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造型多穿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327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造型多穿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造型多穿衣。



背景技术:

目前,服装发展的方向多元化,造型多种多样,逐渐突破传统的款式。在新款式出现的同时,淘汰速度也在逐渐提升,衣服的丢弃造成很大的浪费,并且新衣的添置使衣物塞满衣橱,既不方便又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造型多穿衣,可变换成多种穿法,功能性强,实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变造型多穿衣,包括中部的布料主体和上下两侧的布料延伸部,在布料主体和布料延伸部之间为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为螺纹针织布料;所述连接区域的宽度小于布料延伸部的宽度,所述布料延伸部的宽度小于等于布料主体的宽度;所述连接区域内同侧面的左、右边缘分别设有扣子和扣眼,位置左、右对称;在布料主体中间设有纵向的“一”字型开口,所述“一”字型开口的长度为中部的布料主体长度的1/5~1/6;在所述布料主体两侧分别设有侧扣和侧扣眼,所述侧扣、侧扣眼总数分别为四个,且位置相错对应:于布料主体上端左侧设有两个侧扣,于布料主体上端右侧设有两个侧扣眼,于布料主体下端左侧设有两个侧扣眼,于布料主体下端右侧设有两个侧扣,侧扣和侧扣眼的位置上下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布料延伸部上的扣子、扣眼与下侧布料延伸部上的扣子、扣眼的位置左、右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区域与布料主体、布料延伸部之间分别为弧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布料主体长100-120cm、宽35-45cm;所述布料延伸部长10-15cm、宽35-45cm;所述连接区域长5-10cm、宽30-35cm;所述“一”字型开口长20-30c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可变造型多穿衣具有多种可变造型。此多穿衣具有披件、马甲、围巾等多种穿法,功能性强,实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2: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第一种穿法。

图3: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第二种穿法。

图4: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第三种穿法。

图5: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第四种穿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变造型多穿衣,包括中部的布料主体1和上下两侧的布料延伸部2,在布料主体1和布料延伸部2之间为连接区域3,所述连接区域为3螺纹针织布料;所述连接区域3的宽度小于布料延伸部2的宽度,所述布料延伸部2的宽度小于等于布料主体1的宽度。

所述连接区域3内同侧面的左、右边缘分别设有扣子4和扣眼5,位置左、右对称;在布料主体1中间设有纵向的“一”字型开口6,所述“一”字型开口6的长度为中部的布料主体1长度的1/5~1/6。

在所述布料主体1两侧分别设有侧扣7和侧扣眼8,所述侧扣7、侧扣眼8总数分别为四个,且位置相错对应:于布料主体1上端左侧设有两个侧扣7,于布料主体1上端右侧设有两个侧扣眼8,于布料主体1下端左侧设有两个侧扣眼8,于布料主体1下端右侧设有两个侧扣7,侧扣7和侧扣眼8的位置上下对称。

所述上侧布料延伸部2上的扣子4、扣眼5与下侧布料延伸部2上的扣子4、扣眼5的位置左、右相反。

所述连接区域3与布料主体1、布料延伸部2之间分别为弧形连接。

所述布料主体1长100-120cm、宽35-45cm;所述布料延伸部2长10-15cm、宽35-45cm;所述连接区域3长5-10cm、宽30-35cm;所述“一”字型开口6长20-30cm。

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第一种穿法,如图2所示:“一”字型开口6套于头部,布料主体1的左右边分别穿在左右臂上,通过侧扣7扣好,末端的布料延伸部2环绕于手腕处,通过扣子4扣好。

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第二种穿法,如图3所示:“一”字型开口6套于头部,布料主体1纵向穿于人身上,通过两侧的侧扣7扣于人体侧面,布料延伸部2作为前后的服装下摆。

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第三种穿法,如图4所示:布料主体1沿“一”字型开口6对折,作为围巾未在脖子上,末端的布料延伸部2可通过扣子4扣好。

可变造型多穿衣的第四种穿法,如图5所示:布料主体1沿“一”字型开口6对折,交叉围于胸前,两个布料延伸部2相交处,通过扣子4扣好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