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0248发布日期:2018-08-28 22:2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手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智能手环普及率最高的为运动智能手环,而在医疗行业采用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智能手环很少被使用。医院中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诊断用药记录等通常采用就诊卡来进行,患者查询自己的医疗信息也需要使用就诊卡,其过程十分繁琐而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住院患者的统一管理对维持医院的秩序安全极其重要。现有医院对住院楼设置身份识别的门禁多需刷卡进入,十分不便。而市面上的医用腕带仅能提供病患的基本身份信息,无法指示与病患病症相关的其他信息,而且医护人员到病房内査看只能了解病患的基本信息,遇到表达能力有障得或处于昏迷状态等状况的病患,无法做出一些针对性措施,效率低下。

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己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医疗信息化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一一病患身份识别却始终是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缺少这个环节的医疗信息化,让病患与医疗信息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起来的手段和机制,系统无法真正地实现信息管理的关联和闭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携带方便、使用快捷,可方便家长随时随地查询患儿的医疗信息和数据,同时方便医院管理住院病例数据,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查房、给药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包括两条手环主体、壳体、控制指示LED面板及识别组件;所述的壳体连接在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之间,所述的识别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识别组件包括处理器、NFC芯片、可充电电池及振动马达;所述的壳体的外侧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的控制指示LED面板适配嵌装在所述的壳体的凹槽内,所述的壳体的侧端面上设有USB接口,所述的USB接口与所述的处理器连接,所述的NFC芯片、可充电电池及振动马达分别与所述的处理器连接;其中一条所述的手环主体的端部设有多个调节卡扣,另一条所述的手环主体的端部设有智能锁,所述的智能锁适配扣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调节卡扣上,使所述的手环主体绕置呈环形结构。

上述的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其中,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的壳体为塑料材质制成。

上述的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其中,所述的壳体的两侧端部均设有嵌装槽,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的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的嵌装槽与所述的壳体适配连接。

上述的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其中,所述的壳体的宽度及厚度分别与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的宽度及厚度相当。

上述的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其中,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自由端为圆弧形结构,且设有保护层。

上述的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其中,所述的保护层的外侧端厚度小于内侧端厚度,所述的保护层的内侧端厚度与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的厚度相当。

上述的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其中,所述的保护层与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住院患者进行身份登记及医护人员的日常给药查房等,不仅可以避免信息错乱、混淆身份识别等问题,而且能够记录病患的有效信息,方便携带,还不易摘取,保证婴儿及特殊病患的安全,方便住院儿童及特殊病患管理;附有智能NFC芯片和蓝牙锁,操作简单高效,便于携带,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儿童扫描码联合NFC功能身份识别橡胶手环,包括两条手环主体1、壳体2、控制指示LED面板3及识别组件;所述的壳体2连接在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1之间,所述的识别组件设置在所述的壳体2内,所述的识别组件包括处理器、NFC芯片、可充电电池及振动马达;所述的壳体2的外侧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的控制指示LED面板3适配嵌装在所述的壳体2的凹槽内,所述的壳体2的侧端面上设有USB接口,所述的USB接口与所述的处理器连接,所述的NFC芯片、可充电电池及振动马达分别与所述的处理器连接;其中一条所述的手环主体1的端部设有多个调节卡扣11,另一条所述的手环主体1的端部设有智能锁,所述的智能锁适配扣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的调节卡扣11上,使所述的手环主体1绕置呈环形结构。

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1为橡胶材质制成,所述的壳体2为塑料材质制成,橡胶具有较好的韧度及弹性,且方便佩戴,可调节大小;塑料轻巧方便。

所述的壳体2的两侧端部均设有嵌装槽,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1的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的嵌装槽与所述的壳体2适配连接,拆装方便。

所述的壳体2的宽度及厚度分别与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1的宽度及厚度相当,使壳体2与两条手环主体1融为一体,避免凸起而影响佩戴舒适感。

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1自由端为圆弧形结构,且设有保护层12,可防止尖角凸起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同时通过套接保护层12来防止端部断裂损坏。

所述的保护层12的外侧端厚度小于内侧端厚度,所述的保护层12的内侧端厚度与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1的厚度相当,弧面渐薄结构的保护层12使佩戴更舒适,更好的贴合手腕轮廓,减少佩戴的异物感。

所述的保护层12与所述的两条手环主体1为一体结构,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病患身份标识通过医用腕带作为介质来实现的,可采用现有技术的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实现身份识别,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患者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可以用来进行身份识别,通过移动终端即可查询病人的姓名、编号、科室、床号等基本的病患信息。医用腕带取代床头卡,病患在一个阶段性的治疗过程中随身佩戴,便于在诊断、采样、治疗等构成中进行病患身份的识别与鉴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2上的USB接口连接充电头进行充电。橡胶手环主体1拆分为两段,手环主体1上的智能锁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蓝牙锁,与调节卡扣11连接形成蓝牙锁,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内置现有技术的可充电锂电池,充电一次可长时间续航使用,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患者进入建筑之前,通过手环感应门禁相应的装置,手环振动即表示身份识别成功,门即可自动打开。该手环还可安装具有GPS定位功能的定位装置,可在儿童走失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查房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先扫描药品的条形码再感应患者手环进行药品信息匹配,给药结束后再次感应手环,手环振动表明给药成功。

患者在进出住院楼时可通过手环进行身份识别,在就诊过程中也可替代就诊卡来使用。患者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蓝牙配对,通过对应APP来进行信息查询,也可利用蓝牙来进行手环解锁防止手环被他人窃取,身份被他人盗用。医护人员进行查房时可通过相应的智能仪器进行感应确认,给药后也以此来确认,避免遗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住院患者进行身份登记及医护人员的日常给药查房等,不仅可以避免信息错乱、混淆身份识别等问题,而且能够记录病患的有效信息,方便携带,还不易摘取,保证婴儿及特殊病患的安全,方便住院儿童及特殊病患管理;附有智能NFC芯片和蓝牙锁,操作简单高效,便于携带,方便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