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裆部的衣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6386发布日期:2019-02-10 14:39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具有裆部的衣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覆盖私处的裆部的衣物。



背景技术:

通过骨盆底肌群的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松弛,使蓄尿和排尿得到控制。另外,骨盆底肌群因年龄增长等而松弛,由此,蓄尿及排尿得不到良好地控制,有时会导致尿失禁。

因此,已知能够改善骨盆底肌群的松弛并能够应对尿失禁的短裤(shorts)(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短裤中,设置在私处的吸收衬垫从前面及背面往上方提。由此,吸收衬垫压迫胯裆部分,并支撑和牵引骨盆底肌群,因此,利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短裤可期待缓解尿失禁障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92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短裤中,将设于私处的吸收衬垫从前面及背面向上方提,从而压迫私处整体。因此,为了得到缓解尿失禁障碍的效果,需要对私处施加较强的力,有时会给穿着者带来不适感。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短裤中,有时吸收衬垫与穿着者的私处形状不匹配,无法获得充分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感觉舒适并能够缓解尿失禁的具有裆部的衣物。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涉及一种具有裆部的衣物。具有裆部的衣物具备主体部以及设于私处的裆部。裆部具备设于与私处的左右中心线对应的位置的裆中心部以及设于与私处的左右中心线的旁侧对应的位置的裆左右部,裆中心部具有比裆左右部更高的紧束力,通过裆中心部的紧束力按压会阴中心腱,并且通过裆左右部的紧束力按压会阴浅横肌。

还可以具备后中心部,其设于与主体部的背侧的左右中心线对应的位置,并且是从裆中心部的后端到主体部的背侧的腰部的高度位置的附近,并在腰部的高度位置附近具有比主体部更高的紧束力。

后中心部也可以在裆中心部后端附近具有比腰部的高度位置附近更高的紧束力,并且后中心部的裆中心部的后端附近也可以形成为与裆中心部一体地伸缩。

还可以具备前中心部,其设于从裆部到主体部的前侧的腰部高度位置附近,并具有比主体部更高的紧束力。

裆中心部的前端也可以设于与会阴中心腱对应的位置,并且裆左右部也可以在比裆中心部更前方处延伸设置,并设置成按压相对于会阴中心腱的前方的左右。

还可以具备后紧束部,其具有比主体部更高的紧束力,并紧束左右的肛提肌。

后紧束部也可以在下肢与躯体的边界中,在与相对于坐骨的旁侧对应的位置和与私处对应的位置处,与主体部以及裆部连接,并且在相对于提肛肌的上方处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在后紧束部与主体部连接的与相对于坐骨的旁侧对应的位置和与私处对应的位置之间,还可以设有具有向内侧弯曲的形状并且与主体部不连接的开口部。

裆部也可以包括具备裆中心部和裆左右部的外侧裆部、设于相对于外侧裆部更靠皮肤侧并具有紧束力的裆紧束部以及设于相对于裆紧束部更靠皮肤侧并由伸长性高的构件形成的皮肤侧裆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穿着感觉舒适并能够缓解尿失禁的具有裆部的衣物。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在以前幅部为上方而平放的状态观察到的图。

图2是对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在以后幅部为上方而平放的状态观察到的图。

图3是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的穿着状态的图。

图4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的左右的连接拆开,并将短裤内侧投影到平面的状态观察到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的层的图。

图6是将第一变形例的短裤的左右的连接拆开,并投影到平面的状态观察到的图。

图7是将第二变形例的短裤的左右的连接拆开,并投影到平面的状态观察到的图。

图8是将第三变形例的短裤的左右的连接拆开并投影到平面的状态观察到的图。

图9是说明骨盆底肌群的松弛与膀胱的关系的图。

图10是从上方观察女性骨盆内部的图。

图11是观察骨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部分赋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有裆部的衣物为短裤。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将会对下端配置于下肢与躯体的边界附近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例如一分裤长等的裤长不同的短裤。另外,还会对短裤的上端配置于腰部附近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例如低腰(lowrise)裤长等穿入长度不同的短裤。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及第一变形例中,将会说明短裤通过将具有所期望的形状及特性(伸缩性及紧束力等)的多种布料重叠后进行了缝纫(カットソ一)而形成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如第二变形例及第三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在改变编织结构的同时编织形成,以具有期望的形状及期望的特性。另外,在第二变形例及第三变形例中,也可以形成为在所期望的位置施行树脂印刷等,以发挥所期望的紧束力。

(实施方式)

根据发明人的见解,当图9左图的骨盆底肌群p102松弛时,如图9右图的骨盆底肌群p102’,骨盆底肌群的高度位置下降。随之而来,由骨盆底肌群p102支撑的膀胱p101的位置也会如图9右图的膀胱p101’下降,此时膀胱颈部下降到高度位置l102。这样,当骨盆底肌群松弛时,就不能确保膀胱颈部与外部之间的距离,膀胱颈部的紧束就会有困难,容易产生尿失禁。可以看出,图9右图的易产生尿失禁状态的膀胱颈部的高度位置l102与左图的正常状态的膀胱颈部的高度位置l101相比有所下降。骨盆底肌群p102及p102’是构成骨盆底的肌肉的总称。

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支撑女性的私处,如图9的左图所示,使膀胱p101’和骨盆底肌群p102’回到正常位置。由此,短裤1可以确保膀胱颈部和外部之间的距离,容易紧束膀胱颈。这样的短裤1能够维持不容易引起尿失禁的状态。

发明人发现了,通过按压图10所示的会阴中心腱p111、会阴浅横肌p112、提肛肌p113等,可以使骨盆底肌群p102有效地提升,得到缓解尿失禁的效果。会阴中心腱p111位于尿道p121和阴道p122与肛门p123之间的左右中心线上。会阴浅横肌p112位于从会阴中心腱p111到左右方向上。提肛肌p113位于肛门p123周围。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不是随意地按压私处整体或骨盆底肌群p102整体,而是通过集中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会阴浅横肌p112、提肛肌p113等,能够具有舒适的穿着感并有效地缓解尿失禁。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具备设于私处的裆部10和主体部。主体部具备前幅部50及后幅部60。前幅部50及后幅部60分别在穿着者的左右两侧连接。裆部10和前幅部50通过前连结部16连接,裆部10和后幅部60通过后连结部17连接。

(裆部)

裆部10具备外侧裆部11、设于比外侧裆部11更靠皮肤侧的裆紧束部15和设于比裆紧束部15更靠皮肤侧的皮肤侧裆部14。裆部10从外侧朝向皮肤侧方向按照外侧裆部11、裆紧束部15及皮肤侧裆部14的顺序重叠形成。

外侧裆部11具备设于与私处的左右中心线对应的位置的裆中心部12和设于与私处的左右中心线的外侧(旁侧)对应的位置的裆左右部13。

外侧裆部11具有伸缩性。外侧裆部11通过裆中心部12的紧束力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并且通过裆左右部13的紧束力按压会阴浅横肌p112。

裆中心部12形成为具有比裆左右部13更高的紧束力。裆中心部12与形成裆左右部13的左侧的布料和右侧的布料的连接部分对应。通过在裆中心部12的里侧(皮肤侧)设置松紧带等容易伸缩的条带构件,产生将形成裆左右部13的左侧的布料和右侧的布料聚集起来的褶裥。裆中心部12能够通过条带构件的伸缩性伸缩,以贴合私处的左右中心线上的形状,并能够按压私处的左右中心线。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设于裆中心部12的条带构件与后述的后紧束部20一体地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在此,对在穿着者前表面截面(连接穿着者的左右并切断为前后的截面)上的私处的形状进行说明。前表面截面的私处的左右中心线设于比周围更深(奥まった)的位置,位于相对于周围的上侧,作为周围的左右中心线的旁侧(外侧)位于相对于左右中心线的下侧。在前表面截面中,私处形成为以左右中心线为顶点的倒v字状。会阴中心腱p111位于左右中心线上,会阴浅横肌p112位于左右中心线的旁侧,因此,会阴中心腱p111位于相对于会阴浅横肌的上侧(深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形成为容易适合上述穿着者的私处的形状。具体而言,通过使裆中心部12具有比裆左右部13更高的紧束力,裆中心部12能够进入到深处,并且裆中心部12能够按压位于左右中心线上的倒v字状的顶点的会阴中心腱p111。另外,由于在裆中心部12设置褶裥,裆左右部13也具有伸缩性,因此,裆左右部13沿着位于倒v字状的倾斜部分的浅会阴横肌p112按压。由此,裆部10能够沿着私处的形状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及会阴浅横肌p112。

裆中心部12的前端设于与会阴中心腱p111对应的位置。如图1所示,前连结部16将裆部10的外侧裆部11及裆紧束部15与前幅部50连接。前连结部16形成为裆中心部12的前端为凹谷的v字状。穿着短裤1,裆中心部12在后方延伸,以使会阴中心腱p111为裆中心部12的顶端并与v字状的凹谷对应,因此,能够将力集中于会阴中心腱p111并紧束。

另外,裆左右部13在相对于裆中心部12的前方延伸设置,并设为按压相对于会阴中心腱p111的前方的左右。裆左右部13不仅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的旁侧,而且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的左右的前方及左右的后方,由此能够在宽表面紧束位于自会阴中心腱p111的左右方向(旁侧方向)的会阴浅横肌p112。

后连结部17连接裆部10的外侧裆部11和后幅部60。另外,在后连结部17的左右中心线上,与裆部10的皮肤侧裆部14的后端连接。如图2所示,后连结部17配置为形成弧形,以使左右中心线附近高且旁侧低。裆中心部12配置为与后述的后中心部30连结。设于裤裆中心部12的条带构件也可以设为延伸到后幅部60的皮肤侧。

裆紧束部15设于比外侧裆部11更靠皮肤侧,并具有紧束力。裆紧束部15追随外侧裆部11(裆中心部12及裆左右部13)形成的倒v字状伸缩,紧束并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及会阴浅横肌p112。

皮肤侧裆部14设于比裆紧束部15更靠皮肤侧,由伸长性高的构件形成。皮肤侧裆部14由容易伸长的构件形成,因此,与外侧裆部11形成的倒v字状相符,且不妨碍通过裆紧束部15进行的私处的紧束。另外,通过用光滑的构件形成皮肤侧裆部14,能够提高穿着感。

(后幅部)

如图2至图4所示,后幅部60具备后中心部30及后紧束部20。

后中心部30设于与主体部的背侧(后幅部60)的左右中心线对应的位置,并且是从裆中心部12的后端到主体部的背侧(后幅部60)的腰部的高度位置。后中心部30在腰部的高度位置附近具有比主体部高的紧束力,在裆中心部12的后端附近具有相对于腰部的高度位置附近更高的紧束力。另外,后中心部30的裆中心部12的后端附近形成为与裆中心部一体地伸缩。

后中心部30通过在后幅左部和右部的连接部分上,将设于裆中心部12的条带构件延伸配置而形成。该条带构件通过在后中心部30的上侧(腰部侧),在伸长的同时进行紧贴,形成为比后幅部60更难以伸长,以发挥高紧束力。通过该紧束力,条带构件能够将裆部10(特别是裆中心部12)从腰部侧向上提,并能够按压私处的规定位置。另外,条带构件通过在后中心部30的下方(裆侧)及裆部10,以留有延伸余地的状态进行紧贴,形成为容易与裆部10一起延伸。由此,后中心部30的私处附近部分能够沿着私处的左右中心线上的形状或臀部的形状等可伸缩地配置。

这样,设于后中心部30及裆中心部12的条带构件在裆中心部12的附近,沿私处的形状进行伸缩,并且通过腰部上方的紧束力被向上提。由此,后中心部30能够辅助裆中心部12与会阴中心腱p111贴紧并对会阴中心腱p111适当地施加力。裆中心部12能够与会阴中心腱p111贴紧并对会阴中心腱p111适当地施加力,因此,后中心部30能够进一步辅助裆左右部13对左右中心线旁侧的会阴浅横肌p112适当地施加力。

后紧束部20具有比主体部(后幅部60)更高的紧束力,并紧束左右的提肛肌p113。

后紧束部20形成为通过将发挥紧束力的布料重叠并部分地连接到后幅部60,来发挥按压左右提肛肌p113的力。已知提肛肌p113在骨盆底肌群p102中也是比较大的肌肉,通过后紧束部20按压提肛肌p113,能够有效地将骨盆底肌群p102向上提。

如图4所示,后紧束部20,在下肢与躯体的边界中,在与相对于坐骨p131的旁侧对应的位置p22和与私处对应的位置p23处,与主体部(后幅部60)以及裆部10连接。在后紧束部20中,在后紧束部20与主体部连接的2个位置p22和p23之间设有开口部21。开口部21形成为具有相对于主体部的端部向内侧弯曲的形状,并且与主体部不连接。

后紧束部20还在相对于提肛肌p113更上方与主体部(后幅部60)连接,并且在左右中心附近与后中心部30及主体部连接。后紧束部20的左右旁侧(左右端)与后幅部60等主体部不连接,开口部21也与主体部不连接。也就是说,后紧束部20以后紧束部20的左右旁侧(特别是下侧部分)和开口部21与后幅前部60等不连接的浮式结构形成。在不是以这样的浮式结构形成而是后紧束部20与后幅部60或裆部10连接的情况下,后紧束部20在追随后幅部60或裆部10的同时紧束提肛肌p113,因此,对提肛肌p113的紧束变弱。伴随于此,裆中心部12对会阴中心腱p111的按压减弱,有时会无法适当地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相对于此,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中,后紧束部20以浮式结构形成,由此,后紧束部20的左右旁侧或开口部21与主体部或裆部10独立地配置。由此,后紧束部20不受主体部或裆部10的活动的影响而紧束提肛肌p113,并且不会妨碍裆中心部12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

后紧束部20也可以在腰部的高度位置附近与主体部连接。通过后紧束部20在腰部的高度位置附近与主体部连接,能够从腰部的稳定位置将后紧束部20向上提,使后紧束部20绷紧并紧束提肛肌p113。

对后紧束部20在与腰部对应的高度位置附近与主体部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只要在相对于与提肛肌p113对应的位置更上方和下方与主体部连接并确保能够对提肛肌p113进行紧束的程度的大小即可。后紧束部20的大小或与主体部相连接的位置可任意设定。

(前幅部)

如图1及图4所示,前幅部50具备前中心部40。

前中心部40设于从裆部10开始到主体部(前幅部50)的前侧的腰部高度位置附近,具有比主体部更高的紧束力。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前中心部40通过在主体部进一步重叠布料,实现比主体部更高的紧束力。

前中心部40通过从主体部的前侧的腰部高度位置将裆部10向上提,支撑裆部10对私处的按压。

前中心部40的上端与前幅部50连接,而在前中心部40的腹部附近与前幅部50不连接。由此,前中心部40能够不追随前幅部50,而贴紧皮肤,并将裆部10向上提。

如图4所示,前中心部40具有覆盖前侧的下腹部的左右中心线的宽幅面,但并不限于此,且不分前中心部40的大小。

(短裤的层)

参照图5,对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的各部分的层进行说明。图5的上方相当于皮肤侧。

皮肤侧裆部14及前中心部40配置于最接近于皮肤的部分。皮肤侧裆部14及前中心部40也可以由一个构件一体地形成。前中心部40的上端(图5的左端)与前幅部50连接。皮肤侧裆部14在私处的两侧(下肢和躯体的边界的内侧)附近与后紧束部20及外侧裆部11连接。皮肤侧裆部14的后端在后连结部17的左右中心线上与后中心部30、后紧束部20及外侧裆部11连接,而在左右中心线的旁侧不连接。由此,皮肤侧裆部14能够不妨碍后紧束部20对提肛肌p113的紧束。

裆紧束部15、后紧束部20及后中心部30配置于比皮肤侧裆部14和前中心部40更靠外侧。裆紧束部15和后紧束部20也可以由一个构件一体地形成。

前幅部50、外侧裆部11及后幅部60配置于比裆紧束部15及后紧束部20更靠外侧。前幅部50、外侧裆部11及后幅部60也可分别紧贴并形成一个片状构件。

裆紧束部15和外侧裆部11的前端配置为分别具有v字状并重叠。在前连结部16中,裆紧束部15及外侧裆部11的前端与前幅部50的下端连结。在后连结部17中,外侧裆部11的后端与后幅部60的下端连结。

后中心部30设于一体形成的皮肤侧裆部14及前中心部40与一体形成的裆紧束部15及后紧束部20之间。后中心部30在左右中心线上紧贴裆紧束部15、后紧束部20、外侧裆部11及后幅部60。后中心部30的前端设于与会阴中心腱p111对应的位置,并且是与裆紧束部15及外侧裆部11的前端所形成的v字状的凹谷对应的位置。

后中心部30由伸缩性高的条带构件形成,因此,外侧裆部11的裆中心部12伸缩以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另外,在前连结部16,后紧束部20及外侧裆部11的前端与前幅部50的后端重叠,后中心部30的前端与前连结部16形成的v字状的凹谷重叠。因此,能够对前连结部16形成的v字状的凹谷部分,具体而言,能够对与会阴中心腱p111对应的位置施加较大的力。另外,后中心部30从腰部高度位置将裆中心部12向上提。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能够提高裆部10的贴紧性。

此外,在图5所示的各部分的层是一个示例,但并不限于此。

下面,对19个人穿着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时的穿着测试进行说明。穿着短裤1的受试者(穿着者)是已观察到骨盆底肌群p102松弛的女性。在穿着测试中,分别在即将穿着短裤1之前的未穿着时和穿着短裤1时,对穿着短裤的受试者(穿着者)的私处周围进行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磁共振成像)摄影。另外,根据未穿着时及穿着时的摄影图像,确定未穿着时及穿着时的各自的膀胱颈部的高度位置。

参照表格1,对穿着测试的结果进行说明。表格1是针对19个人中的各受试者示出各受试者穿着的短裤1的尺寸及膀胱颈部的提升量的图。膀胱颈部的提升量是以各受试者穿着前的膀胱颈部的高度位置为基准的穿着时的膀胱颈部的高度位置。在表格1中,在穿着时的膀胱颈部的高度位置高于未穿着时膀胱颈部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即在膀胱颈部提升的情况下,提升量取正值。

[表格1]

如表格1所示,在所有受试者中,膀胱颈部的提升量取正值,确认了在穿着短裤1时膀胱颈部提升。另外,所有受试者提升量的平均值约为8mm。女性的一般的尿道长度为30~50mm左右,因此,可知通过穿着短裤1,可以确保正常状态的尿道的15~30%左右的长度。也就是说,如参照图9等说明的那样,当骨盆底肌群松弛时,就难以紧束膀胱颈部并容易产生尿失禁,但可知通过穿着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能够确保尿道的长度并支撑骨盆底肌群。由此,能够期待有效地缓解尿失禁。

(各部分的属性的一个示例)

下面,对构成各部分的材料的特性数据的示例进行说明。

在设于后中心部30的构件(条带构件)的上下方向(长度方向)上,优选伸长性为120%至300%左右,且伸长恢复性(紧束力)为50cn至130cn左右。

在用于后紧束部20及裆紧束部15的构件的上下方向(布料的经线方向)上,优选伸长性为170%至430%左右,且伸长恢复性为100cn至250cn左右。另外,在用于后紧束部20及裆紧束部15的构件的左右方向(布料的纬线方向)上,优选伸长性为80%至200%左右,且伸长恢复性为60cn至170cn左右。后紧束部20优选容易在上下方向(布料的经线方向)上伸展且紧束力升高。

在用于外侧裆部11及主体部(后幅部60及前幅部50)的构件的上下方向(布料的纬线方向)上,优选伸长性为90%至240%左右,且伸长恢复性为30cn至90cn左右。另外,在用于主体部的构件的左右方向(布料的经线方向)上,优选伸长性为80%至210%左右,且伸长恢复性为40cn至100cn左右。此外,外侧裆部11及主体部既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布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用于前中心部40的构件优选比主体部更容易伸展的构件。

这里,将试验片安装于定速伸长延伸式拉伸试验机上,在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分别对试验片施加负荷14.7n而测得伸长性。将试验片安装于定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上,以300mm/分钟左右的速度重复多次拉伸、恢复,并根据伸长了30%时的伸长力(cn)和恢复了30%时的恢复力(cn)的平均值计算出伸长恢复性。

试验片为160mm×25mm,试验片按照上部夹持25mm、下部夹持35mm及夹持间隔100mm而安装于定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另外,设于后中心部30的条带构件的试验片为160mm×全宽。

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的裆中心部12及裆左右部13,对通过重叠上述多个布料能够发挥期望的伸长力及紧束力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布料的数量或构件为一个示例,但不限于此。关于裆中心部12的伸长恢复性,优选构件的上下方向(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伸长恢复性是200cn至500cn左右。关于裆左右部13的伸长恢复性,优选构件的上下方向的伸长恢复性是140cn至360cn左右。这里,裆左右部13由外侧裆部11、裆紧束部15及皮肤侧裆部14重叠而成。另外,裆中心部12在裆左右部13的左侧的布料和右侧的布料的连接部分设有松紧带等容易伸缩的条带构件。

这里,将短裤1的样品作为试验片来测定出裆中心部12及裆左右部13的伸长恢复性。具体而言,关于裆中心部12及裆左右部13中的各试验片在短裤1的样品的裆中心部12及裆左右部13中分别在相隔10mm的2个点处刺入针,并夹住该针。将裆中心部12的试验片安装于定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上,在上下方向(穿着者的前后方向)上施加负荷14.7n,以300mm/分钟左右的速度重复多次拉伸、恢复,并根据伸长至40%时的伸长力(cn)和恢复至40%时的恢复力(cn)的平均值计算出裆中心部12的伸长恢复性。将裆左右部13的试验片安装于定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上,在上下方向(穿着者的前后方向)上施加负荷14.7n,以300mm/分钟左右的速度重复多次拉伸、恢复,并根据伸长至30%时的伸长力(cn)和恢复至30%时的恢复力(cn)的平均值计算出裆左右部13的伸长恢复性。

通过这样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形成为在裆中心部12中伸缩性变高,因此,能够抵接并按压位于比其两侧更深处的会阴中心腱p111。另外,裆中心部12与会阴中心腱p111抵接,因此位于裆中心部12的左右两侧的裆左右部13可以按压会阴浅横肌p112。短裤1同时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及会阴浅横肌p112,由此可以有助于骨盆底肌群p102的提升。

另外,通过从裆中心部12的后端到背侧的腰部的高度位置附近具备后中心部30,可以将裆中心部12从背侧上方向上提,提高会阴中心腱p111的贴紧度。

后紧束部20紧束左右提肛肌p113。这里,提肛肌p113是骨盘紧束群中相对较大的肌肉,因此后紧束部20能够有效地将骨盘底肌群p102向上提。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后紧束部20中,通过设置开口部21,能够不妨碍裆部10对私处的按压,而按压提肛肌p113。

这样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不是随意按压私处整体或骨盆底肌群整体,而是在沿着私处的形状的同时集中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会阴浅横肌p112、提肛肌p113等,从而能够实现舒适的穿着感。

在这样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的穿着测试中,如表格1所示,在所有的受试者中,膀胱颈部的位置得到了提升,也就是说,通过穿着短裤1,如图9中示出的左图所示,确认了膀胱p101的提升。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短裤1,可以期待具有舒适的穿着感并有效地缓解尿失禁。

(第一变形例)

参照图6,对第一变形例的短裤1a进行说明。短裤1a与图1及图4所示的短裤1相比,不同点在于不具备前中心部40。在第一变形例中,皮肤侧裆部14在前连结部16中紧贴着其他构件。

在裆部10能够被后中心部30等适当地向上提并按压私处的情况下,也可以如第一变形例的短裤1a那样,不设置前中心部40。

(第二变形例)

参照图7,对第二变形例的短裤1b进行说明。图1等所示的短裤1通过将具有期望的形状和特性(伸缩性及紧束力等)的多个布料重叠后进行了缝纫而形成,短裤1b形成为根据所谓的编织结构改变编织方式的同时,具有期望的形状及所期望的特性。

在短裤1b的裆中心部12中,通过进行所谓的折缝编织,与短裤1同样地形成褶裥,使得能够对会阴中心腱p111进行按压。另外,短裤1b通过编织一体地形成,因此,即使不像图4等所示的那样地设置开口部21,也能够同时实现由后紧束部20紧束提肛肌和由裆中心部12按压会阴中心腱p111按压。

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同样,第二变形例的裆中心部12的伸长恢复性优选构件的上下方向(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的伸长恢复性是200cn至500cn左右。裆左右部13的伸长恢复性优选构件的上下方向的伸长恢复性是140cn至360cn左右。

(第三变形例)

参照图8,对第三变形例的短裤1c进行说明。短裤1c是将第二变形例的短裤1a根据编织结构形成的短裤。如图8所示,即使在编织结构中,在裆部10被后中心部30等适当地向上提而能够按压私处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前中心部40。

另外,在第三变形例及第四变形例中,也可以形成为在期望的位置施行树脂印刷等,以便发挥期望的紧束力。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虽然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第一至第三变形例,但是不应当理解为作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的描述和附图限定了本发明。根据本公开,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应用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然的。

例如,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裆部的衣物为短裤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应用于腹带(ガ一ドル)或护腿套裤(レギンス,leggings)等。

本发明当然也包含在此处未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是通过上述说明仅根据适当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来确定的。

符号说明

1短裤

10裆部

11外侧裆部

12裆中心部

13裆左右部

14皮肤侧裆部

15裆紧束部

16前连结部

17后连结部

20后紧束部

21开口部

30后中心部

40前中心部

50前幅部

60后幅部

p101膀胱

p102骨盆底肌群

p111会阴中心腱

p112会阴浅横肌

p113提肛肌

p121尿道

p122阴道

p123肛门

p131坐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