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693发布日期:2018-11-07 20:1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



背景技术:

讲台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备的家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本教学用具,比如粉笔、白板笔、板刷等,少量粉笔或白班笔直接置与黑板或白板下端的横槽里,备用的粉笔、白班笔零星的教学用具往往直接置与讲台上,影响讲台的整洁,且使用不便,另外一些老师上课需要带一些教学用具来更加形象的授课,讲台上也没有过多的地方放置,也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解决了讲台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备的家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基本教学用具,比如粉笔、白板笔、板刷等,少量粉笔或白班笔直接置与黑板或白板下端的横槽里,备用的粉笔、白班笔零星的教学用具往往直接置与讲台上,影响讲台的整洁,且使用不便,另外一些老师上课需要带一些教学用具来更加形象的授课,讲台上也没有过多的地方放置,也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与第一放置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左侧面卡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表面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与把手的左侧面相连接,所述转轴的左端与螺纹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柱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端均与第一放置盒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位于第二放置盒的下方,所述第二放置盒的背面分别与弹簧和伸缩杆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和伸缩杆背面的一端均与箱体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接在伸缩杆的外表面,所述箱体的左侧面与第一盖板的右侧面搭接,所述第一盖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放置盒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右侧面卡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套接在滑杆表面,所述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着旋钮,所述滑杆的左端与凹槽内壁的右侧面搭接,所述第一放置盒的右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

优选的,所述握把的内壁设有海绵,且海绵的厚度为三厘米。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的上表面分别与背带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放置盒的正面搭接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背面穿过箱体正面开设的第二通孔并与第二放置盒的正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为矩形,所述第二放置盒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长度为箱体的三分之二,且滑槽的长度与第一放置盒的长度相等。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通过把手、转轴、螺纹柱、螺纹帽、固定杆、第一放置盒、滑块、滑槽、固定板、第一盖板、旋钮、凹槽、伸缩杆、弹簧、第二放置盒和箱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使用人转动把手,转轴带动螺纹柱转动,螺纹柱表面套接有螺纹帽,从而使得螺纹帽带动两个固定杆转动,第一放置盒在两个固定杆的带动下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移动,从而向左移动,然后推动固定板通过通孔向左移动,带动第一盖板,直至完全推出第一放置盒,使用完毕后反向转动把手带动第一放置盒向右移动,直至复位,通过将旋钮从凹槽中拔出,使得伸缩杆在弹簧的带动下向外移动,带动第二放置盒向外移动,使用完毕后将第二放置盒推入箱体,旋钮插入凹槽内,从而使得使用人员可以携带更多的教学用具,方便了携带,且使用方法简单移动,极大的提高了实用性。

2、该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通过设置矩形的箱体,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实用与各种环境,大大提高了实用效果,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滑槽、3滑块、4第一放置盒、5固定杆、6螺纹帽、7转轴、8轴承、9把手、10螺纹柱、11旋钮、12滑杆、13滑套、14固定块、15凹槽、16挡板、17背带、18握把、19第二放置盒、20第一盖板、21固定板、22第一通孔、23伸缩杆、24弹簧、25第二盖板、26第二通孔、2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包括箱体1,箱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14,且两个固定块14的上表面分别与背带17的两端固定连接,通过在两个固定块14上设置背带17,使得使用人员在使用时更加方便,便于携带,箱体1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2,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3,滑槽2的长度为箱体1的三分之二,且滑槽2的长度与第一放置盒4的长度相等,通过设置滑槽2和滑块3的设置,使得旋转把手9,第一放置盒4在两个固定杆5和螺纹柱10的带动下向左移动,滑块3在滑槽2内向左运动,更加平稳的带动第一放置盒4推动固定板21,大大提高了稳定性使得操作过程更加平稳,不易出现卡顿的情况,滑块3的顶端与第一放置盒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箱体1的左侧面卡接有轴承8,轴承8的内表面套接有转轴7,转轴7的右端与把手9的左侧面相连接,转轴7的左端与螺纹柱10的右端固定连接,螺纹柱10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6,螺纹帽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固定杆5的左端均与第一放置盒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箱体1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2,箱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6,且挡板16位于第二放置盒19的下方,第二放置盒19的正面搭接第二盖板25,第二盖板2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7,连接板27的背面穿过箱体1正面开设的第二通孔26并与第二放置盒19的正面固定连接,箱体1为矩形,第二放置盒19为矩形,通过设置箱体1为矩形,使得该装置在携带时更加方便,节省了占用空间,便于存放,通过设置矩形的第二放置盒19,使得第二放置盒19的体积更大,存放的教学用具更多,从而使得使用人可以更加形象的授课,第二放置盒19的背面分别与弹簧24和伸缩杆23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24和伸缩杆23背面的一端均与箱体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弹簧24套接在伸缩杆23的外表面,箱体1的左侧面与第一盖板20的右侧面搭接,第一盖板2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右侧面穿过第一通孔22并与第一放置盒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箱体1的右侧面卡接有滑套13,滑套13套接在滑杆12表面,通过设置滑套13使得旋钮11带动滑杆12通过滑套13拔出凹槽15,第二放置盒19在伸缩杆23和弹簧24的作用下弹出箱体1,使得旋钮11拔出凹槽15时滑杆12运行的更加平稳,不会出现卡顿的状况,滑杆12的右端固定连接着旋钮11,滑杆12的左端与凹槽15内壁的右侧面搭接,第一放置盒4的右侧面开设有凹槽15,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18,握把18的内壁设有海绵,且海绵的厚度为三厘米,通过在握把18的内壁设置海绵,从而减少了箱体1对使用人的压力,减轻了使用人的负担。

使用时,通过操作把手9,使得把手9通过转轴7带动螺纹柱10正转,从而使得螺纹柱10带动第一放置盒4向左运动,同时第一放置盒4通过滑块3带动向左移动,使得第一放置盒4推动固定板21向左移动,使得固定板21带动向左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放置盒4从箱体1内推出,当第一放置盒4需要收回时,通过逆旋转把手9,第一放置盒4向右移动,当需要打开第二放置盒19时,通过将旋钮11向右拉,带动滑杆12通过滑套13,离开凹槽15,使得第二放置盒19在伸缩装置和弹簧24的作用下,推动第二放置盒19向外移动,使得第二放置盒19带动第二盖板25向外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放置盒19离开箱体1,当需要回收第二放置盒19时,通过将第二放置盒19推回箱体1内,使得第二放置盒19推动弹簧24和伸缩装置进入箱体1,同时将旋钮11推回凹槽15,从而使得第二放置盒19完全进入箱体1,从而提高了使用人员携带教具的数量,减轻了使用人员的负担。

综上可得,1、该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通过把手9、转轴7、螺纹柱10、螺纹帽6、固定杆5、第一放置盒4、滑块3、滑槽2、固定板21、第一盖板20、旋钮11、凹槽15、伸缩杆23、弹簧24、第二放置盒19和箱体1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使用人转动把手9,转轴7带动螺纹柱10转动,螺纹柱10表面套接有螺纹帽6,从而使得螺纹帽6带动两个固定杆5转动,第一放置盒4在两个固定杆5的带动下通过滑块3在滑槽2内移动,从而向左移动,然后推动固定板21通过通孔向左移动,带动第一盖板20,直至完全推出第一放置盒4,使用完毕后反向转动把手9带动第一放置盒4向右移动,直至复位,通过将旋钮11从凹槽15中拔出,使得伸缩杆23在弹簧24的带动下向外移动,带动第二放置盒19向外移动,使用完毕后将第二放置盒19推入箱体1,旋钮11插入凹槽15内,从而使得使用人员可以携带更多的教学用具,方便了携带,且使用方法简单移动,极大的提高了实用性。

2、该便于携带的教具收纳盒,通过设置矩形的箱体1,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实用与各种环境,大大提高了实用效果,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