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采果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2262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猕猴桃采果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采果袋领域,更具体的,涉及猕猴桃采果袋。



背景技术:

目前,猕猴桃采摘主要是通过放置于地下的大口径桶状物或者是背于背上的背篓或只有上端开口的包袋盛装。使用放置于地上的大口径桶装物盛装增加了采摘后放置的距离或者远距离投放时砸坏的果子;而使用背篓或者只有上端开口的包袋,增加了取下背篓或者包袋以及倒出时的时间成本,也容易产生更多因人工操作砸伤的果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猕猴桃采果袋,尤其是在转移果子的时候不用每次取背猕猴桃采果袋,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采摘量以及减少采摘过程中的砸伤碰伤。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猕猴桃采果袋,所述采果袋包括袋本体,设置于袋本体中部的秋千型缓冲网,连接于袋本体下方一侧的下果袋;

所述袋本体顶端连接有提把,中上部设置有袋口,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

所述下果袋包括垂直布筒和布弯筒;所述袋本体下端一侧与所述垂直布筒上口相通;所述布弯筒上口与所述垂直布筒下口一体连接;所述垂直布筒和所述布弯筒的口径相同,均为20~30cm;

所述布弯筒侧面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套使用;

所述秋千型缓冲网两侧上端连接于所述袋本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袋本体背部连接有双肩背带;所述袋本体和所述双肩背带均采用蜂窝海绵压缩设置;所述双肩背带通过可调节扣调节背带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袋本体深度为40~60cm;所述袋口口径为30cm~50c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秋千型缓冲网由相对的两侧及底部的三块网状布料拼接而成;所述秋千型缓冲网呈上宽下窄梯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双肩背带连接有防滑扣;所述防滑扣包括插入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第一梭织带与所述袋本体底部一端连接;所述插入件通过第二梭织带与所述袋本体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梭织带插入所述固定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梭织带插入所述插入件的长度均可调节;所述第一梭织带和所述第二梭织带的厚度均为2~3mm。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袋本体侧面连接有口袋;所述口袋深18~20cm,口径长8~10cm;所述口袋上端采用拉链闭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插扣的扣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插扣的插入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固定环,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扣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猕猴桃采果袋,中部采用秋千型缓冲网,下部采用布弯筒设计,在转移果子的时候不用每次取背猕猴桃采果袋,在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采摘量的同时,减少果实砸伤碰伤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猕猴桃采果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猕猴桃采果袋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猕猴桃采果袋秋千型缓冲网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猕猴桃采果袋秋千型缓冲网内部安装示意图。

图中:

1、袋本体;2、袋口;3、提把;4、布弯筒;5、秋千型缓冲网;6、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下果袋;9、可调节扣;10、防滑扣;11、双肩背带;12、口袋;13、第一梭织带;14、第二梭织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猕猴桃采果袋,所述采果袋包括袋本体1,设置于袋本体1中部的秋千型缓冲网5,连接于袋本体1下方一侧的下果袋8;所述袋本体1顶端连接有提把3,中上部设置有袋口2,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6;所述下果袋8包括垂直布筒和布弯筒4;所述袋本体1下端一侧与所述垂直布筒上口相通;所述布弯筒4上口与所述垂直布筒下口一体连接;所述垂直布筒和所述布弯筒4的口径相同,均为20cm;所述布弯筒4侧面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7;为了便于布弯筒4悬挂于袋本体1上形成阻挡结构,方便盛装猕猴桃或者在猕猴桃装满后转移猕猴桃,所述第一连接件6固定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卡扣挂钩配套使用,即位于布弯筒4上的卡扣挂钩挂到位于袋本体上的固定环上形成固定连接。

为了减少猕猴桃在采摘放入采果袋的过程中的砸伤或碰伤,所述秋千型缓冲网5两侧上端连接于所述袋本体1内。

如图2所示,所述袋本体1背部连接有双肩背带11;所述袋本体1和所述双肩背带11均采用蜂窝海绵压缩设置;所述双肩背带11通过可调节扣9调节背带长度。采用蜂窝海绵压缩设置使得采果袋在采摘过程中减轻肩部实际承重,确保背负的透气性。

优选的,所述袋本体1深度为40cm;所述袋口2口径为30cm。

如图3、图4所示,为了增加秋千型缓冲网的抗冲击力及寿命,所述秋千型缓冲网5由相对的两侧及底部三块网状布料拼接而成;所述秋千型缓冲网5呈上宽下窄梯形状。

为了防止双肩背带在采摘过程中下滑,所述双肩背带11连接有防滑扣10;所述防滑扣10包括插入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第一梭织带13与所述袋本体1底部一端连接;所述插入件通过第二梭织带14与所述袋本体1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梭织带13插入所述固定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梭织带14插入所述插入件的长度均可调节;所述第一梭织带13和所述第二梭织带14的厚度均为2mm,梭织带插入的长度可调节就可以根据采摘人的体形相应调节防滑扣的长度,更方便快捷。

为了方便随身放置小物件或者贵重物品,以及防止这些物品由口袋掉落所述袋本体1侧面连接有口袋12;所述口袋12深18cm,口径长8cm;所述口袋 12上端采用拉链闭合。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猕猴桃采果袋,所述采果袋包括袋本体1,设置于袋本体1中部的秋千型缓冲网5,连接于袋本体1下方一侧的下果袋8;所述袋本体1顶端连接有提把3,中上部设置有袋口2,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6;所述下果袋8包括垂直布筒和布弯筒4;所述袋本体1下端一侧与所述垂直布筒上口相通;所述布弯筒4上口与所述垂直布筒下口一体连接;所述垂直布筒和所述布弯筒4的口径相同,均为30cm;所述布弯筒4侧面还连接有第二连接件7;为了便于布弯筒4悬挂于袋本体1上形成阻挡结构,方便盛装猕猴桃或者在猕猴桃装满后转移猕猴桃,所述第一连接件6插扣的扣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插扣的插入件配套使用,即位于布弯筒4上的插扣的插入件插入到位于袋本体上的插扣的扣件上形成固定连接。

为了减少猕猴桃在采摘放入采果袋的过程中的砸伤或碰伤,所述秋千型缓冲网5两侧上端连接于所述袋本体1内。

如图2所示,所述袋本体1背部连接有双肩背带11;所述袋本体1和所述双肩背带11均采用蜂窝海绵压缩设置;所述双肩背带11通过可调节扣9调节背带长度。采用蜂窝海绵压缩设置使得采果袋在采摘过程中减轻肩部实际承重,确保背负的透气性。

优选的,所述袋本体1深度为60cm;所述袋口2口径为50cm。

如图3、图4所示,为了增加秋千型缓冲网的抗冲击力及寿命,所述秋千型缓冲网5由相对的两侧及底部三块网状布料拼接而成;所述秋千型缓冲网5呈上宽下窄梯形状。

为了防止双肩背带在采摘过程中下滑,所述双肩背带11连接有防滑扣10;所述防滑扣10包括插入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第一梭织带13与所述袋本体1底部一端连接;所述插入件通过第二梭织带14与所述袋本体1底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梭织带13插入所述固定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梭织带14插入所述插入件的长度均可调节;所述第一梭织带13和所述第二梭织带14的厚度均为3mm,梭织带插入的长度可调节就可以根据采摘人的体形相应调节防滑扣的长度,更方便快捷。

为了方便随身放置小物件或者贵重物品,以及防止这些物品由口袋掉落所述袋本体1侧面连接有口袋12;所述口袋12深20cm,口径长10cm;所述口袋 12上端采用拉链闭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