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空调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7702阅读:1786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空调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空调遮阳伞。



背景技术:

在这个科技与能源消耗不断飞速提高的年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迫在眉睫。化石燃料终有开采完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发展利用是必然趋势。太阳能在新能源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遮阳伞的缺陷很多,传统遮阳伞在太阳强烈的环境下只能遮阳不能产生凉风,人们还是要忍受炎热的环境。

现有授权公告日为2011.11.09、授权公告号为CN202026973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空调遮阳伞,其冷气出口设置在伞柄上,虽然能产生凉风,但是吹风的面积比较小,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空调遮阳伞,其具有较大的吹风面积,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凉爽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空调遮阳伞,包括伞篷、伞架、伞杆和伞柄,伞架包括多根伞辐条和多根张紧辐条,多根伞辐条形成伞圈且承载伞蓬,所述伞篷上贴合有太阳能电池板,伞杆与伞柄均采用中空结构,所述伞杆和伞柄相连通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电源转换及储存系统、半导体制冷片和微型风扇;所述导风通道开设有与微型风扇相适配的进风口,所述导风通道的顶部开设有热风出口,所述导风通道于伞蓬内且靠近伞辐条与伞杆的连接处开设有多个冷风出口,所述导风通道于冷风出口处连接有固定于伞辐条上的导风支管,所述导风支管上连通有多个出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风通道、导风支管以及出风管的相互配合将凉风分散,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吹风面积,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凉爽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源转换及储存系统之间串联有防反接二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反接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实现防反接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出风管等距排列于导风支管上,连通于相邻导风支管的出风管相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保证吹风面积不变的条件下,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更均匀,给予使用者更好的凉爽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型风扇设置于伞柄的底部,所述进风口开设于伞柄的末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拿握而妨碍进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型风扇设置为离心式喷雾风扇或高压喷嘴式喷雾风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微型风扇具有喷水雾的功能,让使用者感觉更加凉爽。离心式喷雾风扇利用离心力产生微雾,高压喷嘴式喷雾风扇高压喷嘴产生微雾,且两者产生的雾滴直径均小于10微米,因此蒸发表面积大大提高,微雾通过微型风扇吹出的气流,提高了液体表面风速,加快了气体分子的扩散,使水的蒸发量大大提高,水在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同时可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减少粉尘,净化空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导风支管为柔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可以贴在伞蓬的外表面上,最大程度上采集太阳能,同时转化为电能,供半导体制冷片和微型风扇使用,同时还能保证不影响遮阳伞的开合;此外,柔性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轻巧,基本上不增加伞的重量,不会给使用者带来多余的负担。而柔性设置的导风支管,不管遮阳伞是一折或者多折,都能够保证遮阳伞的顺利开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风通道与导风支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导风支管固接于导风通道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固设于导风通道的连接筒以及与连接筒和导风支管连接的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筒与套筒的配合实现出风支管和出风管之间的连接并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的一端与连接筒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风支管活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筒固定连接于导风通道上,套筒与导风支管拆装时,由于套筒和连接筒活动连接,不会使导风支管发生扭转而影响出风管的朝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筒和套筒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的结构简单,便于导风支管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风支管外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凸棱,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凸棱,所述第二环形凸棱的外径大于连接筒的内径,所述第一环形凸棱位于第二环形凸棱与连接筒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环形凸棱的设置增强导风支管在此处的结构强度,第一环形凸棱和连接筒可对第二环形凸棱进行限位,进而固定导风支管和导风通道之间连接的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导风通道、导风支管以及出风管的相互配合将凉风分散,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吹风面积;当多个所述出风管等距排列于导风支管上,且连通于相邻导风支管的出风管相错设置时,在保证吹风面积不变的条件下,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吹风更均匀,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凉爽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轴测图一;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的轴测图二;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6是图5中的C-C线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D部放大图;

图8是图7中的E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中所用的电路图。

图中,1、伞篷;2、伞架;21、伞辐条;22、张紧辐条;3、伞杆;4、连接组件;41、连接筒;42、套筒;421、第二环形凸棱;5、导风支管;51、第一环形凸棱;52、出风管;6、伞柄;7、柔性太阳能电池板;8、电源转换及储存系统;9、半导体制冷片;10、微型风扇;11、防反接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太阳能空调遮阳伞,如图1-9所示,包括伞篷1、伞架2、伞杆3和伞柄6。伞架2包括八根伞辐条21和八根张紧辐条22,八根伞辐条21形成伞圈且承载伞蓬,伞蓬上贴合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板7。

伞杆3与伞柄6均采用中空结构,伞杆3和伞柄6相连通形成导风通道,导风通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电源转换及储存系统8、半导体制冷片9和微型风扇10,电源转换及储存系统8和柔性太阳能电池板7之间串联有防反接二极管11,微型风扇10可以设置为离心式喷雾风扇或高压喷嘴式喷雾风扇。

伞柄6呈U型设置,微型风扇10安装于伞柄6的底部,伞柄6的一端呈开口设置,形成进风口,伞柄6的另一端与伞杆3固定连接并相连通。

伞杆3于伞蓬内且靠近伞辐条21与伞杆3的连接处开设有八个冷风出口。半导体制冷片9安装于冷风出口的上方,伞杆3的顶部开设有热风出口,伞杆3的顶端还设置有开关。

伞杆3于每个冷风出口处均通过连接组件4连接有一个固定于伞辐条21上的导风支管5,导风支管5为柔性设置,可由软性塑料制得,导风支管5可由软管夹或者铁丝固定于伞辐条21上。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筒41和套筒42,连接筒41与伞杆3一体成型设置,连接筒4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套筒4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筒41和套筒42螺纹连接,导风支管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棱51,套筒4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环形凸棱421,第二环形凸棱421的外径大于连接筒41的内径,第一环形凸棱51位于第二环形凸棱421与连接筒41之间。

每个导风支管5上连通有三个出风管52,三个出风管52等距排列于导风支管5上,连通于相邻导风支管5的出风管52相错设置。出风管52与导风通道为采用软性塑料一体成型设置,由于出风管52具有导流的作用,所以出风管52的长度不宜太长,较短的出风管52不仅具有一定的刚性,而且也不影响遮阳伞的折叠。

柔性太阳能电池板7的数量设置为二十四片,平分为四组。每片柔性太阳能电池板7的电压是2伏特、电流是150毫安,每组6片柔性太阳能电池板7串联在一起的电压是12伏特,最大电流为150毫安,四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7再并联在一起的电压是12伏特,最大电流为600毫安。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