁12的连接强度、第一后沿壁32提高了左端壁11跟后端壁14的连接强度、第二后沿壁42提高了后端壁14跟右端壁12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了本体1整体的耐压强度,当本体1内的饭菜装满后对前后左右的端壁进行挤压时,各个沿壁保证了前后左右的端壁之间的连接处受力不断裂,防止饭菜的汤汁渗出。

将前端壁13设置成弧形状,当前端壁13受力越大时,其产生的内力也就越大,保证前端壁13受力不断裂。而且前端壁13呈弧形状,进一步提高了本体1容纳饭菜的空间。当前端壁13的弧度为25°-35°时,前端壁13的产生内力效果及结构稳定性最佳。

将左端壁11设置斜面状,是为了防止饭菜向左右两侧挤压使得本体1整体变形,当左端壁11相对于本体1的底面倾斜的角度为37-45°时,左端壁11的耐压能力最佳。

在左端壁、右端壁、前端壁及后端壁均开设有若干加强槽,各加强槽均呈S形状,提高了本体抗变形能力,保证了本体受到外力挤压时本体不易出现变形现象发生,本体整体强度较强,从而延长了饭盒的使用寿命。

在本体内设置有将本体分隔三个容纳腔的呈T形的隔板,该三个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该第二容纳腔的空间与第三容纳腔的空间相等,该第一容纳腔的空间均大于第二容纳腔的空间和第三容纳腔的空间;第一容纳腔作为盛饭的腔体,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作为盛菜的腔体,因此,保证了饭和多样菜能分别放入各自的容纳腔内,进而避免多样菜混合在一起,保证了每样菜自身的味道,从而避免影响了使用者的食欲。

第一前沿壁31的弧度为35°-40°,第一后沿壁32的弧度为60°-70°。

当第一前沿壁31的弧度为35°-40°时,左端壁11跟前端壁13及后端壁14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最佳。

当第一后沿壁32的弧度为60°-70°时,右端壁12跟前端壁13及后端壁14的连接强度及连接稳定性最佳。

而且第一前沿壁31跟第一后沿壁32设呈弧形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体1整体容纳空间,提高盛饭菜的能力。

加强体3外壁上构成有加强纹路30,该加强纹路30呈折叠状。

加强体3的设置提高了盖体2跟本体1的连接强度,保证盖体2在翻转时,盖体2跟本体1的连接处不易断裂。

盖体2的内壁上设有凹槽20。当盖体2盖在本体1上后,凹槽能够提高本体1的容纳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