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0553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



背景技术:

在电力营销特别是业扩业务方面,客户通过电力企业提供的各种渠道提交新装工单时,需要业扩工作人员及时的处理工单,在施工过程中也需及时的掌握各种待办情况,通过智能手坏,在有新的业务需要办理时,能够及时的得到通知消息,也方便将业务流转到下一办理人处。随着移动终端智能化的发展,现行的智能手环功能越来越强大,在与各种移动终端进行连接进行数据传输时,往往需要通过数据线建立连接关系,若数据线异常会导致连接失败,非常不方便,而且智能手环在使用过程,若不经意脱落很少被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直接和移动终端连接并且具有脱落预警的智能手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包括手环主体和腕带,所述腕带与手环主体的相对两端连接,手环主体上表面设有显示屏,手环主体上表面位于显示屏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底均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手环主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连接的报警器,所述手环主体一端设有突出端面的USB接口,另一端设有突出端面的micro-USB接口,所述腕带与手环主体连接的两端分别设有与USB接口和micro-USB接口相适配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腕带与手环主体连接的两端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延伸部和与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一盲孔相适配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二盲孔相适配的第二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形状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为轻触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的内侧壁表面分别设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外表面设有与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相适配的第五凹槽和第六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的内壁均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所述腕带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力智能办公手环的主体两端分别设有突出端面的USB接口和micro-USB接口,便于智能手环可以直接与移动终端连接,若智能手环主体与腕带分离,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由闭合状态转为开启状态,触发手环主体上的报警器进行预警,实现智能手环脱落预警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的实施例的第一盲孔和第一凸起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主体;2、腕带;101、显示屏;102、第一凹槽;103、第二凹槽;104、第一盲孔;1041、第三凸起;1042、第一开关;105、第二盲孔;106、USB接口;107、micro-USB接口;108、报警器;201、第一延伸部;202、第二延伸部;203、第一凸起;2031、第五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手环主体两端分别设有突出端面的USB接口和micro-USB接口,腕带与手环主体连接的两端分别设有与USB接口和micro-USB接口相适配的凹槽,凹槽设有开关,若智能手环主体与腕带分离,开关由闭合状态转为开启状态,触发手环主体上的报警器进行预警。

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包括手环主体1和腕带2,所述腕带2与手环主体1的相对两端连接,手环主体上表面设有显示屏101,手环主体上表面位于显示屏10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02和第二凹槽103,所述第一凹槽102和第二凹槽103的槽底均设有第一盲孔104和第二盲孔105,所述第一盲孔104和第二盲孔105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关1042和第二开关,所述手环主体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开关1042和第二开关连接的报警器108,所述手环主体1一端设有突出端面的USB接口106,另一端设有突出端面的micro-USB接口107,所述腕带2与手环主体1连接的两端分别设有与USB接口106和micro-USB接口107相适配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腕带2与手环主体1连接的两端设有与第一凹槽102相适配的第一延伸部201和与第二凹槽103相适配的第二延伸部202,所述第一延伸部201上设有与第一盲孔104相适配的第一凸起203,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二盲孔相适配的第二凸起。

手环主体先通过突出端面的USB接口和micro-USB接口分别装入腕带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接着腕带上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分别压入手环主体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最后腕带上的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凸起分别压入手环主体上的第一凹槽的第一盲孔和第二凹槽的第二盲孔,此时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为关闭状态,报警器处于关闭状态,一旦第一盲孔或第二盲孔与第一凸起或第二凸起分离,就会触发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使得报警器报警,提醒手环主体与腕带分离。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电力智能办公手环的主体两端分别设有突出端面的USB接口和micro-USB接口,便于智能手环可以直接与移动终端连接,若智能手环主体与腕带分离,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由闭合状态转为开启状态,触发手环主体上的报警器进行预警,实现智能手环脱落预警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01和第二延伸部202的形状分别与第一凹槽102和第二凹槽103的形状相同。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的形状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相同便于手环主体与腕带的定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1042和第二开关均为轻触开关。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为轻触开关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盲孔104和第二盲孔105的侧壁表面分别设有第三凸起1041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一凸起203和第二凸起外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三凸起1041和第四凸起相适配的第五凹槽2031和第六凹槽。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第一盲孔的侧壁表面设置第三凸起,在第一凸起外表面设置与第三凸起相适配的第五凹槽,可以增加第一盲孔和第一凸起的连接紧密性,不容易脱落,其中第二盲孔和第二凸起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盲孔和第一凸起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盲孔104和第二盲孔105的内壁均设有防滑纹。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防滑纹可以增加盲孔表面粗糙度,与第一凸起连接更加紧密,达到防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203和第二凸起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防滑纹可以增加盲孔表面粗糙度,与第一盲孔连接更加紧密,达到防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腕带2为橡胶材质。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腕带2为橡胶材质便于穿戴,考虑第一凸起也是橡胶材质,更容易与第一盲孔连接。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包括手环主体1和腕带2,所述腕带2与手环主体1的相对两端连接,手环主体上表面设有显示屏101,手环主体上表面位于显示屏10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02和第二凹槽103,所述第一凹槽102和第二凹槽103的槽底均设有第一盲孔104和第二盲孔105,所述第一盲孔104和第二盲孔105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关1042和第二开关,所述手环主体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开关1042和第二开关连接的报警器108,所述手环主体1一端设有突出端面的USB接口106,另一端设有突出端面的micro-USB接口107,所述腕带2与手环主体1连接的两端分别设有与USB接口106和micro-USB接口107相适配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腕带2与手环主体1连接的两端设有与第一凹槽102相适配的第一延伸部201和与第二凹槽103相适配的第二延伸部202,所述第一延伸部201上设有与第一盲孔104相适配的第一凸起203,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二盲孔相适配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延伸部201和第二延伸部202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02和第二凹槽103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开关1042和第二开关均为轻触开关;所述第一盲孔104和第二盲孔105的内侧壁表面分别设有第三凸起1041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一凸起203和第二凸起外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三凸起1041和第四凸起相适配的第五凹槽2031和第六凹槽;所述第一盲孔104和第二盲孔105的内壁均设有防滑纹;所述第一凸起203和第二凸起外表面均设有防滑纹;所述腕带2为橡胶材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智能办公手环,手环主体两端分别设有突出端面的USB接口和micro-USB接口,便于智能手环可以直接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腕带与手环主体连接的两端分别设有与USB接口和micro-USB接口相适配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手环主体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底均设有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手环主体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连接的报警器,所述腕带与手环主体连接的两端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延伸部和与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一盲孔相适配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延伸部上设有与第二盲孔相适配的第二凸起,若智能手环主体与腕带分离,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由闭合状态转为开启状态,触发手环主体上的报警器进行预警,实现智能手环脱落预警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