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缝运动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2528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缝运动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衣服设计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缝运动衣。



背景技术:

无缝运动衣指的是一类分片编织,再通过无缝技术进行连接的运动用衣服,其具有贴身效果好,穿着舒适的优点。但是另一方面,目前现有的无缝运动衣大多通过增大衣物单片面积、减小缝合边长度的方式来达到所谓的无缝效果,是一种“伪无缝”衣服,仍然存在穿着体验差的问题。

专利公告号为CN 206227735 U、公告日为2017.06.0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缝一体成型卫衣,包括卫衣躯干部分和手臂部分,所述卫衣躯干部分和手臂部分由纱线缝制而成,所述卫衣躯干和手臂部分之间经四针六线缝制在一起。

但是该实用新型中的卫衣存在穿着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无缝运动衣,其能通过设置前衣片、后衣片、下部无缝胶层以及上部无缝胶层的方式,达到无缝制衣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运动衣结构简单有效,无缝效果明显,贴身效果好以及穿着体验舒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无缝运动衣,包括前衣片,后衣片,设置在所述运动衣前面并用于连接所述前衣片和所述后衣片的下部无缝胶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运动衣后面并用于连接所述前衣片和所述后衣片的上部无缝胶层。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前衣片包括前衣主体,设置在所述前衣主体上两侧位置处并通过弯曲方式以用于贴合人体腰部的侧边凸出片,所述侧边凸出片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后衣片进行无缝压胶连接的凸出片圆弧边。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前衣主体上部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后衣片形成领口的前衣圆弧口,所述前衣圆弧口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后衣片进行无缝压胶连接的前衣倾斜边,所述前衣倾斜边的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所述前衣圆弧口。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后衣片包括后衣主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后衣主体上部两侧位置处的衣袖片,所述衣袖片通过无缝拉链层连接设置在所述后衣主体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后衣主体上端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前衣片形成领口的后衣圆弧口,以及用于与所述前衣片形成所述下部无缝胶层的两侧内凹弧形边。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无缝拉链层为环形拉链,所述无缝拉链层的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所述后衣圆弧口。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无缝拉链层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后衣主体以及衣袖片上的两个拉链条。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下部无缝胶层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运动衣里面的下内层压胶,以及设置在所述运动衣外面的下外层压胶,两个所述下部无缝胶层中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下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上部无缝胶层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运动衣里面的上内层压胶,以及设置在所述运动衣外面的上外层压胶,两个所述上部无缝胶层上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下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前衣主体以及后衣主体为网眼组织,所述侧边凸出片以及衣袖片为平针组织。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衣片、后衣片、下部无缝胶层以及上部无缝胶层的方式,达到无缝制衣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运动衣结构简单有效,无缝效果明显,贴身效果好以及穿着体验舒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衣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下部无缝胶层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部无缝胶层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缝拉链层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以及附图5所示,一种新型无缝运动衣,包括前衣片1,后衣片2,设置在所述运动衣前面并用于连接所述前衣片1和所述后衣片2的下部无缝胶层3,以及设置在所述运动衣后面并用于连接所述前衣片1和所述后衣片2的上部无缝胶层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衣分所述前衣片1以及后衣片2这样两片,以用于进行先编织再连接,保证所述运动衣的整体性能,尽量减少连接边的长度和数量。其中所述下部无缝胶层3位于使用者下背部,所述上部无缝胶层4位于肩胛部,使得所述下部无缝胶层3以及上部无缝胶层4远离所述运动衣的中部,提高所述运动衣的整体性,相较于在衣物中部设置连接边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运动衣具有整体美观的优点。

另一方面,普通的缝合线,由于缝合处向内向外凸出,使得所述缝合线容易与使用者肌肤发生大量摩擦,造成不适,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无缝胶层3以及上部无缝胶层4具有厚度小、凸出不明显的特点,进一步减少不适的身体摩擦的发生,提高穿着舒适度。

所述前衣片1包括前衣主体101,设置在所述前衣主体101上两侧位置处并通过弯曲方式以用于贴合人体腰部的侧边凸出片102,所述侧边凸出片102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后衣片2进行无缝压胶连接的凸出片圆弧边102a。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衣主体101以及两个所述侧边凸出片102一体编织,通过适当增大一体编织面积的方式,达到连接边少而短的目的。另一方面,两个所述凸出片圆弧边102a向后弯曲后向内凸出,使得所述运动衣在视觉上具有瘦身塑型的效果。

所述前衣主体101上部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后衣片2形成领口的前衣圆弧口101a,所述前衣圆弧口101a两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后衣片2进行无缝压胶连接的前衣倾斜边101b,所述前衣倾斜边101b的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所述前衣圆弧口101a。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无缝胶层4设置在所述前衣倾斜边101b上,用于通过无缝压胶技术连接所述后衣片2,完成所述运动衣前面的连接目的,而所述前衣倾斜边101b上端内缩设置,使得所述运动衣前面具有视觉上的塑型贴合效果,符合胸腔部向上缩小的形状特点,进一步提高所述运动衣的贴身效果以及穿着体验。

所述后衣片2包括后衣主体201,分别设置在所述后衣主体201上部两侧位置处的衣袖片202,所述衣袖片202通过无缝拉链层203连接设置在所述后衣主体20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衣主体201与所述衣袖片202分开独立编织,而所述后衣片2相对于所述前衣片1,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所述衣袖片202方便连接和卸下的优点,当所述衣袖片202连接时,所述运动衣为短袖型运动衣,当所述衣袖片202卸下时,所述运动衣为背心型运动衣,进一步提高了所述运动衣的穿着体验效果。

所述后衣主体201上端设有用于配合所述前衣片1形成领口的后衣圆弧口201a,以及用于与所述前衣片1形成所述下部无缝胶层3的两侧内凹弧形边201b。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衣圆弧口201a与所述前衣圆弧口101a相对应,用于组成一个完整的领口,所述两侧内凹弧形边201b与所述凸出片圆弧边102a相对应,用于设置所述下部无缝胶层3,保证所述前衣片1与所述后衣片2的连接效果。

所述无缝拉链层203为环形拉链,所述无缝拉链层203的上端相较于下端更靠近所述后衣圆弧口201a;所述无缝拉链层203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后衣主体201以及衣袖片202上的两个拉链条。

在本实施例中,两侧两个所述无缝拉链层203为上端相互靠近设置,使得所述前衣片1整体具有内缩塑型的优点,另一方面,所述拉链条呈内缩状态设置在所述无缝拉链层203的胶条内侧,使得所述衣袖片202卸下后,所述拉链条不会因为凸出在外而对使用者的皮肤造成不利摩擦,保证所述运动衣的整体穿着舒适度。

所述下部无缝胶层3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运动衣里面的下内层压胶301,以及设置在所述运动衣外面的下外层压胶302,两个所述下部无缝胶层3中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下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所述上部无缝胶层4包括用于设置在所述运动衣里面的上内层压胶401,以及设置在所述运动衣外面的上外层压胶402,两个所述上部无缝胶层4上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下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前衣主体101以及后衣主体201为网眼组织,所述侧边凸出片102以及衣袖片202为平针组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眼组织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适用于所述运动衣进行大面积的透气;所述平针组织具有连接紧密的优点,适用于腰部以及手臂部等运动过程中活动幅度较大位置处,使得所述运动衣整体具有穿着舒适的优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