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高弹性吸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10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高弹性吸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高弹性吸震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鞋子的舒适度,而鞋底对鞋子的舒适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鞋底,由于其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的问题,使得鞋底整体的重量较重,吸震效果差,长时间穿着容易使人脚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高弹性吸震鞋底。

为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高弹性吸震鞋底,包括中底,所述中底包括TPU容槽、与所述TPU容槽适配粘合并形成密封容腔的TPU盖片、填充于所述密封容腔内的高弹性体,所述TPU盖片上设有位于脚跟位置的进气装置和位于脚掌位置的出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和所述出气装置均与所述密封容腔和大气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底的结构是根据人步行的特点来设计的,正常人步行时,一般都是脚跟先着地,然后再到脚掌着地,接着,脚跟先离地,然后再到脚掌离地。中底的高弹性体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吸震效果,从脚跟着地到脚掌着地的过程中,中底从位于脚跟的一端开始逐渐受到压力,并将密封容腔内的空气从脚跟一端逐渐挤向出气装置,由出气装置排出;从脚跟离地到脚掌离地的过程中,中底从位于脚跟的一端开始逐渐脱离压力,同时高弹性体也从位于脚跟的一端开始逐渐恢复弹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大气的空气从进气装置进入密封容腔内;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使中底起到很好的吸震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高弹性体为由丝状的热塑性材料呈不规则粘接而成的多孔高弹性体。多孔的设计可有效地减轻高弹性体的重量,也可增大其弹性和吸震性能。所述热塑性材料可以是TPU、NY、ON、TPEE或PVC等热塑性材料,也可以采用废旧轮胎等具有热塑性的再生原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TPU容槽和TPU盖片均由厚度为0.5~1.3mm的TPU薄膜制成。TPU薄膜是一种环保材料,其具有其它塑料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本实用新型根据鞋底部件的不同需求来选用不同厚度的TPU薄膜,以使鞋底的整体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装置设有单向进气阀,所述出气装置设有单向出气阀。如此,可限定密封容腔的进气路径和排气路径,保证中底的吸震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弹性吸震鞋底还包括与所述TPU容槽的外底面粘接的大底。

进一步地,所述大底的材料为橡胶、TPR、EVA中的一种或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弹性吸震鞋底还包括与所述TPU盖片的上表面粘接的足部适应层。所述足部适应层的作用是:使鞋帮易于与鞋底贴合,同时进一步增大鞋底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足部适应层由PU发泡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足部适应层的表面包裹有厚度为0.03~0.3mm的TPU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设有具备良好吸震性能的中底,该中底由TPU容槽、与TPU容槽适配粘合并形成密封容腔的TPU盖片及填充于密封容腔内的高弹性体组成,且TPU盖片上设有位于脚跟位置的进气装置和位于脚掌位置的出气装置,该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均与密封容腔和大气连通。伴随人脚走路时,高弹性体、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会使密封容腔内形成空气循环,从而起到缓冲和吸震作用。同时,高弹性体的高弹性能和多孔结构可进一步提升中底的吸震和缓冲效果,减轻鞋底的重量,增加鞋底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高弹性吸震鞋底的剖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中底的俯视图。

图中,中底1、TPU容槽2、密封容腔3、TPU盖片4、高弹性体5、进气装置6、出气装置7、单向进气阀8、单向出气阀9、大底10、足部适应层11、TPU薄膜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循环的高弹性吸震鞋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中底1,中底1包括TPU容槽2、与TPU容槽2适配粘合并形成密封容腔3的TPU盖片4、填充于密封容腔3内的高弹性体5,TPU盖片4上设有位于脚跟位置的进气装置6和位于脚掌位置的出气装置7,进气装置6和出气装置7均与密封容腔3和大气连通。

本实施例中,中底的结构是根据人步行的特点来设计的,正常人步行时,一般都是脚跟先着地,然后再到脚掌着地,接着,脚跟先离地,然后再到脚掌离地。中底1的高弹性体5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吸震效果,从脚跟着地到脚掌着地的过程中,中底1从位于脚跟的一端开始逐渐受到压力,并将密封容腔3内的空气从脚跟一端逐渐挤向出气装置7,由出气装置7排出;从脚跟离地到脚掌离地的过程中,中底1从位于脚跟的一端开始逐渐脱离压力,同时高弹性体5也从位于脚跟的一端开始逐渐恢复弹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大气的空气从进气装置6进入密封容腔3内;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使中底1起到很好的吸震作用。

具体地,高弹性体5为由丝状的热塑性材料呈不规则粘接而成的多孔高弹性体。多孔的设计可有效地减轻高弹性体5的重量,也可增大其弹性和吸震性能。

具体地,TPU容槽2和TPU盖片4均由厚度为0.8mm的TPU薄膜制成。本实施例根据鞋底部件的不同需求来选用不同厚度的TPU薄膜,以使鞋底的整体效果更佳。

具体地,进气装置6设有单向进气阀8,出气装置7设有单向出气阀9。如此,可限定密封容腔3的进气路径和排气路径,保证中底的吸震效果。

具体地,高弹性吸震鞋底还包括与TPU容槽2的外底面粘接的大底10。具体地,大底10为橡胶材料。

具体地,高弹性吸震鞋底还包括与TPU盖片4的上表面粘接的足部适应层11。足部适应层11的作用是:使鞋帮易于与鞋底贴合,同时进一步增大鞋底的弹性,足部适应层11由PU发泡材料制成。

具体地,足部适应层11的表面包裹有厚度为0.08mm的TPU薄膜12。

本实施例中,高弹性吸震鞋底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8mm的TPU薄膜进行热真空成型,制成鞋底外形轮廓的TPU容槽;

2)将高弹性体放入TPU容槽中;

3)将另一0.8mm的TPU薄膜制成与TPU容槽形状适配的TPU盖片;

4)将设有单向进气阀的进气装置装于TPU盖片上并与鞋底脚跟的位置对应;

5)将设有单向出气阀的出气装置装于TPU盖片上并与鞋底脚掌的位置对应;

6)将装有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的TPU盖片盖于TPU容槽上并与TPU容槽的上边部粘合密封连接,得到中底;

7)将大底贴合并粘接于中底的底面;

8)将步骤(7)得到的产品放入中底模具内,然后放入位于中底上方的0.08mm的TPU薄膜,真空成型,然后在中底与真空成型的0.08mm的TPU薄膜之间注入PU发泡材料,烘干成型,最后去掉位于进气装置和出气装置上的TPU薄膜,得到高弹性吸震鞋底。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