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皮鞋的鞋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6925发布日期:2018-08-14 17:35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鞋,特别涉及一种儿童皮鞋的鞋跟。



背景技术:

皮鞋是指以天然皮革为鞋面,以皮革或橡胶、塑料、PU发泡、PVC等为鞋底,经缝绱、胶粘或注塑等工艺加工成型的鞋类。皮鞋透气、吸湿,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是各类鞋靴中品位最高的鞋。

目前,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104535Y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女士减震高跟鞋,包括鞋帮、鞋底、中底、内底与鞋跟,在鞋跟底面还设置有一层天皮,减少鞋跟受到磨损,在内底与中底之间设置有发泡材料透气层,中底的后跟底部安装有钢钩心,而在中底的后跟中间部嵌装有减震垫,中底前掌部嵌装有发泡材料减震片,并在发泡材料减震片下面的鞋底上嵌装有高弹性片,可以吸收行走时地面对人体的冲击,穿着舒适、不易疲劳。

但是鞋跟与鞋底之间大多采用胶粘,而皮鞋的鞋跟都较高,立足不稳容易歪斜从而造成鞋跟与鞋底连接不稳,胶粘面侧边发生开胶现象,而且鞋跟与鞋底的连接部侧边受到磨损与水浸,同样可能会导致开胶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皮鞋的鞋跟,具有增强鞋跟本体与鞋底之间连接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儿童皮鞋的鞋跟,包括鞋跟本体,所述鞋跟本体包括与鞋底连接的支撑体、设置于支撑体底部的天皮与设置在支撑体侧壁上的外皮,所述外皮将支撑体侧壁完全包裹住并向上延伸与鞋底相连接,所述外皮采用与鞋帮同一种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外皮将支撑体与鞋底之间的胶粘面边沿覆盖,防止胶粘面边沿受到磨损或者接触到水导致开胶,外皮与鞋底侧边相连接进一步增强了鞋跟本体与鞋底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立足不稳时外皮拉紧鞋跟本体与鞋底,使鞋跟本体与鞋底不易发生单侧开胶;外皮还能够加强鞋跟本体结构强度并对支撑体侧壁起到防磨损保护作用,且外皮与鞋帮同材质还提高了皮鞋整体完整度与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皮采用从两侧围拢方式将支撑体包裹住,所述外皮与支撑体之间使用粘着剂粘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粘着剂能够增强外皮与支撑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从两侧围拢相比较于套接支撑体的方式更加易于添加粘着剂,且许多材质的外皮无法直接形成套状,采用片状包围方式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体侧壁上设有从支撑体顶部延伸到支撑体底部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皮从支撑体两侧围拢的两端边部嵌入固定槽中进行胶粘固定,防止外皮两端边沿粘合处向外翻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槽设置在支撑体朝向鞋底前端方向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槽隐藏在鞋底底部拱形位置,减少外皮两端边沿与外物接触,还提高了鞋跟本体整体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天皮沿支撑体外侧一周设有凸沿,所述外皮朝向支撑体底部的侧边与凸沿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沿贴合外皮侧边,将外皮边沿胶粘处遮盖,使外皮不易开胶向外翻卷,并且使外皮包裹在支撑体上后能够与凸沿侧壁保持平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体朝向鞋底前端方向的侧壁上设有朝远离支撑体与鞋底方向设置的斜坡,使支撑体呈底部端面面积大于顶部端面面积的台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台体结构增强了鞋跟本体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凸缘沿支撑体顶部与鞋底底部粘合端面边缘围拢形成粘连区,所述连接凸缘朝向粘连区的内壁能够贴合鞋底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鞋底后端嵌在连接凸缘围拢形成的粘连区内,再利用粘着剂对鞋底与支撑体进行胶粘,而连接凸缘增大了鞋跟本体与鞋底之间的粘合面积,并且连接凸缘顶在鞋底脚后跟边沿位置,鞋跟本体不易发生向单侧歪斜导致另一侧开胶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皮朝连接凸缘内侧翻转并贴合在连接凸缘内壁与鞋底侧壁之间,脚后跟位置的所述鞋底完全嵌在连接凸缘的粘连区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皮翻折进连接凸缘内壁与鞋底侧壁之间,增加了连接凸缘与鞋底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使鞋底不易脱出,而鞋底完全嵌在粘连区内使外皮与鞋帮相互贴合,由于外皮与鞋帮采用相同材质,能够使鞋子表面更加整体与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支撑体侧壁上设置外皮,利用外皮将支撑体侧壁完全包裹住并向上延伸与鞋底相连接,能够加强鞋跟本体结构强度并对支撑体侧壁起到防磨损保护作用,且外皮将支撑体与鞋底之间胶粘的粘连区边沿覆盖,防止胶粘面边沿受到磨损或者接触到水导致开胶,外皮与鞋底侧边粘连进一步增强了鞋跟本体与鞋底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立足不稳时外皮拉紧鞋跟本体与鞋底,使鞋跟本体与鞋底不易发生单侧开胶;

2、通过在支撑体顶部设置连接凸缘,且连接凸缘沿支撑体顶部与鞋底底部粘合端面边缘围拢形成粘连区,将鞋底后端嵌在连接凸缘围拢形成的粘连区内,再利用粘着剂对鞋底与支撑体进行胶粘,而连接凸缘增大了鞋跟本体与鞋底之间的粘合面积,并且连接凸缘顶在鞋底脚后跟边沿位置,鞋跟本体不易发生向单侧歪斜导致另一侧开胶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鞋底与鞋跟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鞋底与鞋跟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鞋跟本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鞋底;2、鞋帮;3、鞋跟本体;4、脚掌前端;5、脚掌中段;6、脚后跟端;7、支撑体;8、天皮;9、外皮;10、斜坡;11、连接凸缘;12、粘连区;13、凸沿;14、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儿童皮鞋的鞋跟,如图1、图2所示,包括鞋跟本体3,鞋底1与人体脚掌形状配合并分为脚掌前端4、脚掌中段5与脚后跟端6,鞋帮2沿鞋底1边沿一周固定连接,能够包裹住脚掌,鞋跟本体3固定连接在鞋底1的脚后跟端6底部,支撑脚后跟端6脱离地面,减少脚后跟端6与地面接触造成的直接磨损。

如图2所示,鞋跟本体3包括支撑体7、天皮8与外皮9,支撑体7与脚后跟端6底部通过胶粘连接,且支撑体7朝向脚掌前端4方向的侧壁为朝远离支撑体7与鞋底1方向延伸的斜坡10,使支撑体7呈底部端面面积大于顶部端面面积的台体,使用台体结构增强鞋跟本体3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天皮8固定连接在支撑体7底部,对支撑体7底部起保护作用,减少磨损,而外皮9将支撑体7侧壁完全包裹住并向上延伸与鞋底1相连接,能够加强鞋跟本体3结构强度并对支撑体7侧壁起到防磨损保护作用。

如图2、图3所示,支撑体7顶部设有连接凸缘11,连接凸缘11沿支撑体7顶部与鞋底1底部粘合端面边缘围拢形成粘连区12,连接凸缘11朝向粘连区12的内壁能够贴合鞋底1表面。将鞋底1脚后跟端6嵌在连接凸缘11围拢形成的粘连区12内,再利用粘着剂对鞋底1与支撑体7进行胶粘,连接凸缘11能够增大鞋跟本体3与鞋底1之间的粘合面积,并且连接凸缘11顶在脚后跟端6边沿位置,鞋跟本体3不易发生向单侧歪斜导致另一侧开胶的情况。

如图2、图3所示,外皮9朝连接凸缘11内侧翻转并贴合在连接凸缘11内壁与鞋底1侧壁之间,增加了连接凸缘11与鞋底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使鞋底1不易脱出,而脚后跟端6能够完全嵌在连接凸缘11的粘连区12内。且外皮9将支撑体7与鞋底1之间胶粘的粘连区12边沿覆盖,防止胶粘面边沿受到磨损或者接触到水导致开胶,外皮9与鞋底1侧边粘连进一步增强了鞋跟本体3与鞋底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立足不稳时外皮9拉紧鞋跟本体3与鞋底1,使鞋跟本体3与鞋底1不易发生单侧开胶。

如图1、图2所示,外皮9采用与鞋帮2同一种材质,当脚后跟端6完全嵌入连接凸缘11围成的粘连区12内时外皮9与鞋帮2贴合,提高了皮鞋整体完整度与美观度。

如图4所示,天皮8沿支撑体7外侧一周延伸出凸沿13,外皮9朝向支撑体7底部的侧边能够与凸沿13贴合,且外皮9与支撑体7之间使用粘着剂粘合,利用凸沿13贴合外皮9侧边,将外皮9与支撑体7胶粘处底部边沿遮盖,使外皮9不易开胶向外翻卷,并且使外皮9包裹在支撑体7上后能够与凸沿13侧壁保持平整。外皮9采用从两侧围拢方式将支撑体7包裹住,相比较于套接支撑体7的方式更加易于添加粘着剂,且许多材质的外皮9无法直接形成套状,采用片状包围方式更加方便。

如图1、图4所示,支撑体7的斜坡10上开有从支撑体7顶部延伸到支撑体7底部的固定槽14,将外皮9从支撑体7两侧围拢的两端边部嵌入固定槽14中进行胶粘固定,防止外皮9两端边沿粘合处向外翻卷。而斜坡10在支撑体7朝向鞋底1脚掌前端4的一侧,能够将固定槽14隐藏在鞋底1拱形位置,减少外皮9两端边沿与外物接触,还提高了鞋跟本体3整体美观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