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7223发布日期:2018-09-11 20:08阅读:19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表带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表带结构。



背景技术:

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查看时间只需要掏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看到,手表则更多的成为一种装饰品。表带作为手表的重要组成,设计制作精良的表带无疑能够吸引更多的眼球,得到旁人的关注,而皮表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同一块表盘更换不同风格的皮表带需要整块的更换表带,使用成本高,且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风格更换方便,使用成本低的表带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第二表带的末端处连接有环形表扣和扣针,所述第一表带远离手腕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固定有薄片胶磁A,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形状尺寸与之匹配的第一皮料片,所述第一皮料片对应所述薄片胶磁A的一侧固定有薄片胶磁B,所述第一皮料片通过所述薄片胶磁A与所述薄片胶磁B的磁吸附与所述第一表带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皮料片上对应所述表带孔开设有供所述扣针穿过的过孔;所述第二表带远离手腕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固定有薄片胶磁C,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形状尺寸与之匹配的第二皮料片,所述第二皮料片对应所述薄片胶磁C的一侧固定有薄片胶磁D,所述第二皮料片通过所述薄片胶磁C与所述薄片胶磁D的磁吸附与所述第二表带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由于,所述第一皮料片通过所述薄片胶磁A与所述薄片胶磁B的磁吸附与所述第一表带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皮料片通过所述薄片胶磁C与所述薄片胶磁D的磁吸附与所述第二表带可拆卸地连接,用户想要更滑表带风格时,取下当前的所述第一皮料片和第二皮料片,换上新风格的所述第一皮料片和第二皮料片即可,风格更换方便,使用成本低;同时,根据用户需要,定制所述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以及与之匹配的第一皮料片和第二皮料片的造型,使得表带更易私人定制化,能够充分展现用户个性与品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表带朝向手腕的一侧并列开设有若干道横跨所述第一表带的第一通气凹槽,所述第二表带朝向手腕的一侧并列开设有若干道横跨所述第二表带的第二通气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所述第一通气凹槽和第二通气凹槽流通空气,使用户在佩戴手表时,表带能够有效通风,防止手腕闷热易汗,避免细菌滋生带来的健康问题。

进一步,所述第一表带朝向手腕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道纵跨所述第一表带的第三通气凹槽,所述第二表带朝向手腕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道纵跨所述第二表带的第四通气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所述第三通气凹槽和第四通气凹槽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空气流通的性能。

进一步,所述第二表带上套接有可在所述第二表带上位移的防脱环套,所述第一表带的末端可穿过所述防脱环套,并与所述防脱环套的内壁作弹性过盈配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所述防脱环套防止所述第一表带的末端在穿过所述防脱环套后轻易脱出,保证本实用新型佩戴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环形表扣为磁性金属表扣,所述扣针为磁性金属扣针,所述扣针可磁吸附于所述环形表扣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扣针划伤用户皮肤或衣物等。

进一步,所述薄片胶磁A胶合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底壁。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所述薄片胶磁A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底壁固定的可靠性,生产制作简便。

进一步,所述薄片胶磁B胶合固定于所述第一皮料片对应所述薄片胶磁A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所述薄片胶磁B与所述第一皮料片固定的可靠性,生产制作简便。

进一步,所述薄片胶磁C胶合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底壁。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所述薄片胶磁C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底壁固定的可靠性,生产制作简便

进一步,所述薄片胶磁D胶合固定于所述第二皮料片对应所述薄片胶磁C的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所述薄片胶磁D与所述第二皮料片固定的可靠性,生产制作简便

进一步,所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均由天然橡胶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天然橡胶制作的所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经久耐用、防水防汗,具有更好的佩戴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表带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二表带;2-防脱环套;3-环形表扣;4-扣针;5-第三通气凹槽;6-第四通气凹槽;7-表带孔;8-第一表带;9-第一通气凹槽;10-第二通气凹槽;11-第二皮料片;12-过孔;13-第一皮料片;14-薄片胶磁B;15-薄片胶磁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表带结构,包括第一表带8和第二表带1,第一表带8上设置有多个表带孔7,第二表带1的末端处连接有环形表扣3和扣针4,第一表带8远离手腕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底壁固定有薄片胶磁A15,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形状尺寸与之匹配的第一皮料片13,第一皮料片13对应薄片胶磁A15的一侧固定有薄片胶磁B14,第一皮料片13通过薄片胶磁A15与薄片胶磁B14的磁吸附与第一表带8可拆卸地连接,第一皮料片13上对应表带孔7开设有供扣针4穿过的过孔12;第二表带1远离手腕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底壁固定有薄片胶磁C,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形状尺寸与之匹配的第二皮料片11,第二皮料片11对应薄片胶磁C的一侧固定有薄片胶磁D,第二皮料片11通过薄片胶磁C与薄片胶磁D的磁吸附与第二表带1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表带8朝向手腕的一侧并列开设有若干道横跨第一表带8的第一通气凹槽9,第二表带1朝向手腕的一侧并列开设有若干道横跨第二表带1的第二通气凹槽10,第一表带8朝向手腕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道纵跨第一表带8的第三通气凹槽5,第二表带1朝向手腕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道纵跨第二表带1的第四通气凹槽6;第二表带1上套接有可在第二表带1上位移的防脱环套2,第一表带8的末端可穿过防脱环套2,并与防脱环套2的内壁作弹性过盈配合;环形表扣3为磁性金属表扣,扣针4为磁性金属扣针4,扣针4可磁吸附于环形表扣3上,薄片胶磁A15胶合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底壁,薄片胶磁B14胶合固定于第一皮料片13对应薄片胶磁A15的一侧,薄片胶磁C胶合固定于第二安装槽底壁,薄片胶磁D胶合固定于第二皮料片11对应薄片胶磁C的一侧,第一表带8和第二表带1均由天然橡胶制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