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测绘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792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测绘背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测绘背包。



背景技术:

在做工程测绘时,需要携带相应的测绘设备,为了便于携带,测绘人员通常会使用测绘背包。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894758.9,名称为“一种测绘仪背包”的实用新型专利就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测绘背包。测绘背包包括包体,用来封闭包体的顶盖以及设置在包体上用来供人背包的背带。在该专利中,为了便于测绘人员在野外补充电能,额外在包体上增加了充电装置和为充电装置提供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然而,相比起充电这种附加性功能,对于背包本身的一些缺点该专利却并没有解决。如:背包中的设备过重时,测绘人员在取下背包的时候必须寻找高地才能将背包平稳放下,否则如果测绘人员直接在站着的地面上将背包放下极易因为腰部受力过大而给测绘人员的腰部带来损伤;另外,测绘人员长期在露天环境下工作,日晒雨淋,不仅不利于测绘人员的本身的身体健康,还不利于在多变的天气环境中保护包体内的测绘设备;而如果直接用雨伞来遮挡,则会占用测绘人员的双手,测绘人员在户外工作时除了背包外一般都还手提其他辅助工具或设备,通过雨伞来解决测绘人员和测绘设备日晒雨淋的问题并不可取。因此,十分有必要提出一种既能使背包在平地上取放,又能避免测绘人员和测绘背包日晒雨淋的多功能测绘背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多功能测绘背包,以解决现有的测绘背包不能同时解决背包随地取放和为测绘人员和测绘设备提供遮盖的问题。

方案一:本方案中的多功能测绘背包,包括顶端开口的包体、设置在包体上用来封闭包体的顶盖以及设置在包体上的背带;所述包体包括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筒;每个连接筒内螺纹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可沿着连接筒上下运动,支撑柱伸出连接筒;支撑柱的底端为锋利端;四个支撑柱的顶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遮盖;每个支撑柱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可用来将遮盖固定在支撑柱上的固定球。

原理及有益效果:

在使用多功能测绘背包时,需要将背包在平地上放下的时候,将四个支撑柱在四个连接筒中旋转向下伸出,露出支撑柱下端的锋利端,当支撑柱的锋利端顶住地面的时候,为包体提供了除了测绘人员背部以外的支撑点,测绘人员此时方可取下背带将整个背包直接放在由四个支撑柱提供的支撑平面上,而不需要测绘人员再弯腰将背包放下或者背上了。在需要遮挡日晒雨淋的时候,直接用支撑柱顶端连接的遮盖来阻挡。通过调整四个支撑柱在连接筒中的上下位置,不仅能调节遮盖与测绘人员头顶和顶盖的距离,还能调节支撑柱的锋利端与包体底面的距离。因为遮盖是通过固定球固定在支撑柱上的,拧开固定球,可以方便将遮盖从支撑柱上取下,方便对遮盖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直接通过设置在包体侧面上的四个连接筒和螺纹连接在每个连接筒内的支撑柱,不仅为整个背包提供了向下伸出提供支撑点的支脚,还为向上伸出提供支撑遮盖的支杆,一物多用,使在零部件没有额外增加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测绘背包的实用功能。同时解决了现在的测绘背包不能随地取放和不能为测绘人员和测绘设备提供遮挡的问题。因为支撑柱能够自由调节向下伸出的距离,所以无论测绘人员站在什么样路面情况的地面上,向下伸出的四个支撑柱都能够为整个背包提供一个便于停靠、取放的支撑平面。而且,支撑柱的锋利端还能够插进土地中,将整个背包钉牢在某一测绘位置上,方便供测绘人员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方案二:进一步,所述遮盖包括与四个支撑柱连接的开有四个连接孔的软顶,以及与软顶连接的硬顶;当软顶与四个支撑柱连接时硬顶向前伸出。

这里的“向前”指在测绘人员背包时靠近测绘人员的方向。遮盖包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软顶和硬顶,软顶上开有连接孔,便于取掉固定球,将软顶通过四个连接孔套在四个支撑柱上,然后用四个固定球拧紧在支撑柱的顶端,使软顶固定在四个支撑柱的顶端,形成遮挡包体的遮挡,而此时硬顶向前伸出,形成测绘人员上方的遮挡,为测绘人员遮住日晒雨淋。软顶相比于硬顶而言更加柔软,一般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这样便于四个支撑柱分别穿过四个连接孔与软顶连接,不会因为包体盛装设备变形而造成软顶与支撑柱无法连接的情况。

方案三:进一步,包体左侧面和右侧面上远离背带的两个连接筒上设有连接环;软顶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设有分别用来与连接环连接的连接带。

当不需要使用遮盖的时候,可以将软顶从靠近背带的两个支撑柱上取下,因为软顶是柔软具有弹性的,将前方取下来的软顶以及与其连接的硬顶向后翻转,使软顶绕着后方的两个支撑柱翻折,原来被软顶遮挡的地方露出了包体上的顶盖。将软顶两侧的连接带分别与后方的两个支撑柱上的连接环连接,将整个遮盖绑紧在后方的两个支撑柱上,使其不影响包体的正常开闭。

方案四:进一步,所述包体包括前侧面,包体前侧面的底端设有向前凸出的腰垫。

通过腰垫,可以使测绘人员在背包体的时候与腰垫紧密接触,能够将原先作用在腰部的力量经过腰垫缓冲后再传递给人体,减少对腰部的压力,起到保护腰部的作用。同时,可以使人体的背部与包体的前侧面之间也产生一定的空隙,为人体背部通风,避免人体背部一直紧贴包体前侧面产生的燥热感。

方案五:进一步,所述连接筒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大下小。

当没有将支撑柱的锋利端伸出连接筒的时候,通过四个底座同样能使背包平稳地放在底面上。底座起到支撑和保护支撑柱锋利端刮伤人体的作用。

方案六:进一步,四个连接筒的底端侧面上彼此连接有用来覆盖包体底面的底板。

通过底板有效将四个连接筒连接起来,使穿过四个连接筒的四个支撑柱在形成支撑结构的时候,能够与底板一起形成一个支撑平面牢固平稳地支撑包体。此外,底板覆盖包体的底面,对包体和包体内的测绘设备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包体的底面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弄湿或者碰坏包体中的测绘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包体1、顶盖2、背带3、连接筒4、连接环5、底座6、支撑柱7、固定球8、锋利端9、软顶10、硬顶11、连接带12、腰垫1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多功能测绘背包,包括顶端开口的包体1、设置在包体1上用来封闭包体1的顶盖2以及设置在包体1前侧面上的背带3;包体1包括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筒4;连接筒4内设有内螺纹,靠近后侧面的连接筒4的中间位置上连接有连接环5。

每个连接筒4内螺纹连接有支撑柱7;支撑柱7的长度大于连接筒4的三倍长度,支撑柱7通过转动可沿着连接筒4上下运动,支撑柱7伸出连接筒4;支撑柱7的底端为锋利端9;支撑柱7的顶端设有直径小于支撑柱7直径的连接柱,连接柱设有外螺纹,通过连接柱螺纹连接固定球8。固定球8的直径大于支撑柱7的直径。四个支撑柱7的顶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遮盖。

遮盖包括与四个支撑柱7连接的开有四个连接孔的软顶10,以及与软顶10连接,当软顶10与四个支撑柱7连接时向前伸出的硬顶11。连接孔的孔径大于连接柱的直径小于支撑柱7的直径。通过将连接孔穿过连接柱,使遮盖套接在四个支撑柱7上。通过将固定球8拧紧在连接座上,阻止遮盖从支撑柱7上脱落,使遮盖牢固连接在支撑柱7上。

这里的“向前”指在测绘人员背包时靠近测绘人员的方向。遮盖包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软顶10和硬顶11,软顶10上开有连接孔,便于取掉固定球8,将软顶10通过四个连接孔套在四个支撑柱7上,然后用四个固定球8拧紧在支撑柱7的顶端,使软顶10固定在四个支撑柱7的顶端,形成遮挡包体1的遮挡,而此时硬顶11向前伸出,形成测绘人员上方的遮挡,为测绘人员遮住日晒雨淋。软顶10相比于硬顶11而言更加柔软,一般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这样便于四个支撑柱7分别穿过四个连接孔与软顶10连接,不会因为包体1盛装或装载设备变形而造成软顶10与支撑柱7无法连接的情况。

软顶10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设有分别用来与连接环5绑紧连接的连接带12。当不需要使用遮盖的时候,可以将软顶10从靠近背带3的两个支撑柱7上取下,因为软顶10是柔软具有弹性的,将前方取下来的软顶10以及与其连接的硬顶11向后翻转,使软顶10绕着后方的两个支撑柱7翻折,原来被软顶10遮挡的地方露出了包体1上的顶盖2。将软顶10两侧的连接带12分别与后方的两个支撑柱7上的连接环5连接,将整个遮盖绑紧在后方的两个支撑柱7上,使其不影响包体1的正常开闭。

包体1前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前凸出的用海绵垫制成的腰垫13。海绵垫具有良好的吸汗和缓冲的作用。通过腰垫13,可以使测绘人员在背包体1的时候与腰垫13紧密接触,能够将原先作用在腰部的力量经过腰垫13缓冲后再传递给人体,减少对腰部的压力,起到保护腰部的作用。同时,可以使人体的背部与包体1的前侧面之间也产生一定的空隙,为人体背部通风,避免人体背部一直紧贴包体1前侧面产生的燥热感。

连接筒4的底部设有中空的供支撑柱7伸出的底座6;所在底座6上大下小呈圆台状。当没有将支撑柱7的锋利端9伸出连接筒4的时候,通过四个底座6同样能使背包平稳地放在底面上。底座6起到支撑和保护支撑柱7锋利端9刮伤人体的作用。

此外,底座6可以从连接筒4上取下,套接在支撑柱7的锋利端9上,便于在比较坚硬平坦的地面上,通过四个底座6接触地面为整个背包提供一个平稳的着力支撑点。

四个连接筒4的底端侧面上彼此连接有用来覆盖包体1底面的底板。底板为硬质地板。通过底板有效将四个连接筒4连接起来,使穿过四个连接筒4的四个支撑柱7在形成支撑结构的时候,能够形成一个支撑平面牢固平稳地支撑包体1。此外,底板覆盖包体1的底面,对包体1和包体1内的测绘设备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包体1的底面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弄湿或者碰坏包体1中的测绘设备。

在使用多功能测绘背包时,需要将背包在人站着的地面上放下来的时候,将四个支撑柱7在四个连接筒4中旋转向下伸出,露出支撑柱7下端的锋利端9,当支撑柱7的锋利端9顶住地面的时候,为包体1提供除了测绘人员背部以外的支撑点,测绘人员此时方可取下背带3将整个背包直接放在由四个支撑柱7提供的支撑平面上,而不需要测绘人员再弯腰将背包放下或者背上了。如果地面为较软的可插入的地面,直接将支撑柱7插入到地面中,将整个背包钉在这个测绘位置上,以便后面测绘人员的相关操作。如果地面是坚硬的地面,则在人体离开背包后,将连接筒4上的底座6取下套接在每个锋利端9上,使四个支撑柱7通过底座6平稳站立在地面上。

平时,为了避免日晒雨淋,直接用支撑柱7顶端连接的遮盖来遮挡太阳和雨水。通过调整四个支撑柱7在连接筒4中的上下位置,能够调节遮盖与测绘人员头顶和顶盖2的距离,不会在撑起遮盖时阻挡打开顶盖2从包体1中取东西的操作。通过转动支撑柱7能够调节支撑柱7的锋利端9与包体1底面的距离,使背包能够距离包体1底面不同距离的地面上停靠、取放。因为遮盖是通过固定球8固定在支撑柱7上的,拧开固定球8,可以方便将遮盖从支撑柱7上取下,方便对遮盖进行更换。在不需要使用遮盖的时候,将软顶10从前方的两个支撑柱7上取下,将软顶10连同硬顶11一起翻转至覆盖包体1的后侧面,露出顶盖2。用软顶10上的连接带12,将整个遮盖绑紧在后方两个连接筒4的连接环5上,避免遮盖影响测绘人员操作。软顶10和硬顶11均采用市面上通用的材料制成即可。

直接通过设置在包体1侧面上的四个连接筒4和螺纹连接在每个连接筒4内的支撑柱7,不仅为整个背包提供了向下伸出提供支撑点的支脚,还为向上伸出提供支撑遮盖的支杆,一物多用,使在零部件没有额外增加的情况下有效增加了测绘背包的实用功能。同时解决了现在的测绘背包不能随地取放和不能为测绘人员和测绘设备提供遮挡的问题。因为支撑柱7能够自由调节向下伸出的距离,所以无论测绘人员站在什么样路面情况的地面上,向下伸出的四个支撑柱7都能够为整个背包提供一个便于停靠、取放的支撑平面。而且,支撑柱7的锋利端9还能够插进土地中,将整个背包钉牢在某一测绘位置上,方便供测绘人员进行接下来的操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