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拉链防风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7739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拉链防风雨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工具,特别是一种在下雨撑伞时能有效减少风力对雨伞的冲击,减轻撑伞用力,增加舒适性的一种带拉链防风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十分常用的工具。下雨时,经常伴随着刮风,有时还是大风,这样,撑伞时人会很吃力,如稍不小心伞就可能被风刮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拉链防风雨伞,能让使用者在下雨撑伞时让风顺利穿过雨伞,减少风对伞的冲力,省力,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一种带拉链防风雨伞包括伞骨,外伞面,内伞面,拉链和伞柄构成。所述伞骨有伞骨I、伞骨II、伞骨III、伞骨IV、上巢、下巢和连接件。所述伞骨I的最外端有伞骨弯角。所述伞骨III的下半段有槽,所述伞骨II穿过该槽。所述伞柄装入所述下巢和所述上巢。所述内伞面分布在所述伞骨的内表面,所述外伞面分布在所述伞骨的外表面并向所述伞骨的内表面反折,反折后与所述内伞面通过所述拉链连接。所述外伞面按区域间隔分布外气孔。所述内伞面按区域间隔分布内气孔。所述外伞面与所述内伞面之间构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空间。所述外伞面的所述外气孔与所述内伞面的所述内气孔刚好错位。所述外伞面在所述伞骨弯角处形成珠尾包角。所述伞柄的最上端装有领花和伞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种带拉链防风雨伞构思新颖、结构合理、操作与普通雨伞相同,下雨撑伞时能让风顺利穿过雨伞,减少风对伞的冲力,省力。所述珠尾包角能有效避免普通雨伞伞角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图形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伞骨(连同所述伞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伞骨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伞骨弯角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伞面,2.外气孔,3.珠尾包角,4.内伞面,5.伞柄,6.内气孔,7.拉链,8.伞骨I,9.伞骨II,10.伞骨III,11.伞骨IV,12.上巢,13.下巢,14.连接件,15.伞骨弯角,16.伞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实施例1。

如附图1-2。所述一种带拉链防风雨伞包括所述伞骨16,所述外伞面1,所述内伞面4,所述拉链7和所述伞柄5。

如附图3-4。所述伞骨16有所述伞骨I8、所述伞骨II9、所述伞骨III10、所述伞骨IV11、所述上巢12、所述下巢13和所述连接件14。所述伞骨I的最外端有所述伞骨弯角15。所述伞骨III10的下半段有槽,所述伞骨II9穿过该槽。所述伞柄5装入所述下巢13和所述上巢12。

较优地,所述伞骨弯角15装有塑料套或橡胶套。

较优地,所述珠尾包角处有孔,用来流出雨水。

所述内伞面4分布在所述伞骨16的内表面,所述外伞面1分布在所述伞骨16的外表面并向所述伞骨16的内表面反折,反折后与所述内伞面4通过所述拉链7连接。所述外伞面1按区域间隔分布所述外气孔2。所述内伞面4按区域间隔分布所述内气孔6。所述外伞面1与所述内伞面4之间构成若干大小相同的小空间。所述外伞面1的所述外气孔2与所述内伞面4的所述内气孔6刚好错位。

下雨撑伞时,风从所述外伞面4的所述外气孔2穿入,而从所述内伞面4的所述内气孔6穿出,这样就能有效减少风对伞的冲力。同时由于所述外气孔2与所述内气孔6刚好错开,这样从所述外气孔2进入的雨水从相应的没有开孔的所述内伞面4向下流动并从所述珠尾包角处的孔流出,防止雨水淋湿打伞者。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