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806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包括一穿戴带体,该穿戴带体包含一导热部及一保护部,该保护部包覆在该导热部之外侧上,且该导热部具有一吸热段与一散热段,该散热段从该吸热段向外延伸所构成;透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与其他智慧型行动装置结合可大幅增加智慧型行动装置之散热效能。
【专利说明】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尤指一种可对相结合的一穿戴式智慧型行动装置内部达到解热之效果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
[0003]【【背景技术】】
[0004]现行行动装置除了手机、平板外亦扩及至手表、项链、戒子亦成为具有多功能之智慧型行动装置,并随着功能日渐增加亦加入触控萤幕及卫星定位晶片等元件,并智慧型手表除了可与其他行动装置透过蓝牙或网路连线使用外,亦可插入SIN卡进行3G或4G网路使用以及通话等功能,但当智慧型手表进行运作或执行时会产生热量,此外智慧型手表为达到防水之效果,必须将整体紧密封闭,内部之电子元件所产生之热量势必无法向外进行散热而产生积热于该手表内部,进而造成该智慧型手表产生作业延迟或甚而当机等缺失,故如何对该智慧型手表及各项穿戴式的型动装置进行解热为现行最优先解决之课题。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种有效解决智慧型行动装置内部积热问题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
[0007]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包括一穿戴带体,该穿戴带体包含一导热部及一保护部,该保护部包覆在该导热部之外侧上,且该导热部具有一吸热段与一散热段,该散热段从该吸热段向外延伸所构成。
[0008]该保护部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形成在该保护部的一侧之中央处,且对应该吸热段的一侧,并该凹槽用以供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对应结合组设。
[0009]该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与第三导热层之间,该第一导热层对应容设于该凹槽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
[0010]该导热部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该吸热段的一侧对应容设于该凹槽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0011]该导热部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该导热部的一侧对应容设于该凹槽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并该保护部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0012]该保护部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从该保护部的一侧之中央处贯穿所构成,且对应该吸热段,并该凹槽用以供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对应结合组设,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底部与相对裸露于该凹槽内的吸热段之一侧相贴设。
[0013]该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与第三导热层之间,该第一导热层裸露于该凹槽内,并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底部相贴设。
[0014]该导热部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该吸热段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内,并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底部相贴设,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0015]该导热部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该吸热段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内,以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底部相贴设,并该保护部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0016]该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该第二导热层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
[0017]该保护部具有复数卡凸体,该等卡凸体从相邻该凹槽的保护部之一侧上凸伸构成,该等卡凸体的一端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外周侧相卡设。
[0018]该保护部具有一^^凸体,该卡凸体从相邻该凹槽的保护部之一侧上凸伸,并围绕构成一空间,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外周侧容设包覆在对应该空间内。
[0019]该散热段从该吸热段一旁向外延伸所构成,且该保护部之一部分内包覆有该导热部之吸热段与散热段,其另一部分内则未包覆有该导热部。
[0020]该散热段从该吸热段一旁向外延伸所构成,并该保护部之一部分内包覆有该导热部之吸热段与散热段,且该吸热段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内并未被该保护部包覆,而该保护部的另一部分内则未包覆有该导热部。
[0021]透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与其他智慧型行动装置结合可大幅增加智慧型行动装置之散热效能。
[0022]【【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0024]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0025]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6]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0027]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0028]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9]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0030]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0031]如图8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之另一分解立体示意图;
[0032]如图S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之另一组合立体示意图;
[0033]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0034]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五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0035]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六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0036]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六实施例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0037]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六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0038]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七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0039]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七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0040]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八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0041]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八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0042]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九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0043]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0044]如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i^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0045]如图2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二实施例之分解立体示意图;
[0046]如图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二实施例之组合剖面示意图;
[0047]如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三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0048]如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三实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图;
[0049]如图25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四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0050]如图25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四实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图;
[0051]如图2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五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0052]如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五实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图;
[0053]如图2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六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
[0054]如图2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六实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图。
[0055]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构件名称为:
[0056]穿戴带体…I
[0057]导热部…11
[0058]第一导热层…111
[0059]第二导热层…112
[0060]第三导热层…113
[0061]吸热段…115
[0062]散热段…116
[0063]腔室…117
[0064]毛细结构…118
[0065]工作流体…119
[0066]保护部…12
[0067]凹槽…121
[0068]卡凸体…122
[0069]空间…123
[0070]套口…124
[0071]智慧型行动装置…2
[0072]【【具体实施方式】】
[0073]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实施例予以说明。
[007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与剖面示意图;该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包括一穿戴带体1,该穿戴带体I于该实施例以可挠性穿戴带体I (即软式、可弯曲的表带)做说明,且该穿戴带体I包含一导热部11及一保护部12,该保护部12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且其包覆(披覆)在该导热部11之外侧上,并所述保护部12其设有一凹槽121,该凹槽121形成在该保护部12的一侧之中央处,该导热部11为石墨、金属箔或其组合所构成,且其具有一吸热段115与一散热段116,该吸热段115的一侧对应该凹槽121,亦即前述凹槽121位于该吸热段115的一侧上方处,且彼此隔着该保护部12,该散热段116从该吸热段115向外延伸所构成,于该实施例之散热段116从吸热段115至少一旁向外延伸所构成(即前述散热段116位于该穿戴带体I之前段与後段的保护部12内,该吸热段115则位于该穿戴带体I之中间段的保护部12内)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而所述散热段116用以将吸热段115所接收到的热量向外扩散散热。
[0075]并于该实施例该导热部11201以3层的导热层结构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于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时,使用者可以根据导热效率或整体厚度外观等需求,调整设计所述导热部11只有I层导热层(如石墨或金属箔)、2层导热层或4层导热层依此类推。前述导热部11设有一第一导热层111、一第二导热层112及一第三导热层113,该第一导热层111对应该凹槽121,该第二导热层112则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111与第三导热层113之间,并该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于该实施例之第一、三导热层为铜箔所构成,以及该第二导热层112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做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于具体实施时,该第一、二、三导热层111、112、113可选择为石墨、金属箔(金箔、银箔、铜箔或铝箔)或石墨与金属箔组合所构成,如第一、二导热层111、112为石墨,第三导热层113为铜箔,第一导热层111为铜箔,第二、三导热层112、113为石墨,依此类推。
[0076]本实用新型之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主要用于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结合,除可令智慧型行动装置装配或穿戴于使用者身上外,另外提供智慧型行动装置散热之效果,防止产生内部积热进而提升智慧型行动装置散热效果。
[0077]如图3、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分解与组合及剖面示意图;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本实施例主要是将第一实施例之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2相结合,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于该实施例以智慧型手表做为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78]并所述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在相对该凹槽121内,以与该穿戴带体I对应结合组设,令该导热部11之第一导热层111对应容设于该凹槽121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2,所以当智慧型行动装置2产生热量时,透过该第一导热层111吸收前述热量,迅速传递给该第二、三导热层112、113,并同时将前述热量传导到散热段116上向外散热,以有效解决智慧型行动装置2内部之积热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对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可达到散热的效果。
[0079]如图6、7、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之分解与组合及剖面示意图;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保护部12具有复数卡凸体122,该等卡凸体122从相邻该凹槽121的保护部12之一侧上凸伸构成,令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于该凹槽121内,并透过该等卡凸体122的一端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外周侧相卡设。
[0080]此外,于具体实施时,前述卡凸体122不局限于上述形式,也可改设计为一凸围墙的形式,亦即如图8A、8B所示,该卡凸体122从相邻该凹槽121的保护部12之一侧上凸伸,并围绕构成一空间123,所以使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于该凹槽121内,并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外周侧则容设包覆在对应该空间123内。
[0081]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一实施例之导热部11改设计为可挠性热管,亦即该导热部11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如铜材质)之可挠性热管、可挠性金属材质(如铜材质或铝材质)所构成的可挠性薄型热管,或可挠性非金属材质(如塑胶、橡胶或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构成的可挠性薄型热管,并该保护部12可选择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于该实施例之保护部12以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做说明。
[0082]于该实施例之导热部11201以可挠性热管做说明,且该导热部11具有一腔室117及一毛细结构118,该腔室117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119(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该毛细结构118形成在该腔室117内壁上,且该导热部11 (即可挠性热管)之吸热段115的一侧对应该凹槽121。
[0083]如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五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9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导热部11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保护部12则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所以该吸热段115两旁外的散热段116分别朝内方向弯曲固定形成一套口 124,该套口124用以供使用者直接穿戴套入。
[0084]如图11、12、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六实施例之分解与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4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四、五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本实施例主要是将第四、五实施例之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2相结合,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于该实施例以智慧型手表做为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85]所述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在相对该凹槽121内,以与该穿戴带体I对应结合组设,且该导热部11(即可挠性热管(如图4、13所示)或热管(如图12、13所示))的吸热段115的一侧对应该容设于该凹槽121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2,透过前述导热部11之吸热段115的一侧将吸收到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到至少一旁的散热段116上进行散热,进而解决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积热等散热问题。
[0086]如图14、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七实施例之立体与剖面示意图;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第一实施例之未贯穿该保护部12 —侧的凹槽121,改设计成凹槽121贯穿该保护部12的一侦牝亦即前述保护部12具有的凹槽121从该保护部12的一侧之中央处贯穿所构成,且对应该吸热段115,令该吸热段115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121内,换言之,就是前述导热部11之第一导热层111裸露于该凹槽121内。
[0087]所以透过本实用新型之穿戴带体I主要用于与智慧型行动装置2 (如智慧型手表)结合,除可令智慧型行动装置2装配或穿戴于使用者身上外,另外提供智慧型行动装置2散热之效果,防止产生内部积热进而提升智慧型行动装置2散热效果。
[0088]如图16、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八实施例之分解与剖面示意图;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七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本实施例主要是将第七实施例之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2相结合,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于该实施例以智慧型手表做为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89]并所述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在相对该凹槽121内相结合组设,令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底部与相对裸露于该凹槽121内的吸热段115之一侧相贴设,换言之,就是裸露于该凹槽121内的第一导热层111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底部相贴设,所以当智慧型行动装置2产生热量时,透过该第一导热层111吸收前述热量,迅速传递给该第二、三导热层112、113,并同时将前述热量传导到散热段116上向外散热,以有效解决智慧型行动装置2内部之积热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对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可达到散热的效果。
[0090]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九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7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八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保护部12具有复数卡凸体122,该等卡凸体122从相邻该凹槽121的保护部12之一侧上凸伸构成,令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于该凹槽121内,并透过该等卡凸体122的一端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外周侧相卡设,当然该等卡凸体122可被赋予有弹性地。
[0091]如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4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七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七实施例之导热部11改设计为可挠性热管,亦即该导热部11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如铜材质)之可挠性热管、可挠性金属材质(如铜材质或铝材质)所构成的可挠性薄型热管,或可挠性非金属材质(如塑胶、橡胶或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构成的可挠性薄型热管,并该保护部12可选择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于该实施例之保护部12以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做说明。
[0092]于该实施例之导热部11201以可挠性热管做说明,且该导热部11具有一腔室117及一毛细结构118,该腔室117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119(如纯水、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该毛细结构118形成在该腔室117内壁上,且该导热部11 (即可挠性热管)之吸热段115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121内。
[0093]如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i^一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9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十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其两者差异处在于:前述导热部11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保护部12则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所以该吸热段115两旁外的散热段116分别朝内方向弯曲固定形成一套口 124,该套口 124用以供使用者直接穿戴套入。
[0094]如图21、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二实施例之分解与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2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十、十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本实施例主要是将第十、十一实施例之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2相结合,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于该实施例以智慧型手表做为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95]所述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在相对该凹槽121内相结合组设,令该导热部11 (即可挠性热管(如图4、22所示)或热管(如图12、21所示))的吸热段115之一侧裸露于该凹槽121内,并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底部相贴设,透过前述导热部11之吸热段115的一侧直接吸收到相对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 (如智慧型手表)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到两旁的散热段116上进行散热,进而解决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积热等散热问题。
[0096]如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三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一实施例之散热段116从吸热段115两旁向外延伸所构成,改设计所述散热段116从该吸热段115—旁向外延伸所构成做说明,亦即前述该保护部12之一部分内包覆有该导热部11之吸热段115与散热段116,且被包覆的吸热段115对应所述凹槽121,而该保护部12的另一部分内则未包覆有该导热部11,如参阅图23所示,该穿戴带体I之前段的保护部12内未包覆有所述导热部11,其中间段与後段的保护部12内包覆有该导热部11。
[0097]此外,于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时,前述导热部11可改设计为前述第四实施例之可挠性热管,或第五实施例之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例如图1、24所示,该穿戴带体I之前段的保护部12内未包覆有所述导热部11,其中间段与後段的保护部12内包覆有该导热部11为可挠性热管,或是图10、24所示,该穿戴带体I之前段的保护部12内未包覆有所述导热部11,其中间段与後段的保护部12内包覆有该导热部11为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
[0098]如图25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四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4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十三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本实施例主要是将第十三实施例之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2相结合,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于该实施例以智慧型手表做为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99]并所述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在相对该凹槽121内,以与该穿戴带体I对应结合组设,令该导热部11之第一导热层111对应容设于该凹槽121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2,所以当智慧型行动装置2产生热量时,透过该第一导热层111吸收前述热量,迅速传递给该第二、三导热层112、113,并同时将前述热量传导到一旁的散热段116上向外散热,以有效解决智慧型行动装置2内部之积热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对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可达到散热的效果。
[0100]此外,于具体实施时,前述导热部11可改设计为可挠性热管(如图4、25B所示)或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如图12、25B所示)。
[0101]如图2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五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4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实施例主要是将前述第一实施例之散热段116从吸热段115两旁向外延伸所构成,改设计所述散热段116从该吸热段115 —旁向外延伸所构成,以及将第一实施例之未贯穿该保护部12 一侧的凹槽121,改设计成凹槽121贯穿该保护部12的一侧做说明,亦即前述该保护部12之一部分内包覆有该导热部11之吸热段115与散热段116,且该保护部12具有的凹槽121从该保护部12的一侧之中央处贯穿所构成,令该吸热段115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121内并未被该保护部12包覆,而该保护部12的另一部分内则未包覆有该导热部11,如参阅图26所示,该穿戴带体I之前段的保护部12内未包覆有所述导热部11,其中间段与後段的保护部12内包覆有该导热部11之吸热段115与散热段116,且位于前述中间段裸露于凹槽121内的导热部11之吸热段115 —侧未包覆有保护部12。
[0102]此外,于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时,前述导热部11可改设计为前述第十实施例之可挠性热管,或第十一实施例之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例如图14、27所示,该穿戴带体I之前段的保护部12内未包覆有所述导热部11,其中间段与後段的保护部12内包覆有该导热部11为可挠性热管,且位于前述中间段裸露于凹槽121内的导热部11 (即可挠性热管)之吸热段115 —侧是未包覆有保护部12,或是图20、27所示,该穿戴带体I之前段的保护部12内未包覆有所述导热部11,其中间段与後段的保护部12内包覆有该导热部11为热管,且位于前述中间段裸露于凹槽121内的导热部11 (即热管)之吸热段115 —侧是未包覆有保护部12。
[0103]如图2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十六实施例之剖面示意图,并辅以参阅图16所示;该实施例之结构与连结关及功效大致与前述第十五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赘述,该本实施例主要是将第十五实施例之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2相结合,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于该实施例以智慧型手表做为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104]并所述智慧型行动装置2容设在相对该凹槽121内,以与该穿戴带体I对应结合组设,令裸露于该凹槽121内的第一导热层111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之底部相贴设,所以当智慧型行动装置2产生热量时,透过该第一导热层111吸收前述热量,迅速传递给该第二、三导热层112、113,并同时将前述热量传导到一旁的散热段116上向外散热,以有效解决智慧型行动装置2内部之积热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对该智慧型行动装置2可达到散热的效果。
[0105]此外,于具体实施时,前述导热部11可改设计为可挠性热管(如图4、29所示)或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如图12、29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穿戴带体,该穿戴带体包含一导热部及一保护部,该保护部系包覆在该导热部之外侧上,且该导热部具有一吸热段与一散热段,该散热段系从该吸热段向外延伸所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形成在该保护部的一侧之中央处,且对应该吸热段的一侧,并该凹槽用以供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对应结合组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与第三导热层之间,该第一导热层对应容设于该凹槽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该吸热段的一侧对应容设于该凹槽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该导热部的一侧对应容设于该凹槽内的智慧型行动装置,并该保护部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从该保护部的一侧之中央处贯穿所构成,且对应该吸热段,并该凹槽用以供与一智慧型行动装置对应结合组设,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底部与相对裸露于该凹槽内的吸热段之一侧相贴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设有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一第三导热层,该第二导热层夹设在该第一导热层与第三导热层之间,该第一导热层裸露于该凹槽内,并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底部相贴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一可挠性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该吸热段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内,并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底部相贴设,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或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为一硬金属材质构成之热管,且该导热部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细结构,该腔室内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毛细结构形成在该腔室内壁上,且该吸热段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内,以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底部相贴设,并该保护部为硬塑胶材质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导热层为金属箔所构成,该第二导热层为石墨材质所构成,并该保护部为可挠性塑胶材质所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具有复数卡凸体,该等卡凸体从相邻该凹槽的保护部之一侧上凸伸构成,该等卡凸体的一端与对应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外周侧相卡设。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具有一卡凸体,该卡凸体从相邻该凹槽的保护部之一侧上凸伸,并围绕构成一空间,该智慧型行动装置之外周侧容设包覆在对应该空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段从该吸热段一旁向外延伸所构成,且该保护部之一部分内包覆有该导热部之吸热段与散热段,其另一部分内则未包覆有该导热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段从该吸热段一旁向外延伸所构成,并该保护部之一部分内包覆有该导热部之吸热段与散热段,且该吸热段的一侧裸露于该凹槽内并未被该保护部包覆,而该保护部的另一部分内则未包覆有该导热部。
【文档编号】H05K7/20GK204244628SQ201420670379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0日
【发明者】巫俊铭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